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校管理學創新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學校管理的基本形式
1.經驗管理型:
憑個人經驗僵化而機械地管理學校,難于考慮到現實的變化。
2.科學管理型:
能理性地以制度管理學校,難于做到以人為本。
3.創新管理型:
能以人為本,創造性地靈活而和諧地管理學校。
二、學校管理要實現四大轉變
1.從行政式管理向服務式管理轉變:
學校要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意識,從行政管理中解脫出來,著力建構以人為本的服務體系,以關愛、理解、尊重為核心,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和學習氛圍,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條件,激勵教師和學生有序發展,實現生命化教育。
2.從執行課程向開發課程轉變:
轉變觀念,改變管理模式,增強課程意識,由課程管理走向課程開發,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地實施國家課程,積極開發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生興趣的校本課程,以滿足本校師生發展的需求。
3.從管理教師向發展教師轉變:
學校領導要重視教師的發展,轉變教師管理觀念,改革管理制度,把以管住教師為目的的規章制度轉變為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目的的機制,把自上而下的集體教研轉變為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把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依據轉變為建構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評價體系,全力為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提升專業素養創造條件,使教師充分感受到自身專業發展的價值,體驗作為教師的幸福感。
4.從要求學生適應的教育向適應學生的教育轉變:
建立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給每位學生以發展的空間和自主權,充分滿足學生學習興趣和合理的需求,為學生健康和個性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在獲得雙基礎的過程中,學會學習與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學校教育真正成為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的一項社會活動,成為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事業。
三、學校創新管理的理論依據
1.生命化管理理論:
對教師和學生的生命負責,把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和為了人作為學校管理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取向,建構有效的實施人本管理的組織體系和營運體系,實現創新的人本管理策略。
2.民主化管理理論:
實現民主要求和手段,在實施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充分體現民主性,凸顯教職工民主參與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網絡,拓寬民主管理渠道,健全學校領導與教職工雙方的自我約束機制。
3.扁平化管理理論:
組織機構由“金字塔式結構”向“扁平化結構”轉變,把管理重心下移。推行年段長負責制,全面負責年段教育教學教研等系列工作。
4.綜合化管理理論:
實現各職能部門功能的綜合化。
5.能績化管理理論:
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指導下,建構強調個人能力、突顯工作績效的管理機制。
6.多元管理理論:
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直接管理與間接管理相結合,壓力管理與激勵管理相結合,行政管理與自主管理相結合,實現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7.過程化管理理論:
管理評價從“注重結果”向“注重過程”轉變,強調以動態的、發展的、積極的眼光關注評價對象的過程性和發展性。
四、學校創新管理的基本策略
1.項目管理策略:
以某一項目為對象的系統管理方法,不同職能部門的成員因為這一個項目而組成一個臨時性的專門柔性組織,對項目進行高效率的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以實現項目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和項目目標的綜合協調與優化。這種管理策略具有挑戰性、系統性、階段性、目的性、開放性、相關性、制約性等特點。
2.事實管理策略: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努力研究和還原事實,讓事實成為管理和決策的主要因素。不憑經驗印象,充分讓事實說話、問題說話、現象說話和信息說話,不把管理的出發點建立在不切實際的想象和所謂理論上,通過對這些事實因素的剖析確定管理方法和程序。統計數據能充分凸顯成績和問題,學校管理者在事實管理過程中要善于客觀分析統計數據,辯證地使用統計數據,使統計數據充分發揮作用。
3.危機管理策略:
學校領導為應對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各種危機情景進行的預判性決策、動態調整、化解危機等活動的過程。危機產生的關鍵在于危機主體缺乏預防控制意識及有效的預防控制能力。如果麻痹大意或預防控制能力太低,便容易引發危機,造成危害。為此,樹立預防控制意識是實現危機管理的前提,提高預防控制能力是危機管理的保障。
4.壓力管理策略:
根據被管理者可承受的壓力進行管理的策略。它分成兩部分:一是根據壓力源引發的問題進行處理;二是壓力處理過程中生成的反應———情緒、行為及生理等方面的緩解。人們一直生活在作用于軀體的物理壓力及內在的精神壓力兩種壓力中,這些壓力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為模式。壓力具有雙面性,可以成為動力,也可以成為阻力。運用問題解決技巧,制訂解決計劃;積極處理問題;若已完全盡力,問題短時間內仍無法克服,說明問題解決難度大,有可能需要長期堅持努力,除了有堅忍不拔的意志,還應有其他精神力量的支持。
5.品牌管理策略:
在學校發展中運用品牌手段凝聚學校內部力量、擴大社會和教育效應的發展策略。品牌管理策略的基本流程是:準確定位→制訂規劃→提升內涵→細分管理→長效學習。
6.留白管理策略:
管理者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出于某一目的而故意設置等待被填寫的空白,以便于讓被管理者有一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而不是管理者處處包辦的管理模式。客觀、藝術地設置空白,空白必須在下屬能力范圍之內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調動下屬的積極性。等待、觀察和評點,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下屬填補好空白,不能有急躁情緒;注意對下屬填補空白過程的觀察,考察其能力,及時評點,幫助下屬總結經驗教訓。
7.互動管理策略:
管理與被管理是一對既矛盾又統一的關系,管理不應該僅是管理者實施管理,被管理者接受管理,管理更應該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互動,只有互動才能實現溝通和融合,單向式的管理只能造成機構功能的萎縮和人員的懈怠。人人都是管理者,沒有責難的評論員。
五、學校管理創新的思考
1.價值引領與自主建構的思考:
價值引導指管理要追求并體現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正確價值觀念的指引下實施管理,因為管理是蘊涵著教育管理者價值選擇和價值預設的引導活動。自主建構指這些價值觀念只有通過被管理者的吸收、內化才能轉化為主體的精神價值,因為被受管理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的、能動的、生成的、建構的,而不單純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教育的含義就是價值引導與自主建構的統一,學校管理改革與創新同樣追求價值引導與自主建構的統一。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關系到管理效果,更關系到管理本質。學校管理不能只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輸、壓制、命令式的行政管理,更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相應的機制,搭建一定的平臺,讓學生成為管理主體的一維。我校在積極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有成效的探索,如成立班級自我管理委員會、班級學生安全員制度、班級學生心理委員制度等,使學校行政管理和學生自我管理成為學校管理的兩條軌道,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管理工作效果。
2.制度建設與文化塑造的思考:
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歸結為“追求卓越,和諧發展”,這一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正在學校管理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F代學校制度是以學校法人制度為基礎,以現代教育觀念為指導,學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促進學生、教職工、學校、學校所在社區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現代學校制度是現代學校管理的重要保障,但是制度往往只能起到規范作用,而不能起到凝聚和激勵作用,所以還應該在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用制度管理的基礎上努力塑造學校文化,用學校辦學核心理念和發展意圖對制度管理形成必要的補充。
3.標準管理與靈活操作的思考:
因為在實施標準管理的實踐中,主客觀環境條件會變更,大量易變及不可控的因素會產生,而學生又是時刻成長變化中的人,學校的標準化管理要不斷追蹤標準,及時糾正偏差,合理修正標準,實現標準管理和靈活操作的結合。運用標準化手段綜合管理學校,是提高學校管理效能、強化教學科研效果和提升社會服務效益的重要手段。制定標準要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方法,考慮到能驅動學校管理、教育發展和加速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各種因素,科學確定總體標準,分層次、分等級地確定各科室、各專業、各職位的分項標準,并協調好總標準與分標準之間的功能,構成一個彼此協調、相互支持的標準系統網絡,既堅持標準的導向性、可操作性、可實踐性、可檢驗性,更堅持標準的權變性。
4.目標激勵與過程管理的思考:
目標激勵要依靠過程管理實現,過程管理中要不斷強化激勵,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目標本身是行為的一種誘因,具有誘發、導向和激勵行為的功能。因此,學校在管理中應引入目標激勵機制,適當設置目標,激發師生的動機,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目標應明確具體,要具有挑戰性和適度的困難性,還要考慮目標的現實性及達到的師生同意和接受的程度。當目標成為共同愿望之后,應該實行過程管理,對追求目標的過程進行細節上的監控、反饋及目標的完善與修訂調節,并不斷進行階段性總結、激勵。
作者:王詩坦 單位:晉江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