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系統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前提下,職業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的資產也日益增多,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借助網絡平臺合理管理這些資產、分配資產已成高職院校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資產管理系統的研究,與讀者共同探討資產管理系統的組建與應用。
關鍵詞
資產管理系統;網絡平臺;組建與研究
0引言
面對種類眾多、品種繁雜的資產,開發一套行之有效的資產管理系統,對每個高職院校資產管理都是十分有意義的。充分利用現有校園網平臺,實現資產管理系統與學院辦公系統對接,實現網上管理、網上辦公,信息共享。
1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系統構建思路
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應是基于校園網的動態管理系統,能實現多級管理人員在校園網上施行各資產增減、資產轉移、資產報廢等多項資產管理行為。管理內容包括學院各類固定資產,包括教學儀器、辦公設備、后勤資產、圖書館圖書、各部門家具及文物陳列品等,根據固定資產物質屬性差異進行多樣化管理。除此之外,系統的功能涵蓋查詢、入庫、入賬、尋找責任人等等。
2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系統的功能
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完全針對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的管理實踐活動設計,設計初衷注重實用、高效。基本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
2.1三級管理機制
系統著眼于協助單位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的帳、表、卡體系,將職責、權限落實到每一個單位和人員。建立固定資產清查清冊、資產卡片,資產清查人員和資產使用人簽字蓋章,和財務核算系統數據保持一致,同時建立財務部門、資產歸口管理部門、資產使用部門三級相互印證、相互牽制的帳表,這樣,保證了數據來源準確。新購置資產添加過程中,采購人、經手人、驗收人、使用人分別要在資產驗收單、資產卡片上簽字并經過兩級審核,登記相應的帳表,保證新增數據準確。在資產的日常使用過程中,某些使用屬性,如使用部門、責任人、存放地點、使用方向、現狀等,可能會發生變化,由使用部門資產管理員填寫變動報告單,提交審核,并同時由資產使用人簽字,這種實時的數據變動保證了任何時點,固定資產的帳表和實物都是一致的、準確的。資產處置過程中,經手人、使用人、審核人分別要在資產處置報告單、資產卡片上簽字并經過兩級審核,登記相應的帳表,保證資產處置數據準確。另外,定期與財務核算系統對帳,起到兩個系統相互監督、核實的作用,因這種兩個系統都是相互獨立運行的。這樣不僅保證了資產來源清,去向明,而且是一個動態化、精細化的管理過程,保證了實時的帳實相符。為了保障這樣的一個完善體系,系統除了建立了上面已經介紹過的規范的業務流程外,還有一套嚴格的權限管理。系統將權限劃分為三大類:操作權限、單位管理權限、資產管理權限。操作權限規定了一個操作人員能操作本系統的哪些功能,分為資產日常管理權限、資產歸口部門審核權限、財務部門審核權限、系統管理權限,有些操作權限是互斥的。單位管理權限規定了一個人能夠管理哪些單位的資產,缺省情況下,你只能管理本單位的資產,但可以通過授權讓你管理其他單位的資產。資產管理權限,指的是通過系統管理員的授權,普通資產管理員可以管理哪幾類資產。
2.2具有查詢、統計分析功能
系統內設置豐富的、既能反映了固定資產管理方方面面的大量數據,又能反映固定資產當前狀態信息,有每一件固定資產的歷史記錄,為了方便、高效地查詢和利用這些信息資源,系統提供了形式多樣、方便快捷、功能強大的查詢、匯總、分析的功能,成為日常管理、行政決策的有效工具。具體查詢、統計功能如下:(1)查詢。以簡單、直觀、方便的操作方式,查詢到所需信息,通過系統自動生成使用部門、存放地點、使用人的查詢表。系統可提供的查詢方式有:資產名稱查詢、資產類別查詢、按責任人查詢、按使用部門查詢、按條形碼查詢、存放地點查詢、按使用年限查詢、已處置資產查詢、變動資產信息查詢等等。(2)統計分析。利用系統中的各種數據,根據管理需要,設定各類統計、分析的條件,可以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的統計與分析。可提供資產購置年代分析、資產分類分析、資產使用方向分析、資產現狀分析、資產價值分析、資產處置方式分析、資產增減變動情況分析、資產增長統計分析等等。
3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應用情境
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是根據實際管理的要求,以校園網為基礎,綜合利用多媒體技術對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業務進行構建。
作者:肖偉杰 章秀英 董爽 單位: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魏平峰.高校資產管理概論[M].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7.
[2]汪立鑫.國有資產管理[M].格致出版社,2011.5.
[3]彭成烘.國有資產管理理論與實務[M].中國財經出版社,2007.2
[4]鄭煒.軟件工程[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11.
[5]翟志華.我國高等教融資途徑新探[M].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0(l):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