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校企合作學生管理問題和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線,是高職院校共同的價值取向和戰略舉措,許多高職院校為此積極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由于種種原因,校企合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面對這些問題,院校和企業都要認真思索,大膽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
校企合作是校企雙方聯合辦學的一種方式,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于整合學校與企業資源,使學校教學與企業更好地對接,對培養技能型人才都具有重要作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式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但校企合作發展到今天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素養。
有些學生被家庭寵愛,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肯吃苦,不愿付出,重個性少團隊意識,強調個人意識,缺少合作精神,重薪酬待遇及生活工作待遇,不愿被管理,組織紀律性較差。
2.實習過程中企業對學生管理不嚴格。
校企合作班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后,企業按員工管理方式管理學生,基本是下班后不管,而此時學生不在學校,學校和輔導員對學生的管理存在一定難度,憑電話、QQ不能完全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還有一點是企業因為學生還沒畢業而放松要求,導致管理松懈。
3.校企合作班學生在實習之初跳槽、離職現象比較嚴重。
學生開始實習后,從學生轉換為工人,往往從精神到身體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感到上班太累,不少學生心生畏難情緒,因而離職,有些會覺得別的單位待遇更好,工資更高而跳槽。
4.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學生管理從管理理念、模式到方法都應當與普通班不一樣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學生管理流于形式,沒有突破,從理論上需要加強研究,從實踐上需要大膽探索。
5.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學生管理過程和職責校企雙方界定不明。
通常是學生在校期間由學校管,實習期間由企業管,二者分離導致過程控制不到位,培養成本與質量無法保證。
6.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學生管理成員組成不科學,職責不清晰。
與企業的溝通停留在領導層面,教學由專任老師負責,學生管理由輔導員負責,缺乏企業技術人員的技能指導和“雙師型”教師參與學生管理。
7.從教學計劃的制訂到實施沒有體現校企合作班的特點。
真正的校企合作模式應該是學校與企業一起商討,把教學大綱的要求與企業的需求結合,從理論教學到實習實施校企合作班的教學計劃。校企合作班的教學計劃不光體現學校對教學的要求,同時融合企業對技能和專業知識的要求,不同企業的校企合作班,教學計劃有明顯差別。對于這點,我系校企合作班普遍沒有做到。
8.企業在學生管理上參與度、關注度不高。
有些學校的校企合作班,企業一般只參與前期的學生選拔,此外對教學與管理很少參與,學生只見過人力資源部的人員一次,像這樣的校企合作班是淺層次、不規范的。這樣的合作,企業與學生的交流少,學生對企業的情感差,認同度低,對學生管理不利。
9.企業文化的融合少。
企業沒有在校園推廣和宣講他們的文化,班級沒有企業文化的介紹。良好的校企合作絕對不是簡單的硬件對接式合作,而是在共同的、融通的文化價值觀基礎之上由內而外的文化融合。
10.企業訂單培養方案不夠完善乃至于缺乏。
不少企業的訂單培養是短期行為,有些甚至是由于員工短缺的臨時起意,很少有長達數年的訂單培養,所以企業對學校的教育缺乏了解,對人才的培養缺乏長期計劃,對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興趣不高,而學校的人才培養還是按原來的模式,技能訓練不夠,學生對崗位的適應力較差,學生管理難度加大。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學生管理對策
1.重視企業文化的融合,提高學生管理成效。
通過企業文化的融合,高職院校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發揮文化育人的巨大作用,將優秀的企業文化元素融入學校文化,讓學生更熟悉和了解企業,以后實習時減少學生的不適應,更快融入企業中,使學生管理更高效。
2.加強學生思想教育。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職業道德觀。通過主題班會突出培養學生從事職業崗位的職業素養、職業精神、社會適應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具備“職業人”、“社會人”的良好形象和行為規范,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
3.加強與企業的協調,界定好學生管理過程和職責,實現學生管理的無縫對接。
只有在訂單模式伊始就協調好,界定好這些學生的管理才不會脫節、斷鏈,才不會出現校企雙方學生管理的分離,才能使學生管理過程控制到位,提高學生管理質量。
4.建立雙師型學生管理隊伍。
訂單模式下的學生管理隊伍應該由既懂教學、又懂管理,既熟悉學校、又了解企業,既會理論教學、又會實習指導的老師擔綱,這樣才能實現整個訂單過程的全面管理。
5.加大企業在學生管理上的參與力度。
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合作,企業不能只接受學生實習,而要參與教學和管理的所有環節。沒有企業的參與,學生培養上只會留有傳統學校教育的烙印,體現不出訂單模式的優勢,為了提高企業的參與度,從合同簽訂之始著手,即把校企雙方的責任義務寫在合同上,落實到教學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保證校企合作的質量。
6.進行訂單模式下學生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已經進行了相當長的時間,高職院校應該對校企合作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這些年來取得的成績,找出校企合作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形成校企合作背景下學生管理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
7.完善訂單模式下學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目前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學生管理管理制度,應該根據校企合作模式的新狀態、新特點制訂自身相應的各項學生管理制度,用制度約束,用管理規范。由企業和學校雙重考核評定學生和老師的表現和成績,實現對學生和老師的量化管理。
8.創新訂單模式學生管理機制。
訂單模式在發揮自身力量的同時,充分發揮政府政策的導向、輿論的宣傳和社會力量參與的多重作用。優化管理手段,改變傳統學生管理模式,訂單模式下的學生與傳統模式下的學生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沿用傳統學生管理模式很難實現對訂單模式學生的管理,我們應該改變方法,改善手段,實現對學生管理的重大改革,建立和健全學生自我管理體制,成立專業教師、企業專家、輔導員的管理團隊,把訂單模式下的學生管理推向新層次。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結果,我們需要對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學生管理認真研究、大膽探索,對校企合作進行積極改革創新,使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學生管理更加科學、規范、精細、高效。
作者:陳列 單位: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詹曉青.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管理的思考.
[2]彭麗英.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3]農秋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管理的改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