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wǎng)用心挑選的高職生心理特征學生管理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傳統(tǒng)的“分類化”學生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有效作用,但是也存在著目標意識缺乏和受管理者影響嚴重等缺點。本研究基于高職生心理特征再構了學生管理體系:以學生心理發(fā)展任務的實現(xiàn)為管理目標;創(chuàng)建符合高職生心理特點的管理思路。
一、傳統(tǒng)“分類化”學生管理的不足
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是整個高職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學術研究和輔導員工作一直從學生管理內容的分類對高職生進行分類化的管理,有班長協(xié)助輔導員進行總體管理,有團支書協(xié)助輔導員進行思想管理,有學習委員協(xié)助輔導員進行學習管理,有生活委員協(xié)助輔導員進行宿舍和人際管理,等等。然而這種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有其天然的不足:首先,這種分類化管理缺乏統(tǒng)一的目標管理。分類化學生管理具有條例清晰和分工明確等優(yōu)勢,但是這種管理方式過分強調了不同方面在管理上的特殊性,抹殺了不同管理內容之間的普遍性和共通性,這樣使得管理工作各自為陣,甚至發(fā)生工作沖突。其中本質性的問題就是管理目標不明確,為管理而管理,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人際等方面符合學校乃至于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才,造成了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隔閡,管理氣氛變得嚴肅而對立。其次,這種分類化管理易受管理者思想影響。從表面上看,分類化管理理念下各崗位各負其責、井井有條,但是實際情況并不如此,不同學生工作負責人之間經常會發(fā)生不應有的矛盾,因為每個內容負責人更多地強調自身的工作,忘卻了任何一部分的工作都是為學生而服務的。另外,由于輔導員和所選班委的性格、能力和風格等方面不盡相同,這就使得學生管理的效果過分地受到管理者的影響,甚至不同性格、能力和風格的管理者之間也會發(fā)生矛盾,最終影響了高職生的學生管理工作效果。據(jù)此,本研究認為應該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成長創(chuàng)新一種有目標的、協(xié)同的和“學生本位主義”指導下的學生管理體系。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特征
個體的心理特質主要包含人格和能力兩方面,對高職生心理特征的把握需要從這兩方面入手:在人格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處于成年早期,鑒于高考時的壓力和家長控制,個體的自我同一性一般要延緩至青年早期來完成。換句話說,大學生涯是高職生自我乃至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大學的教育和管理要符合以及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此外,青年早期需要延緩償付青少年期的發(fā)展任務之外,還需要完成本階段的發(fā)展任務親密感的建立。在能力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已經度過了思維迅猛發(fā)展的青少年期,感知力、記憶力和思維都達到了較高水平,智力即將進入一生的最高水平。因此大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問題乃至于解決問題上有較高的水平。更值得關注的是進入大學之后,尤其是進入高職院校之后,個體的智力成長和教育重心都是特殊智力的發(fā)展,即能力的發(fā)展。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不是簡單地、僵化地把學生工作區(qū)分開來去管理,而是基于高職生人格的完善和能力的發(fā)展構建一套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和為學生服務的學生管理體系。
三、基于高職生心理特征的學生管理體系建構
首先,以學生心理發(fā)展任務的實現(xiàn)為管理目標。區(qū)別于以往的“分類化”管理,新式的高職生管理要有統(tǒng)一的目標來協(xié)同各方面的學生工作,使得學生管理成為一個有核心定位、有目標意識和有統(tǒng)一建構的工作。“生本主義”理念下倡導高職學生管理工作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服務根本上需要協(xié)助其完成心理發(fā)展任務和提升心理品質,無論是學習管理還是人際管理要把“自我同一性的完成”和“親密感建立”當做學生成長的中心任務,有利于這兩任務完成的工作要不遺余力地予以支持,把具體的學習管理、生活管理、思想管理和人際管理等內容統(tǒng)籌在為高職生同一性完成和親密感建立兩大任務之上,使得學生管理工作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界定,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管理關系,進而促進管理工作高效、高質的完成。另一方面,學生心理任務的完成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高職生的人格成熟,這反過來會促進高職生主動地配合學生管理工作,甚至做好自我管理。其次,創(chuàng)建符合高職生心理特點的管理思路。(1)高職生由于學歷上的缺陷,一般自我評價較低,有著普遍的自卑心理。這就需要高職生的學生管理工作不可貿然批評和打擊學生,他們的挫折耐受力需要一步一步培養(yǎng),尤其是高職生剛剛入學后存在著諸多的適應性問題,要更多地采用柔性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進一步開展班級管理工作;(2)高職生正處于人生選擇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期,有著強烈的自我探索和社會探索的欲望。這就需要學生管理要積極開創(chuàng)學生進行人格建設和未來選擇的實踐機會,課堂給了學生理論基礎和實操技能,但是這些內容需要在具體的活動甚至工作中去歷練;(3)人際管理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又苦于沒有適合的方法進行管理,然而人際的本質其實親密感的建立,高職校學生管理應該以講座、團體心理輔導和學生活動等形式主動地促進良好人際的形成、預防不良人際的形成。
作者:王春娟 單位: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