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長生生物盈余管理手段,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介紹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概況,描述了長生生物使用會計政策變更提高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大量投資金融理財、過度促進銷售的盈余管理手段,以及盈余管理帶來的結果。
關鍵詞:盈余管理;手段識別
1長生生物簡介
1992年8月18日,坐落于高新科技園區的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科研實力是當時全國六大生物研究所之一。長春長生在2000年成為首批獲得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GMP),能夠從事人用狂犬病疫苗。2001年其研發的凍干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獲準生產。2004年,新產品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正式投入市場銷售。2003年,高俊芳正式成為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34.68%。從2003年以后,長生曾經歷多達19次的股權轉讓和三次增資。通過多次的股權置換,長生最后從原為國有產權的公司,逐步轉變為了非國有企業。2010年,由高俊芳,其丈夫和兒子共同持有長生56.12%的股權,成為該公司主要控制人。從這一系列的股權操作轉換中,可以看出高俊芳一步步戰略部署通過多次間接轉讓,將國有企業長生生物正式變為了民營企業,高俊芳成為長生的最大股東且任職總經理和財務總監三職。控制權集于一身后,其以高俊芳為核心的治理層和管理層為企業借殼上市以及盈余管理活動做好了基礎準備,提供了有利條件。長春長生在在2009年正式從國營企業轉型為民營性質企業后,公司的經營戰略更加注重研發,先后有多種疫苗投產。隨著疫苗種類的增加,企業的銷售業績蒸蒸日上,從銷售收入到企業資產均大幅提升。在疫苗行業發展逐漸繁榮的大背景下,長春長生2012-2014年度業績持續上漲,2013年營業收入增幅2.67%,2014年度營業收入增長率提高到40.17%。為了滿足長春長生快速發展的資金需求,管理層決定進行與黃海機械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借殼上市,以達到融資目的。2015年5月29日黃海機械重大資產重組報告,報告中稱由于隨著經濟發展、轉型,可持續性發展,礦產開發需求減少,黃海機械決定將營業內容轉換為疫苗制造,本次資產置換完成后,將有助于長春長生與資本市場對接,利用上市交易充分融資,解除自身融資難題,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推動長春長生進一步發展,增強競爭力,成長為行業內的領先企業。2014年修改重新的相應管理條例規定,滿足企業借殼上市定義的資產重組行為,為了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和關聯方必須對上市導致每股收益攤薄事項進行填補或承諾,防止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通過重組方式進行套利。長春長生在本次借殼上市中與黃海機械簽訂了為期三年的盈利預測補償協議,預測項目為經專業審計后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并規定若重組在2015年內完成,則從2015年開始至2017年盈利預測分別為3億元,每年增加一億元的增長速度進行3年業績承諾。
2長生生物盈余管理手段識別
2.1研發支出的盈余管理
對于企業是否利用研發支出進行盈余管理,一般的識別方法主要有兩種,其一利用企業研發支出信息披露情況進行不同年度之間的對比;其二是基于會計原則中謹慎性的判斷標準,結合制藥企業的業務經濟實質判斷其研發支出資本化時點選擇是否符合會計謹慎性。在查閱了相關準則及數家企業報告后,總結為公司披露主要分為三部分,企業選擇的研發支出會計政策、研發支出資本化情況、企業研發項目情況。通過對比該企業不同年度研發支出披露情況,結合企業的經營政策及行業宏觀形勢,對比其他企業研發支出資本化比率,可以初步識別推測出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通過長生生物2015年年度報告可知,其于2014年對研發支出資本化時間點進行了一次會計政策變更。變更前為:在正式投產前將所有研發支出計入管理費用的政策。變更后選擇將進入臨床試驗三期作為其資本化時間點,之前所發生的計入管理費用,之后發生的則可以資本化金額,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日轉為無形資產。這種將時間點提前的變更,使資本化金額大幅增多。根據長生生物年度報表可以看出,長生生物研發支出的會計政策變更使其2015年期初凈資產增加了5億多元。凈資產的增加會促進投資者投資,公司價值上升。所以存在長生生物出于該動機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來達到提高股價的目的。從長生生物三年來研發支出的金額上市一直在增長的且2017年研發支出增長了182%,但是其占營業收入比例并不高。企業真正的利潤點來源應為企業研發出獨特的新產品,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優化企業競爭結構,增強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另外我們對比來看2015年-2017年的研發支出雖有上升,但最高的時候占收入比例7.87%,比例并不高。隨著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其需要進行研發投入的相應增加,使其能夠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標準,從而才能享有相應的政府補助與優惠稅率,長生生物3年來研發人員基本保持不變,推測其使用了減少研發投入的盈余管理。長生生物的研發支出披露的并不詳細,只列示了總金額,年報中的研發支出信息披露過于簡略,在格式上過于簡略也不符合證監會的標準要求,缺乏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披露,不利于報告使用者了解其研發情況,管理層存在較大操縱空間。由2016年財報可知,長生生物實際業績僅超出盈利預測684.97萬元,而研發支出金額2197萬元,若將研發支出大部分費用化,可能會導致其業績承諾不達標,將面臨股份回購的風險。同樣,2017年超額業績為2087.74萬元,若將研發支出費用化,導致其盈利預測不達標,這樣一來長生生物將面臨回購股份、可能需計提商譽資產減值準備、證監會問詢等對企業經營融資效果的不利境地。所以長生生物利用研發支出資本化而少記費用,進行正向的盈余管理。
2.2投資金融理財的盈余管理
從長生生物2015年的年報中,在借殼上市中由于超高的增值率,其募集了165,976.08萬元的資金。此后長生生物將該筆資金的大部分投資于金融理財產品中。王紅建等(2017)研究發現企業增加金融資產持有量后可能會對固定資產、研發創新、無形資產等需要長期投入的投資活動減少資金投入。長生生物通過借殼上市持有了大量的閑置資金,無需進行借款籌資,所以其負債總額很低,資產以流動資產為主,在長生生物業績較好的情況下,總經理高俊芳作為一名從業多年且了解行業和企業自身財務狀況的會計人員,選擇了相對保守穩健的理財投資,該種決策既保持了企業資金的流動性,也使企業報表表現出的償債能力非常優秀,預期在企業的經營能力有所疲軟的情況下,可以隨時貼現或其他手段使企業現金流充足。但是非經常性損益也是最容易被識別出來的盈余手段之一。在2016年長生生物由理財取得的投資收益2,590.29萬元,2017年理財取得投資收益7,435.19萬元,分別占凈利潤的5%和13%,為長生生物的盈余貢獻了一定的提升,也是使其達到業績承諾的重要因素之一。與此同時,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理財中為企業提供流動性保障,卻沒有進行企業長期生產成長能力的建設投資,這使企業長期的發展能力有所下降,從短期來看企業的盈余有所上升,但是卻將長遠的發展能力棄于不顧,給未來的經營埋下隱患。
2.3真實經營活動的盈余管理
曹玉珊、張十根(2019)研究發現,盈余管理程度與經營性營運資金的周轉期呈現相關性,同時在管理層權力下,真實盈余管理與經營性營運資金周轉期的相關性會得到加強。因為經營性營運資金的運轉主要是通過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即與企業的生產、銷售情況密切相關,同時真實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調節真實經營活動的相關經營策略如調整生產決策、價格策略的改變、放寬信用期間、增加或減少廣告投放等,二者具有較高的相似點。所以企業經營性資金的大幅度變動可以推測管理層進行了盈余管理行為。在2016,山東曾有不法分子倒賣低價藥品,未按照嚴格冷鏈技術運輸,導致無法保證出售藥物的劑效,危害國家人民的生命安全。這樣藥品的負面新聞,使這一行業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并且國家相關機構對疫苗行業的銷售鏈條做了更大的調整。取消經銷,改為“一票制”直銷。導致生物制造業競爭愈發激烈,生物醫藥制造企業的議價能力變弱,年報數據比較看出應收賬款在2016年占比最高,存在長生生物為了滿足業績承諾的標準,運用盈余管理手段的可能性,放寬其應收賬款信用額度導致占比上升。同時我們注意到2015年到2017年,長生生物的銷售費用逐年成倍增長,推廣服務費在銷售費用中占比為85%、87%、76%。年報中推廣服務費主要為與推廣服務商合作,其實本質與經銷商的作用一致,是企業銷售的重要途徑,但在其年報顯示銷售人員僅為25人,根據銷售費用中推廣費爆發式增長,我們可知長生生物可能采用更多的宣傳或手段促進疫苗的銷售,來提升其營業收入,達到利潤增加的目的。進一步分析營運能力可知,長生生物的營運能力在2016年有較大程度的下降,總資產周轉天數變長,應收賬款天數增加,意味著長生生物在2016年的經營情況較為緊張,運營能力有所下降。同時結合前文分析,2016年可能存在放寬信用期間的盈余管理,在2017年總資產周轉率恢復至2015年水平,應收賬款也有小幅度的增長,說明其營運情況有所好轉。而存貨周轉天數三年內均略有提升,說明產品銷售情況較好,并沒有因為銷量增多,同時刺激加大產量,沒有產生存貨積壓,與前文銷售費用升高的促銷手段相互印證。另外,如果在裁判文書網搜索長生生物的相關訴訟,可以看到其至少涉及12起違規問題,長生生物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疫苗更大的采購份額或優先采購,刺激企業銷售量。存在利用銷售折扣等不正當手段促進銷售,來增加營業收入的盈余管理的行為。
3長生生物盈余管理的結果
2018年12月初,證監會正式公布資本市場禁止進入決定書,處罰高俊芳等7人進入市場的決定;對4名直接負責人處以30萬元罰款,其他涉事相關人員處以3-30萬元罰款。對ST長生處以最高60萬元的行政處罰。2019年3月6日實施暫停上市風險警示。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長生生物選擇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增大、投資大量金融理財、促進銷售這三種盈余管理的手段來達到提高利潤的目的。從預測業績與實際業績的相差數上看,2015年度及2016年度實際業績都是稍微超出預測業績,超額百分比分別為2.57%、1.71%、4.18%,業績承諾完成,長生生物無需支付補償。并且,長生生物通過盈余管理后較為出色業績的給予了投資者很大的信心,使企業的融資能力進一步增強。證監會的處罰公告顯示,長春長生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其產品的制造成功率,違反了相關食品藥品安全衛生標準,最終無法發揮正常的疫苗功效。其產能的不足加上業績的壓力,導致了其選擇了違規生產的方式。長生生物不顧社會責任,過度進行生產,為了滿足其業績承諾的高額凈利潤指標。但是觸犯法律的行為,是不會被市場所接受的。
參考文獻:
[1]李彬,張俊瑞.實際活動盈余管理的經濟后果研究:來自銷售操控的證據[J].管理評論,2010,22(09):84-92.
[2]李超穎,張?,李?博,梁上坤.公允價值下的盈余管理:平穩利潤下的危機———以A上市公司為例[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8,32(04):46-61.
[3]王紅建,曹瑜強,楊慶,等.實體企業金融化促進還是抑制了企業創新———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7(1):155-166
作者:馮子萌 單位:天津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