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盈余管理問題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學者們普遍認為盈余管理是運用判斷改變財務報告,從而誤導一些利益相關者對公司根本經濟收益的解釋,或者影響根據報告中會計數據形成的契約結果。(Hedy&Wahlen,1999),筆者在此對盈余管理這一行為背后的動因、手段進行分析,之后探討盈余管理的影響,最后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盈余管理的動因分析
盈余管理的動因,國內外已有大量的學者對此進行過研究,Defond和Jiambalvo(1994)對企業的盈余管理方式進行研究時發現,企業在可能違約的上一年度,一些違反了債務合同的企業往往通過操作企業的應計項目來達到提高盈余的目的。Beneish(2001)研究指出企業管理者為了在股票期權中獲利,往往通過盈余管理來操作企業的業績。Pat-ten&Trompeter(2003)結合了企業的某一特定的盈余管理行為深入研究,得出企業通過對利潤的操作,來實現了企業的目標。顧兆峰(2000)通過對盈余管理的產生原因、管理方式進行分析,得出企業往往是為了粉飾自身的業績和獲取企業所需資金為目的,并進一步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劉勁松(2008)通過對我國的盈余管理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分別進行業績動機分析、機會主義動機分析、交易成本動機分析、市場理性動機分析,證明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動機并非單一存在的,往往是多種因素的結合。陳若冰(2012)研究得出:企業一般為了避稅、融資、獲得政治資源等,而進行盈余管理。可見盈余管理的動機可以有很多種形式,但總結起來分為二種,一是個人層面上的動機,二是企業層面上的動機,當然動因都是為了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的方式分析
相應的盈余管理的手段也呈現出多樣性,GordonHenry(2003)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企業的關聯交易與盈余管理存在顯著相關性。Roychowdhury(2006)通過減少或轉移當期費用支出,來實現盈余管理。Gunny(2010)認為如果在準則范圍內通過會計手段難以實現盈余管理,管理層可以通過削減開支,增加應收來進行盈余管理。王輝(2007)指出盈余管理的方式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制度的完善而發生變化,如通過折舊、公允價值計量、預計負債、內部交易、企業合并、利息資本化等方式實現盈余管理。季清清(2015)認為在準則要求的基礎上,盈余管理還可以通過事先的規劃、安排交易事項,等達到管理層所需要的報表業績。結合上述研究成果,可見盈余管理的多樣性,一般可以通過變更會計政策、應計項目管理、改變交易時間、創造特殊交易、資產評估等方式實現。
三、盈余管理的影響分析
對于企業而言,涉及的利益主體可以分為股東(所有者)、債權人、職工、政府,根據盈余管理的主體不同,筆者主要從主體動機的角度出發,分析盈余管理可能存在的影響:1.管理層——股東。由于委托人與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客觀事實,人往往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在可行的范圍與空間進行盈余管理。這種行為會存在短視情形,有可能會損害公司的長遠利益;2.管理層、股東——債權人。雖然債權人在簽訂合同的時候通常會設定保護條款,當企業的行為或結果對債權人的權益帶來分險的時候,債權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但是通過盈余管理,企業可以從某些方面掩飾自己的某些不利因素,因此這種行為往往會對債權人產生不利的影響;3.管理層、股東——政府。政府通常會通過制定政策、法律等規范企業的行為,進行稅收管理。這種要求具有權威性、強制性,但是往往也會存在邊緣地帶,企業通過盈余管理,可以達到對自身利益最大化,從而損害了政府和國家的利益。
四、盈余管理的應對措施
由于盈余管理行為往往伴隨著上述情況的發生,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策略來對盈余管理這種帶有機會主義的行為進行管理。首先,需要提高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有效市場理論不僅為我們目前的研究提供了相關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削弱盈余管理提供了幫助,如果外部利益主體能夠有效地對財務報表、報表附注識別,理性的進行資本投資,那么會削弱企業管理當局的盈余管理動機。其次需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一方面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將決策、執行、監督三者有效分離,相互制衡,有大量研究表明:企業是否具備完善治理結構,在盈余管理這一行為上,有顯著的差異。另一方面,合理運用相關激勵機制,由于盈余管理這一行為具有短視性,因此企業可以采取長期的激勵機制。再次需要不斷完善法律、會計準則,目前很多準則的制定給企業很多的判斷空間,企業可以結合自己需要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會計準則的制定必須跟上經濟發展的需要,對于不同的情形,應當盡量予以明確和規范如何會計處理與估計,同時要求企業在成本效益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披露企業的重要信息,提高披露的質量與數量,從而達到減少盈余管理。最后需要加強外部監督,外部監督主要是指證券管理部門的監督、外部審計單位的監督,一方面證券監督管理的部門應該從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加強管理與監督,并設立相應的處罰措施,另一方面加強對外部審計機構的管理,明確外部審計單位的監督責任,完善審計的相關制度,由外部審計機構對企業的財務報表信息進行審計,并對外披露,減少盈余管理的行為。
作者:張志剛 單位:貴陽市城市發展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