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會計準則下工程企業資金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工程企業的資金管理現狀
(一)缺乏完善的內部資金管理制度。
一般來說,工程施工企業普遍存在著工程項目分散、下屬項目經理部財務網點較多、資金管理不規范、大都存在多頭開戶現象、沒有形成集中的、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資金的制度等問題。加之許多工程施工企業總部機關和項目經理部,對于資金集中管理各有一套管理制度,而制度的差異,對施工企業的資金管理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致使項目資金管理比較分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上級機關對資金的調控力度。同時,當前雖然一些施工企業建立了一套較嚴格的資金使用和管理制度,但因各工程項目的施工要結合具體施工狀況與建筑材料的價格波動情況來對資金進行管理,很難完全落實各項條例,而且部分建筑工程企業,在制定資金管理制度上,本身就缺乏嚴格的約束力,企業內部資金管理混亂,有規不依、有章不循現象普遍,故資金很難有效的集中使用、業主下撥的計價款不能及時進入企業的資金池進行集中管理、挪用占用資金、資金閑置、周轉緩慢等現象都是普遍存在的。
(二)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模式。
部分企業的財務監管僅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監管的程度也多在表面的資金賬目上,對其監督沒有嚴格按照收支兩條線進行,對于資金流向、工程進度都缺乏一個動態的跟蹤,無法對工程資金進行全過程的管理。比如,在收款環節上,沒有嚴格按照合同中約定的付款額度進行結算;在付款環節,時常出現資金被挪用的情況,沒有做到專款專用;或是在應收賬款中,大多數都為流動資金,不利于企業資金的周轉。同時,部分施工企業在獲得項目的下撥資金后,盲目購置固定資產、大型設備等,缺乏對資金的有效管控;而一些企業迫于生存發展的需要,為承攬“高、難、精”的工程項目,不顧企業實際購置精良的專用設備,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資金管理風險。
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經濟正逐步走向國家化與市場化,而為了更為準確地為各債權人、投資者與公眾提供精確、可靠的會計信息,以便于市場經濟環節下資本市場的有序運行,財政部就頒布并實施了新《企業會計準則》,為此,高質量、高標準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在合理配置資本市場資源上作用重大。加之,新時期,會計信息的動態公布,可有力保障投資者與公眾的知情權,而在新《企業會計準則》指導下構建一完善的企業財務報表,將能大大提升會計信息公布的透明度,明確了會計信息公布的時間、范圍與內容,從而更加有利于公正、公平市場氛圍的形成。同時,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對工程企業的資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工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據。首先,在財務報表結構上,明確了資產負債表所具有的核心地位,突出了資產負債表在企業資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予以了“資金時間價值”作用高度的重視,如對分期付款所取得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與分期付款方式下相關收入的確定進行了明確要求等。
三、基于新企業會計準則下的工程企業的資金管理對策
(一)樹立新理念,強化人員素質
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指出企業的負責人必須承擔其企業內部會計核算與資金管理的職能,為此,負責人必須及努力貫徹并實施新準則,加強自身的法制觀念與責任感,逐步形成效益與成本的觀念,切實考慮到風險與企業收益的關系,實現對各項資源的合理配置,控制好各項目成本開支,實現資金的高效運用。同時,貫徹并落實新準則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全面把握準則的實質與內容,為此,新時期,企業內部復雜資金管理的人員必須學會利用新方法、新觀念來逐步提升自我業務能力,以應對現實中各個管理問題,提高企業資金管理效率。
(二)實施資金全面預算管理
因建設工程企業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故在新《企業會計準則》引導下,其要想實現對資金的全面預算管理,就需遵循以下幾個要求:其一,由上而下、逐層逐級地進行資金預算規劃的編制,并通過展開相應會議對該規劃進行有效審批。如企業內部的相關職能部門在對其下屬單位進行預算規劃編制時,就需全面收集相關資料以明確企業下個月在財務上的預算,從而實現“用后算”向“算后用”的轉變;其二,構建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從本質上說,資金管理,其實就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環節資金的流動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和控制,即對工程企業在工程招標、購置設備與具體施工、基礎工程建設投資等各環節的現金流動情況進行全面的預算管理與定額考核,實施動態監控與量化的開支標準,以明確各項資金的流向,確保資金的有效利用。如在新《企業會計標準》中,就將“建造承包商臨時設施(比如臨時作業棚、材料庫與休息室、臨時簡易的周轉房等),與企業購置計算機硬件所附帶的且未單獨計價的軟件費用核算劃入到固定資產核算中,而且固定資產的原價中也需考慮到棄置費用內容”,并在“工程物資中取消了‘預付大型設備款’的明細科目,并未明確該預付款項的具體處理措施”。同時,在進行資金預算編制的時候,需遵循“輕重緩急”的原則,把企業的應運資金劃分成“生產經營資金”與“非生產經營資金”,并要求前者需遵循企業內部各所屬單位的年度計劃與月度計劃進行合理調配,以確保該部分資金的合理應用,而后者則需本著適度、適量的原則進行管理,力求最大限度減少資金開支。
(三)創新風險防控措施
在新《企業會計準則》應用到工程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過程中,企業必須加大對各項資金使用風險的有效控制,提高對其的認識,切實將資金管理強化工作看成是推動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的關鍵手段,并將其貫徹到企業的各個部門管理工作中。比如對于專項的建設資金,只能用于一些基本項目施工建設中,倘若進行二次使用,必將致使工程施工受到資金的制約,加大了企業資金風險,故針對該問題,工程企業需專門設立一個資金審批程序,而對于大額建設資金,則采取監管部門同財務部門聯合審查的形式來對其流動使用進行有效監控,以逐步完善企業建設款項的撥付審批制度。同時,工程企業還必須逐步構建并完善對財產物資的管理,并對其全面實施內部控制,強化對設備購置與應收賬款的有效管理,以最大限度減少材料購置開支,并加強施工中對相關設備的合理調度,必要的時候可采取施工設備租賃的形式來滿足現場施工的生產需求,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來確保施工中各項資金的合理應用,適當減少總量資金占用量,相對緩解施工企業普遍出現的資金不足問題,從整體上提升建設資金的有效利用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現對資金的有效管理是確保建筑工程企業獲得長期發展機會的一個重要保障,為此,在新《企業會計準則》引導下,各工程企業必須嚴格按照準則中的相關要求,來展開對企業內部資金的有效管理與控制,強化對資金的預算與控制手段,以最大限度提升資金的利用率,確保工程企業的資金投資活動能夠迎合時代與經濟發展的需求,推動建筑行業的有序競爭,確保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
作者:何燕 單位:中鐵十一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