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加強和改善農村學校管理,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創建和諧的教育環境
校長既是學校的組織者、教育者、管理者,也是學校的領導者。校長在學校管理和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校長不僅要有管理意識,更要有正確的公仆意識,這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和諧校園的關鍵所在。校長要懂領導、善領導,更要具備領導意識。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校園的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同事關系。在學校中,人和人之間,人和事之間,難免會產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領導做好協調溝通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使機構和機構之間彼此配合;人和人之間通力合作;事和事之間,互相促進,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校長只有在工作中重視協調、善于協調,為學校師生員工提供一個自由、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才能讓全體師生在愉悅的環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種合力,獻計獻策,共同把教育工作做好。1.校長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作用。對于學校管理要實事求是。校長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把身邊簡單的事做好。調研核實,座談溝通,要求校長為教師服務,教師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從細微之處見真情;把關校長求真務實的管理作風,嚴控弄虛作假;轉變做事拖拉的作風;規范財務管理,加強校長法治意識;在校園生活中,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師群體活動,開拓共處合作、溝通交流的空間,搭建教師互相學習的平臺,凝聚共事共議的親和力,形成教育合力。2.整合優質資源,提高教師素質。(1)榜樣引領。校長要抓住先進典型,宣揚先進事跡,獎勵無私奉獻,樹立教師楷模形象,譜寫鄉村教師新篇章。如,一位老教師身患重病卻一直堅守崗位;一位即將退休的教師為了抓緊學生的復習,在親人去世后沒幾天就到校上課……這些都是學校里感人的敬業精神力量、高尚事業人格的榜樣。有了正能量的榜樣引領,才能促進學校風清氣正。(2)激勵競爭。校長要注重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研組長的培養,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敢用新人,賞識出色,鼓勵各盡所能,爭當先進,形成良性的內部競爭趨勢。有了競爭,才能激起教師的積極性和進取心。(3)建立博愛教師群體。校長要關注教師的生活與身心健康,關心教師的工作與學習,做教師堅強的后盾,凝聚教師集體的力量與智慧,使教師在團結友愛的集體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4)打造成長平臺。教師業務素質是在工作實踐中成長起來的,教學工作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學校可根據不同教學目標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為教師打造業務素質成長的平臺;實行推門聽課制,鞭策全體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建立教師網絡學習制度和量化要求以及評價細則,細化管理,引領教師借助網絡走“學以致用”的自學道路。教師的自身力量和智慧是不可估量的,若能激活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財富。
二、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
學校工作要以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是學校育人工作中一項最頻繁、占用時間最多、涉及面最大、內容最為廣泛的活動。課堂教學時,反對隨意性、形式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新意,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推進研究性學習,建立新型的教學關系和師生關系,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重視合作的學習。為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提高教學授課水平和教學效率,要對教學常規檢查、質量檢測、校本研究以及骨干及課改典型教師的培養,對提高教師的基本功,各種教學活動及競賽活動等常規性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效實施。為此,校長除了學校的日常管理外不能脫離教學一線,應該做教改、創新的尖兵,這樣才能有效、深入地帶領和推動教改。1.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優秀的教師隊伍應該是思想素質高、教學業務精湛。學校的一切工作及成效要依靠所有教師,要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導功能,因此,要首先強化教師的育人意識,作為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教師素質包括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德育知識、心理學知識、德育滲透的技能技巧等。這些都有待于校長的綜合管理,使其加強和提高。同時作為校長要以身為范,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帶動和影響教師。還要讓教師在學生面前做好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育人的功能。2.要有一支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優秀的班主任隊伍是使學校管理取得成績的保證,班主任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著班集體的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因為班主任是班級的核心和靈魂,是班集體的創造者,班主任是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接觸時間最長,距離最近的人,也是對學生影響最深的人,是學校和家長溝通的橋梁和窗口。“班主任專業化”要求將班主任工作從“副業”變成“主業”,這就對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對班主任的選拔和任用一定要全面了解,使其發揮真正的作用,帶領班級和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學校管理以教師、學生為主,就要提倡“以人為本”。作為現代管理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人本管理就是使每個人能充分施展才能,通過雙方的配合,將組織中的成員培養成技術加管理型人才。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學校管理中的“題中應有之意”。因此,對學生的管理要做到先理,再疏導,再教育,使學生明白其內涵。關注師生需要,把師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極大地激發師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1.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教育工作的最大特征在于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個體。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能否得到激發,直接取決于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感到寬松自由,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只有了解學生、保護學生,才能創設出使他們樂學的情境,激發起他們的創新欲望。2.構建校園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校是學生良好道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場所。“兒童的價值觀將會被他們的人際關系、態度、教學風格方面的榜樣功能做有意無意的影響。”把德育蘊含在任課教師良好的言談舉止中,以及豐富多樣的學校活動、催人奮進的校風、學風之中,其效果遠遠優于直接灌輸的德育方式。通過教學,師生交往、課外活動的不同方式,把社會價值轉化為學生的道德觀,轉化為和其身心發展水平相符合的行為規范,形成尊重、關愛、公正、有序的校風、班風和學風,構建師生共同的道德價值體系和精神生活,學會自尊、自愛、誠實守信、友誼、寬容和關愛。這種現實的、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可以滲入他們的心靈,達到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效果。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富有教育意義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寓教于樂、寓道德教育于生活之中,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熏陶,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共同的道德觀、價值觀,形成團結、協調的人際關系,增強其集體意識和凝聚力。總之,加強學校管理,共建和諧校園就要努力把學校建成平安、和諧、文明、衛生的校園,切實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作者:楊偉林 單位:馬龍縣亂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