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認知革命教育知識管理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針對在當前新形式教育發展過程的背景下,如何理解目前正在發生的信息革命和認知這個過程領域。并揭示教育活動在高等教育系統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學生及教師的知識管理。眾所周知高等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研究,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即是語境教學。如何將常規的語境教學融入到信息社會中,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是當前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欠缺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認知知識;知識信息;能力
信息革命所帶來的認知革命,促使人們重新對約定俗成的觀點進行反思,重新認知世界對人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為教師所要關注的是本人所涉及的教育領域中,其教育目標、教育特點、教育內容以及參于受教育的學生,其教育手段是否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現代教育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學管理原則。而實施的教育活動方式是否違背了客觀和客觀觀念的教育內容。此外,在教育過程的轉變中,往往是導師要深刻改變教育方式來影響學生,其問題是有前瞻性教學,但組織教育模式的教師很難與所受傳統教育方式模式的學生能協調一致。
首先,認知革命極大地改變了我們對知識的了解與認識,而教育是我們對知識認知的一種手段和方法,而且又是一種實踐,二者是緊密相連的。當代認知革命表明,教育的本質和內容在其傳統形式上,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世界的發展。之所以不適應,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里,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在發生變化,認識知識和知識認知在經歷一個轉型。
其二,知識的意義在改變,其內容包含了關于世界的整個數據以及所要認知的對象及過程。另外知識已成為一種建設性的單位,是人類創造性工作的一種模式。我們對知識認知的過程,是主動的與社會進行互動,是與世界互動。而不是局限地,限制其認知意圖,更多的是豐富其過程,并帶有創造性的運作。通過知識的認知和更新,它所展示的是創造、運作和儲存的一個過程。而我們對知識中掌握的重點不再是結果,而是它的程序性,是一個揭示認知的過程。而揭示這原理過程的,是發現它的產生和它在以往轉化過程中是如何進一步轉變成為新的信息知識。其原理是因為現代認識論把重點放在了認知過程,技能,能力以及發現內在規律上。
其三,知識信息化的目的是從原有學習主體的狀態中解放出來,使它能夠更新現有的知識,并通過它的形式來提升自由人認識和執行力。正是由于這一定義使認知革命讓觀察者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這些都是要通過教育來完成的,也說明為什么教育要作為一種工具成為社會化和培養的一項要求,今日教育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個人終身學習的策略。作為當前主要的傳統的教育體系是建立在知識傳播的原則之上的。知識從一個有經驗的人轉移到一個不那么有經驗的人,這在傳統教育中是最好的體現。傳統的教育是一種社會文化,是知識的產生、積累、存儲、傳輸和轉換而成的。在當前以信息主導階段為主導,以認知革命為代表(知識轉化為信息)的社會發展過程,表明單純的傳統教育機制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的社會功能,其更多的形象世界傳播受到了局限,這就需要更多的知識不斷的傳送和接收來進行必要的補充,這就是非傳統教育系統目標功能中的一部分。非傳統教育是以知識和經驗為操作的一種新方法,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工具。
另外,教育目標是讓一個人能在未來的社會活動中作好準備,教育的內容是掌握人類活動中的一般方法和形式。必須明確指出,傳統的教育手段中還是離不開知識和經驗管理,如果排除經驗管理這一基礎,教育活動也不復存在。更確切地說,主要的教育水平和中學的教育仍將以傳統的教育形式進行。然而高等教育是非傳統教育方式為目標原則,是知識和經驗為管理能力,這些注定為認知革命和信息社會所形成的條件作了工作準備。那我們應該如何組織在傳統的傳輸情況下培養學生(最值得注意的是高等專業的學生),同時考慮到他們之間的目標和方法。首先,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應把自己設定在學生的位置,這樣可更好地了解什么可以做,并給予合理的建議,以便幫助學生。這樣在與學生產生互動的同時,不僅教了學生,教師本身也得到了教育,師生間也就成為了共同經營的主體。但對于非傳統的教育體系似乎仍然是一個模擬結構,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勢必作為思想反映在教育過程中。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不能為學生提供能力培養的傳統教育仍然作為社會培訓的主體,以理論訓練占主導地位的學生,雖有大量的認知知識,但他們在實踐中既不知道該怎么做,也不知道如何應用所獲得的知識去實踐。而我們的教育應該是使畢業生能夠縱橫謎一樣的世界,并在實踐領域中能運用他們豐富的知識解決碰到的問題。
最后,作為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但可以建立自己的教育軌跡,同時也建立了自己的生活軌跡,并在當今信息社會中,使這二軌跡重合形成教師獨立的世界觀,這就可以更深理解學生,實現對學生的形象管理和控制,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教書育人。
作者:嚴如剛 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馮青來.從教育的過程到教育的文化——解讀布魯納的教育思想轉變[J].全球教育展望,2007.02.
[2]郝文武.當代中國教育哲學研究:從概念建構到理論創新和實踐變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