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建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財政專項資金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與運作財政專項資金,并且強化管理是一項具有研究意義的主題。隨著財政專項資金規模逐年的增長,暴露出資金管理上的一些漏洞,由于其種類名目及投向領域眾多,不能盲目武斷的用一種規范模式統一處理,因此本文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方式進行分析,并就當前發現的問題提供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建議思考
近年來全國各地財政專項資金在不同方向的社會公共事業保障扶持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并持續促進著地方經濟的增長。但在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模式上一直被人詬病,尤其體現在爭議較大的分配方式、資金利用率以及使用合規性方面。進一步強化規范資金管理系統,是社會各界持續關注的重點,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一、財政專項資金的含義以及基本狀況
財政專項資金是指財政部門撥付的投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公共衛生及教育事業等領域,并且具有特殊指定使用范圍的資金。在立項與使用過程中一般要求??顚S眉蔼毩⒑怂?,同時還需要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管與督促。在財政專項資金的分類上,按照其用途可分為基本撥付與項目撥付兩種?;緭芨吨饕w了人員及公共費用的支出,而項目撥付指以完成特定量的工作任務或達成某一領域事業發展為目標的支付,按其性質范圍分為基礎建設類、行政事業類以及其他類。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措施方面,財政部會針對資金調撥的不同項目,定制相應的管理規范,各區域的財政部門也將結合當地特性,頒布與之對應的專項資金的管理體系。
二、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中暴露的問題
1.專項資金的預算調研工作落實不到位。通過對即將發生的項目及費用提前做出預估與判斷并加以管控,是財務管理中的預算模塊所具有的重要職能。近年來的地方財政預算的編制實行了標準化的人員經費,并對公共費用施行定額制,及以實際發生為依據的專項費用三種模式。尤其在專項費用的預算編制上,存在著對項目詳細調研的缺失而造成的主觀性判斷失誤,使大筆結余的專項資金囤積在單位的賬戶中,失去原有的流動價值;另外,預算不足的項目,在缺少資金的推動下停滯不前,嚴重阻礙了公共基礎建設的進度,給國家政府的公信力帶來負面影響。
2.財政專項資金投放公平性不足。GDP作為衡量一個城市的經濟情況及區域發展的主要指標,長久以來一直被放到較高的地位上,因此促使GDP的增長成為了各地方政府官員的首要目標。對于劃撥到地區的財政專項資金主要投放在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上,擁有了充足的資金供給,地方經濟更加繁榮;而另一邊,迫切需要通過專項資金改善環境的領域,如文教衛卻得不到重視。隨著高速增長的地區GDP,民眾普遍性矛盾卻得不到緩解,撥付到地方的財政專項資金失去了根本意義,更加凸顯出了投放結構上的不合理,使用效率達不到標準的要求,更談不上施展出財政專項資金在推動城市各行業發展的公平性。
3.財政專項資金用途缺乏監管。一般來說專項資金均設置了特定的用途與項目,并且依據相關規范這筆收支應進行分類核算,以同其他性質費用收支區分開。但部分單位及部門忽視了專項費用的獨特性,并與經常性的費用混為一體,意識上還停留在撥付的款項只要運用在收款單位上就行,卻沒有劃分出具體用途。存在著專項資金被占用,或用于公共福利性款項發放給個人的現象。
4.專項資金撥付不能突出主次。部分財政專項資金因缺失合理的預算管控,存在“一刀切”的現象。由于立項部門主觀性的影響,力保面面俱到,無法抓住重點的資金支持范圍,使財務專項資金淪為平均主義的多發地。如應大力扶助的教育行業得不到足夠的資金支撐,就無法更好的發揮示范與指引作用,專項資金的作用大打折扣。
5.財政部門對專項資金缺乏多維度管控。我國已的行政單位財務與會計制度守則中明確地約定了有關專項資金結余的管理辦法,即上繳撥付單位或經財政部門批復后再留用。但部分獲得專項資金的單位為了私自截留余額,或違規回避上繳,采取突擊式的開支方式,通過各種方式將結余款項花費殆盡;同時還存在專項資金未按進度要求,提前預支到尚未開工的項目中。以上種種違規行為均暴露出專項資金使用過程缺乏有效監管的后果,沒有對大額專項款進行實時監督。依照相關規定要求,專項支出在行政單位的使用上需要遞交相關報告及說明,但正是缺乏財政部門對專項資金使用過程的管控,造成了違規使用情況的產生。
6.專項資金保護性導致競爭失效。當前專項資金的投向領域涉及到社會各界的方方面面,如公共基礎建設發展、各項財政補貼、基礎民生保障性事業等。而市場經濟中在以公平性競爭為首要前提下,在專項資金流入相關行業后,無形的起到了保護與扶持作用,不利于其他企業的自然發展,也使國際市場上對我國產品屢屢發起反傾銷處罰,另外,地方性的政績考核也使財政專項資金的扶持對象發生偏移,愈發影響了資金使用的公平性原則。
三、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策略探討
1.增強部門預算管理,提升精準度。從預算繪制方式著手推行零基預算模式,結合實際落實其精確度,增進與部門之間的協調聯絡,按資金具體情況嚴格核算;并深入調研項目的真實性及可操作性,按輕重緩急合理配置專項資金調撥;創建符合預算定制標準的收支分類系統,有效管控資金分配過程,切實的增強專項資金在特定項目中的使用效率。
2.制定相應的專項資金實施考評體系。面對于當前眾多的專項資金評價考核方法,具體的實施還要依據相應的項目類型來確定。如用于扶持貧困落后地區的教育類專項資金的使用,資金實施考核方式不僅要考量教學基礎設施的完工進度,還應涉及到整個項目在地區實施的社會引導效應以及具體的資金投用情況,是否按進度推行、扶助效果評價以及合規性等。對此,國家財政部門更應該按照每個項目的特性來分配考核指標及權重,合理運用有效手段及機制來推行考評體系并加以獎勵與處罰。
3.完善專項資金管控體系,并全程監管。首先對于專項資金管理系統的搭建要“因地制宜”,不同類型的支付對象要有相適應的管理辦法,并能夠結合實際需要發揮出引導與規范作用,在具體事實上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實可行地提高可操作性,避免不必要環節造成人力財力的浪費,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其次從資金立項、支付再到最終的投放,監管要落實到各個環節中,尤其是對資金的使用監督上,要對結果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嚴禁發生擠占、挪用資金的情形發生。對于監控過程中已發生的問題,必須追責到個人嚴肅處理,并以此為警示。
4.賦予財務人員專項資金管理權限,參與到項目全過程中。財務人員作為專項資金的第一經手人,除了日常的基本收支賬務職能,還應該賦予其管理權限,將權責定位在全方位滲透入資金的投放與合規性管控上。由此就有必要對當前的財務部門進行功能職責劃分與崗位重新匹配,以實現專人專崗,并賦權落實到具體個人。財務人員的重點監督職責就是資金的投用過程,實時了解掌握項目實施進度,并對資金流向及管控要具備清晰的專業意識,依照項目進行程度積極配合目標的達成。
四、結語
從當前專項資金的監管效果來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效,但項目類型支付以其獨特的延伸性、階段性以及發展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監督控制。同時也可從這三個特性入手,從專項資金撥付到投用的各個環節著手,具體分析往年的資金使用狀況,合理科學的規劃來年的預算編制工作,搭建一個健全完善的資金監管體系,將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打造為集透明化、公開化與公平化的陽光工程。
參考文獻:
[1]劉桂蘭,肖田野,陳丹華.地方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績效評價分析和研究[J].決策咨詢,2017,(02):69~72.
[2]張娜.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實踐中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地方財政研究,2015,(12):73~76+81.
[3]劉青林.加強廣西財政扶持企業專項資金管理的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16,(35):15~18.
[4]田桔紅.淺談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8,(01):16~17.
作者:陳青梅 單位: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