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職學校財務管理問題與對策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歷史性變革,國家新出臺了《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簡稱《行動計劃》,由“職教20條”部署的改革任務轉化為具體舉措和行動,從過去“怎么看”轉向現在“怎么干”。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怎樣提質培優、出特色,改變過吸引力不強、質量不高是各中職學校急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就要提高整體辦學管理水平,在中職學校內部管理當中,財務管理屬于核心工作。本文從幾個方面剖析了當今中職學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如何加強和改善中等職業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促進中職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校;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在國家的重視和支持下,招生人數和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怎樣在教學和育人方面爭創一流,對中職學校的辦學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中等職業學校來說,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加強內部管理。財務管理對于內部管理來說是重中之重,可大部分中職學校領導并不重視財務工作,財務人員素質低下、內部控制混亂、財務制度不健全等現象。因此中職學校應該認真研究并有效解決財務管理工作中出現的若干問題。
一、中等職業學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中職學校因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較深,大多把學校的招生和教學業務放在首位,對財務管理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比如,部分學校財務部門不獨立,只是歸屬于其他行政部門;部分學校領導粗淺的認為財務管理就是記記賬和報報銷,只注重資金審批流程,將預算管理、資產管理、內部控制等拋之腦后,造成財務管理的監督和管理工作不到位。[1]
(二)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工作缺少規范化。為了達到辦學規模,部分中職學校是由多家中職學校合并而成。造成財務管理制度較混亂,缺乏統一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會計基礎工作上也不規范,比如財務的原始憑證審核與管理不嚴格,致使不符合規定的票據得以報銷,甚至財務記賬不規范和違反財務制度的問題也屢屢出現,財務核算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受到質疑。
(三)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部分中職學校財務部門的人員配備不夠,是由專業課老師或外聘人員兼任,穩定性不高,再加上人事待遇相對較低,又不具備專業的任職資格,缺乏專業財務管理理論知識和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經驗;財經法律、法規觀念淡薄,職業道德素質差,為學校服務主動意識不強,財務防風險意識薄弱,致使在工作中出現種種問題,進而影響財務管理的工作質量。這也是中職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預算編制過于形式化,預算執行難度大。中職學校領導普遍對預算工作重視不夠,簡單的認為預算編制是財務的一項工作,僅限于對一級財政部門負責,校內部門預算形同虛設,預算編制流于形式。比如在建設重大項目時,沒有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缺少科學化、合理化的預算工作,造成建設的盲目性,導致資產閑置;在資金使用的過程中,部分部門主管缺乏整體觀念,只注重本部門項目,忽視其他部門以及整體學校的發展;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不按部門預算進度使用資金,支付沒有計劃,致使年末還剩余大量資金,極大程度上造成了資金的浪費,使得學校在對其他活動、項目建設等進行預算時,經常會出現超預算或無預算情況;而在預算項目完成后,大多數學校都沒有對項目進行預算績效評價。[2]
(五)資產管理不能實行動態跟蹤管理。現中職學校面積大、資產多,又是多校合并,情況復雜,資產管理有難度。中職學校資產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沒有一個系統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各部門存在利己本位觀念,在固定資產管理上各部門缺乏有效的整合、協調、監督和控制,管理措施未落實到位。比如學校沒有固定資產總賬,各部門沒有建立相應的臺賬,對資產的整合沒有有效地控制措施。(2)財務賬與固定資產賬不符,賬與實物不符。比如一個項目里設備資產符合固定資產標準的計入固定資產,輔料及施工費直接列入支出,減少了固定資產的基數,造成了資產的不完整性。(3)固定資產核算不及時,部分資產已處置,但資產管理系統未做賬務處理。比如該報廢的資產沒有報廢,報廢過的資產又沒有及時入賬。(4)購入的固定資產長期閑置不用,使用效率低,庫存保管無科學性。比如部分中職學校購買的系統軟件還有教學設備等,購買時缺乏可行性調查,不是不配套就是面臨淘汰和巨額的升級費用。(5)未定期進行資產清查。比如一些多校合并的中職學校,由于管理不到位,只在合并時資產清查,后期沒有定期進行資產清查。[3]
(六)監管機制不健全,約束性差。目前很多中職學校財務監管機制還存在著很大問題,內部監管部門不獨立或缺位,是造成對財務監管工作力度不夠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學校建立了財務監管體系,但是,在具體財務管理監督工作中卻無人問津,停留在檢查和表面工作,缺乏執行力度。監督大多也是項目完成后監督,對立項和執行過程中缺少監督。注重突擊性檢查和專項檢查較多,日常監督較少。
二、中職學校解決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轉變傳統理念,提高財務部門獨立性。首先,中職學校的領導應改變傳統思想觀念,結合學校工作實際情況,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加強財務管理;學校領導和部門中層應加強財務管理知識學習,融會貫通,從根本上轉變理念,結合學校實際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體制,為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設立單獨的財務部門,可以很好地提高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成果,提升財務信息的質量,把控財務風險。中職學校可以向高等院校學習,引進人才或對已有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推進改革,最大化地促進中職學校財務管理的健康發展。
(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基礎工作。首先,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是中職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要根據國家財經法律法規要求,建立預算管理、收入和支出管理、資產管理以及票據管理、會計檔案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學校內部財務監督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從根本上保證了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使中職學校財務管理有法可依,從而提升其財務管理水平。其次,中職學校對新進財務人員要嚴把面試關,對專業能力、綜合素質、職業道德都要有一個綜合評定,引進高素質會計人才。給財務人員提供更多的業務培訓機會,通過業務培訓,更新理論知識,提升財務管理素質;建立公平合理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對財會人員的業務水平進行正確的評定,對工作、學習產生激勵效果。增強對財務管理軟件應用的重視程度,定期組織信息化系統操作的培訓,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三)制定預算機制,強化預算管理。首先,財務預算要與學校發展的整體戰略規劃相結合。新形勢下,國家政策及社會需求等外界因素不斷變化,中職學校也要科學的調整戰略目標。這就需要各個部門在編制部門預算時與學校戰略目標緊密結合,比如現國家提出的“雙高”項目建設、“提質培優”計劃等,只有與學校確立了共同的戰略目標,才能達成共識,形成較強的凝聚力,使中職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其次,中職學校各個部門在編制財務預算時秉承:“科學合理、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將預算分為剛性支出和非剛性支出,各部門要嚴格按照人員定額和部門實際發生業務情況對預算工作進行編制,從而保證學校的資金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要對照批復的預算標準,對預算項目支出做出科學有效的控制,避免不作為,杜絕隨意追加預算、無預算和超預算等情況的發生。最后,中職學校領導要重視預算工作執行后的績效評價和反饋工作,制定出合理的評價方案,建立完善的預算績效獎勵機制。對于執行情況良好的部門給予獎勵,對于未完成的部門采取懲罰措施。
(四)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實行固定資產動態跟蹤。首先,要建立多部門相互配合的綜合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比如,首先后勤部門建立固定資產臺賬,各個部門設立相應的資產管理員,建立部門資產管理臺賬,深入到設備使用人、負責人,后勤部門定期與各個部門進行核對。后勤部門與財務部門做好固定資產的對賬工作;人事部門要確認離職人員是否辦理資產交接手續;保衛部門要核實資產的出校手續是否完備等。其次,從計劃采購到驗收、使用及處置等各個環節進行跟蹤監管。在采購之前相關部門要進行必要性和實用性分析,對大型采購要提供相應的可行性報告。對于大型、貴重的固定資產,主管部門應同使用部門共同驗收,對驗收不負責任造成經濟損失的,學校應追究當事人責任。在資產使用的過程中,要對各部門人員責任進行明確,定期進行資產的盤點,保證賬實相符。在處置的過程中,對于毀損不能使用,或者修理費用大于購置成本的資產,及時報損,處置手續齊備的資產要及時進行賬務處理,保證固定資產賬實相符。做好相應的審批工作,避免出現未經批示就進行資產處置。最后,學校應當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清查,每年至少一次,完善固定資產管理賬和相關資料,做到賬賬、賬卡、賬實相符。
(五)完善內部監管機制,形成財務監管體系。建立由紀檢部門牽頭,各個部門參與的監督和制約管理體系,避免重大決策不合理、權利過于集中等重大問題的出現,形成約束機制。校領導要加大財務監督重視程度,加強內審監督執行力度,從項目完成后不定期監督變成執行前、執行中的系統監督管理。做好日常財務審計及專項審計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整改建議,有助于強化監管力度,減少損失。
三、結語
新形勢下,高效的財務管理是保證中職學校提質培優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學校領導充分認識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注重財務管理制度的完善、合理編制財務預算、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強化內部監管機制等,使財務管理發揮最大價值,從而保證中職學校提質培優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馬太山.淺析中職學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7(6).
[2]張鑫.學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財會學習,2016(11).
[3]黃群玲.淺析新形勢下中職學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師,2015(6).74
作者:王小燕 單位:焦作市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