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科研成果知識管理構建,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高職院校由于對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信息化程度不高和知識共享平臺缺乏等原因,使大量的科研成果沒有實現集中開發和成果轉化,知識浪費現象嚴重。以杭州市屬高職院校為例,提出確立知識管理策略和目標,加快推進科研成果信息化管理平臺及數據庫建設,建立科研成果知識管理平臺和知識庫,搭建科研成果知識共享平臺,構建基于知識管理的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模式,以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效率,促進成果知識的利用和轉化創新。
關鍵詞:
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知識管理
高職院校經過20余年的發展,已進入內涵建設階段,科研能力隨之不斷提高,在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的基礎上,高職院校大力開展應用型研究,科研活動中形成的科研成果不斷增長。然而,大部分的科研成果并沒有實現集中開發和成果轉化,科研成果中蘊含的寶貴知識被束之高閣,知識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促進成果利用和轉化,是高職科研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現狀
隨著科研成果的逐年增長,高職院校開始加強對科研成果的管理。以杭州市四所市屬高職院校為例。從調查情況來看,四所院校已經開始對科研成果進行定期的登記和統計,科研能力較強的學校已經開始定期跟蹤、分析成果產出情況,以便推進科研服務和成果轉化工作。但從科研成果管理總體情況來看,高職院校成果管理大多還是停留在對科研成果進行定期登記、歸檔、統計和科研信息層面,組織制度不健全、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問題依然存在,成果知識管理和轉化等問題尚需要進一步加以解決。
(二)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成果相關資料保存不完整
近年來,高職院校越來越認識到科研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大了對科研的資金投入,科研成果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了顯著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成果資料保存不夠完整,直接影響了成果的利用。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科技成果的形態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介質,新增加了電子介質、磁介質等多種介質,但從科研成果資料保存情況來看,科研成果登記不夠及時,紙介質成果材料歸檔不全,其他介質材料登記保存的更少。2015年本課題組對四所杭州市屬高職院校進行了科研成果管理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科研成果登記的周期四所院校均為一年一次,并只保存紙介質成果材料,沒有一所院校保存過電子介質、磁介質等其他科研成果,這不但直接造成科研成果保存不全,還影響到科研成果的后期開發和利用。
2.成果整理和鑒別歸類工作不到位
目前,高職院校科研管理人員往往在項目結題之后,把科研成果直接歸檔或者把部分研究成果上網宣傳下就算管理工作結束了,科研成果沒有及時進行整理、鑒別,也沒把成果中的核心知識進行提取,形成方便各部門和科研人員使用的科研成果管理數據庫,及時把成果知識傳遞給需要的部門和科研人員。目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成果整理和鑒別工作不到位,不但阻礙了成果的快速轉化,還會造成成果中的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其原有的價值。科研成果利用者也很難查找和獲取到所需的成果信息,無法獲得高效的知識服務。
3.成果宣傳推廣、分析研究工作不夠,成果轉化率低
高職院校對成果的宣傳推廣、成果轉化的分析研究重視程度不夠,相當一部分科研成果僅簡單地予以登記、歸檔了事,并未進行深入地分析研究,這對成果的轉化推廣和知識的再生產是非常不利的。調查顯示四所院校都有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度,科研成果的獎勵制度,但沒有一所院校制定相關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僅兩所院校對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定期的統計分析,其他院校僅定期統計,但不分析。成果統計分析不足,使科研成果基本都處于休眠狀態,造成成果中的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其原有的價值,阻礙了成果的快速轉化,四所院校科研成果轉化率都在5%以下,造成極大的知識浪費。
二、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一)對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
高職院校對科研成果管理存在一個誤區,即項目結束后主要的管理工作就結束了,成果管理沒有什么太大的價值,因此對科研成果后期管理的人員、資金等投入明顯不足。調查顯示,科研成果管理組織機構不健全,四所高職院校都沒有專門的科研成果管理部門,管理者也都是兼職人員。在經費投入方面,也僅有一所院校有成果管理的專項經費。兼職管理者處理科研管理部門大量的日常工作任務已經十分繁重,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加強科研成果后期管理,資金投入不足也嚴重影響了成果知識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
(二)科研成果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高職院校科研成果數量快速增長,成果管理的難度大幅度提高,成果開發利用的需求迅速膨脹,以往的純手工管理或低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已跟不上時代的需求。目前,雖然高職院校均已建立校園網,有科研專欄或科研網,但對科研成果管理系統的建設卻還是比較滯后,調查顯示,四所杭州市屬高職院校,僅一所院校開始使用科研管理系統,但都沒有建立科研成果數據庫,更不用說實現對科研成果的網絡化管理了。信息化程度不高,影響了科研成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也使得成果轉化和知識共享困難重重。
(三)未建立知識共享平臺,阻礙了知識利用與創新
科研成果中的知識通過共享、交流、學習和交互使用,可以形成有價值的新成果,再次利用。但高職院校對科研成果進行深度挖掘、二次開發的能力比較欠缺,合作開發、協同創新的項目少,產生的成果基本處于封閉狀態,沒有共享平臺把成果中的知識及時傳遞給需要的部門和科研工作者。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6月,四所院校還都沒有建立專門的對外成果展示和推介中心,也沒有在學校內部建立起交流共享的機制。這使得成果中的知識處于靜止狀態,沒有得到很好地深度挖掘和再利用,產生新的價值,或者說這些知識被固化了,沒有促進新知識、新成果的生產。
三、基于知識管理的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模式構建
(一)科研成果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迅猛發展而興起的管理思潮與方法,1986年卡爾•維格(Karl.Wiig)在國際勞工組織會議上首先提出這一概念。對“知識管理”較為典型的解釋是美國生產力和質量中心(APCQ)對知識管理的定義:知識管理應該是組織一種有意識采取的戰略,它保證能夠在最需要的時間將最需要的知識傳送給最需要的人。[1]目前,知識管理已在企業廣泛使用,在學校知識管理方面主要應用于圖書館、檔案館建設、智慧校園及教師知識管理。在學校的科研管理中,部分高校已經開始對科研項目、科研團隊、科研檔案等進行知識管理的研究。科研成果具有知識密集的特點,是社會寶貴的財富。學校科研成果知識管理,就是根據學校需求制定科研成果知識管理策略,利用信息技術、Wed2.0和云計算等技術重組科研成果管理的流程,把成果中的知識進行提取、存儲、整合開發、共享、轉化和再創新,以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效率,促進科研成果利用和轉化效率。
(二)構建基于知識管理的科研成果管理模式的路徑方法
1.確定科研成果知識管理策略目標,加強組織制度建設
科研成果要進行知識管理,首先在決策層要高度重視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知識管理策略,制定知識管理目標。對高職院校而言,比較適合編輯策略為主,人格化策略為輔的知識管理策略。即把大部分科研成果中蘊含的知識,通過信息化處理提取出來,存儲于數據庫中,以供相關科研人員和管理者反復使用。而對于無法以實體形式具體呈現出來的隱性知識,如科研人員成果研發過程中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提升成果價值的思路等,這些主要通過相關人員面對面的溝通,如研討會、學術論壇等,或者利用電話、互聯網會議、視頻討論等形式進行知識的交互和傳遞,實現知識的共享。確定知識管理策略后,學校可根據科研成果數量、質量、科研發展趨勢、科研人員情況等制定相應的知識管理目標,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知識管理技術,實現成果知識的有效傳遞和共享,促進成果知識的轉化創新,提升學校的科研管理水平。依據學校制定的成果知識管理策略和目標,組建科研成果管理專兼職隊伍,劃撥專項經費用于成果管理工作,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以確保成果知識管理的有序開展。
2.加快推進科研成果信息化建設,建立科研
成果信息化管理平臺和數據庫為使成果知識及時、完整保存,有效實施成果知識管理,提高學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是關鍵。高職院校應首先建立規范、安全、交互性強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統,對科研成果實行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并實現成果數據的共享和綜合利用。要利用科研管理系統,及時把不同介質的科研成果進行登記并進行數字化處理,把成果轉化為數字資源,存儲于數據資源庫中,最大程度地防止科研成果的丟失。科研成果管理人員要分析科研成果的特征,按照成果的知識類型,對科研成果進行分類,諸如:教育科研、人文社科、科學技術、校企合作、社會服務、專利成果等,以便于利用者檢索使用。依托數字化校園和移動互聯網,加強與科研人員的溝通和聯系,盡可能地廣泛收集、掌握成果知識形成和變動情況,定期對資源庫進行更新和維護,對已無價值的成果資源和已變更的成果信息要及時予以處理,實現對成果信息的動態管理,不斷完善科研成果數據庫。
3.運用知識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加強科研成果知識管理平臺建設,建立成果知識庫
知識管理的對象是知識,而不是簡單的科研成果數字化后的基礎數據。因此,在建立科研成果數據庫的基礎上,科研管理人員要根據各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新知識發展趨勢,對知識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開發,通過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技術把成果中所蘊含的知識提取出來,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整理和歸類,并運用知識目錄體系,逐步建立一個功能強大、使用便利的知識庫,為科研人員和管理者提供高效服務。要建立成果知識庫,必須要對相關成果知識進行鑒別,首先,要建立專家庫,定期對科研成果核心知識進行提取。考慮到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和實效性,專家組成可以以校內專家為主,校外專家為輔的形式來組建。校內的專家要按他們的研究專長和所屬領域分類進行選擇,所涉及的領域要比較全面,便于及時分析提取成果知識。校外專家則主要選取各領域比較權威,和學校聯系密切、相對穩定的專家作為補充,提高知識鑒別、提取的準確性。其次,各類科研成果經過數字化處理,錄入信息資源庫后,科研管理人員要把相關信息進行初步篩選,剔除無效信息,把成果信息按所屬領域,分類發送給各領域專家,專家對成果信息進行鑒定,形成成果核心知識,發回管理員。如果涉及交叉領域,則由多個專家聯合進行鑒定。管理人員把各專家鑒定形成的知識進行匯總整理,錄入成果知識庫。這個成果知識庫要具備強大的檢索查詢功能,便于科研人員使用。因此,科研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本校科研成果數據庫和研究人員情況,構建科研成果知識地圖,通過成果知識地圖,讓知識庫的使用者能準確、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由于知識更新速度較快,管理者需定期清除冗余知識,更新修正知識庫,確保知識庫中知識的有效性。
4.搭建科研成果知識共享平臺,提高成果知識利用率,促進知識轉化和創新
科研成果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高效利用成果知識,促進成果轉化創新。高職院校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通信技術搭建校內、校外兩個互相補充的成果知識共享平臺,來促進成果知識的利用和再生產。校內成果知識平臺搭建,主要依靠數字化校園來實現。科研成果管理者要把成果知識庫和數字化校園進行對接,在校園網上建立成果知識學習中心、成果知識交流論壇。成果學習中心,主要是把知識庫中的成果知識推送至成果學習平臺,運用知識地圖技術,設計搜索便捷、可視性強的學習界面,供科研人員和各相關部門學習使用。管理者還需要把通過對成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的報表、統計報告等定期放入學習中心,使學習者對學校的成果知識能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成果知識交流中心,則主要是組織科研人員開展網上研討、科研經驗交流、相互答疑解惑等的網上論壇,必要時學校可以召開網絡會議,組織專家共同參與討論。通過成果知識交流中心,可以把科研人員研發過程中成功或失敗經驗等隱性知識顯性化,并形成新的知識,成果管理者將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后,重新錄入知識庫,供學習者使用。校外成果知識共享平臺的搭建,則需要密切加強學校和政府、企業、各高職院校之間的聯系,聯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搭建成果知識展示中心、成果知識推介中心。高職院校目前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積累還不是很豐富,影響力不強,如果僅依靠學校自身的力量很難完成對外成果知識共享平臺的搭建。因此,可以簽訂科研成果校際合作協議,聯合杭州市屬各高職院校的力量,把各校的成果知識納入到統一的網上平臺,共同搭建成果知識展示中心、成果知識推介中心,進行對外成果知識的展示和共享交流,并借助政府的力量,推動平臺和企業的對接,以促進成果知識的轉化和再生產。成果知識的校內、校外共享平臺,不是孤立的,而是兩者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補充。校外共享平臺的反饋結果可以推送至校內平臺,促進研發人員調整、修訂研究計劃,改進研究工作;校內共享平臺的最新成果知識也可及時推送到成果展示和推介中心,及時推廣宣傳。科研成果知識共享管理平臺,鼓勵科研人員共享自己的科研成果知識資源,加強知識資源的交流和交互使用,促進各類知識之間的融合和轉化,形成有價值的新知識,實現知識資源的再生產。
四、科研成果知識管理的實施建議
(一)加強基礎建設,推進科研成果知識管理信息化
高職院校要盡快引進科研管理系統,完成科研成果的數字化處理。學校要加大對校園信息化工作的投入,把科研成果信息化建設納入到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統籌安排,為科研人員和成果管理者提供一個開放、協同、高效的數字化環境,為知識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制定相應制度,明確科研成果管理相關人員的職責和任務,加大獎勵力度和投入,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科研成果知識管理,提高知識資源的利用率。同時,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保護科研人員的權益,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
(二)加強政府引導,搭建科研成果管理共享新平臺
科研成果共享平臺搭建涉及學校、企業、科研院所等各個不同的領域,單靠某一所高職院校很難獨立完成。因此,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優惠、信息搭橋等方式加強各界的聯合,積極推進科研成果共享平臺搭建,實現成果知識的開放型合作。2014年4月,杭州市政府出臺《杭州市屬高校產學對接工作實施意見》,2015年11月,在杭州市教育局的推動下杭州市屬高校首屆科技成果推介會成功舉辦,共推出116項市屬高校優秀科技成果,其中7項科技成果、3個科技合作平臺轉讓簽約成功,杭州市屬高校產學對接信息服務網絡平臺也開始上線運行。[2]這種政府推動,各方協同共建“一個平臺+N個組織”的機制,是個有益的嘗試,將極大地推進產學對接和協同創新,實現成果知識的轉化和應用。
(三)加強培訓指導,提升科研成果管理人員素質
科研成果的知識管理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既要熟悉知識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又要掌握信息化手段,才能較好地完成管理任務。因此,各級科研管理部門要定期對各級管理者開展知識管理理論和計算機應用的培訓,提升科研成果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和業務能力。2015年4月,浙江省科技廳、浙江省教育廳聯合舉辦高校科技經紀人培訓,這是政府為了推進高校科技經紀人隊伍建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成果交易,向高校科技管理者、科技人員提供的行之有效的培訓服務。建議科技管理部門要根據科研成果知識管理的新形勢舉辦諸如“科技成果與技術市場管理”、“專利推介流程”等培訓班。對研發人員,也要做好培訓和咨詢服務工作,使他們熟悉管理流程,熟練掌握各系統和平臺操作,確保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能順暢、有序、高效地開展。
作者:肖芳 吳建設 任紅民 單位: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企業檔案信息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知識管理———企業檔案信息化戰略之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24.
[2]亦豐.市屬高校產學對接的“杭州實踐”[EB/OL].(2015-12-25)[2016-07-05].
[3]顧健.淺析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的后程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1(4):101-103.
[4]岳高峰,朱虹,張艷琦,等.知識管理良好實踐指南———GB/T23703知識管理國家標準解讀[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5]羅嶺,王娟茹.基于知識管理的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J].情報科學,2015(7):21-25,34.
[6]孫曉寧,趙宇翔,朱慶華.知識管理研究的現狀與趨勢:第7屆KMO國際會議論文述評[J].情報資料工作,2014(5):5-13.
[7]劉芳莉.科研成果管理中知識地圖集的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
[8](美)《哈佛管理前沿》《哈佛管理通訊》編輯組.知識管理———推動企業成長的加油站[M].陳儒,程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