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學分制學生管理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學分制是當前世界各個國家高校所采用的主流教學制度,盡管高校所采用的學分制方法存在差異性,但是最終的目標都是將學生作為核心,運用更加靈活的選課模式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十多年的教育實踐證明,學分制在我國教育實踐工作中有積極的意義。可是,我國很多高校當前所采用的管理機制和學分制體系不匹配,特別是在社會變化較快以及學生思想趨于多樣性的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為此,本文基于公共管理理論,分析了高校學分制學生管理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學生管理策略。
關鍵詞:公共管理;學分制;學生管理
公共管理理念更加注重商業管理風格、市場競爭以及顧客至上,高等教育作為一項準公共產品,將高質量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工作作為核心和目標,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和學生思想的不斷變化,學生管理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傳統高校學生管理模式難以滿足當前人才培養的市場要求。所以,借鑒公共管理理念的方法以及技術,將以人為本與顧客至上的理念融入學生管理工作中,倡導目標管理法,對學生管理形式進行創新,是解決目前學生管理問題的全新手段,同時也是滿足社會與時展的客觀要求。
一、相關理論概述
1.公共管理理念概念界定
第一,公共管理學是在現代管理理論和現代經濟學的背景下發展而來的,在公共部門中使用企業中的競爭機制以及管理方法。公共管理模式是西方特定經濟條件以及政治條件下的產物,在某種意義上可以體現出行政管理的發展趨勢以及規律。按照蓋步勒以及格里爾所提出的觀念,公共管理運動思想包含了:政府管理職能應被看作掌控人而并非是劃槳人。政府服務需要將民眾以及市場需求作為方向。采取民眾合法授權的形式加以管理。公共管理需要充分滿足時展的根本訴求,需要管理人員在管理實踐中靈活地應用先進管理理念與方法,與時俱進,學習最新的管理知識,用知識指導實踐,提升實踐效果。第二,公共管理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強調自然人本身的核心地位,滿足并且尊重公眾訴求,努力為其提供更加優質化的服務。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充分發揮所有人的潛質,并且尋求高質量的發展,為了實現該目標,高校學生工作需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核心,提供更加優質化的服務。高校學生管理人員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求,使用新的服務理念以及管理理念,為學生提供優質化的服務,推動個人更好的發展。
2.學分制釋義
學分制產生于十八世紀的德國,在十九世紀末期逐漸成型,并傳入我國。我國當前多數高校都推行學分制,北京大學在1918年就已經開始采用選課制度,隨著學分制優勢的不斷凸顯,我國很多高校紛紛加入到學分制的陣營中,到二十一世紀,學分制已經成為了我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模式。學分制的實施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相吻合,滿足當前我國經濟轉型階段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多元化需求。由此可見,學分制是高校所采取的一種教育管理制度,將學生獲得的學分數作為評判其學習情況的根據,并且以此為依托實施相應的管理工作。
二、高校學分制學生管理現狀
1.傳統觀念禁錮管理工作的開展
目前,很多高校都采用了學分制,但是無論從落實情況還是從最終效果來看,這些學校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其原因在于很多學校在采取學分制的時候,并沒有從學生的特征以及就業崗位需求出發,過分拘泥于表層,注重形式化,沒有充分發揮實質作用,尤其是針對高校教育工作的時代要求,很多高校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學分制本身的內涵所在,這種缺少深刻性認知的直接后果便是后期工作不夠深入,對學分制的最終效果產生影響。很多高校管理人員主觀認為,只要采用了選課制度,就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升,這便是思想觀念上的錯誤認知,這種觀念上的落后,對學分制學生管理模式產生了直接影響。
2.學生管理工作復雜程度加深
學分制實施以后,顯著提升了教學管理的難度,比如有的學生要選修雙學位,有的學生學分不夠,還有的學生因為課程考核不達標,課程需要重修,這種繁瑣的內容很容易造成混亂局面的產生。除此之外,網絡管理系統不夠健全,學分制在實施過程中,學校自身網絡選課系統無法承受大量學生的突然涌入,最終造成系統崩潰,這些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此外,教學設施的陳舊與欠缺,也會對學生學分制的獲取產生不利的影響。部分高校實驗室管理水平相對落后,器材不足,難以滿足學生自主實驗設計的基本要求,最終影響學分制的效果。
三、公共管理視域下高校學分制學生管理策略
1.加強師生對學分制的正確認知
需要讓學生清楚,學校采取學分制是為了能夠觀察落實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理念的相關要求,是充分尊重學生選擇的具體表現,讓學生可以按照自身的愛好以及興趣選擇相應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作為高校教育工作的主體,其在學分制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教師以及學校只能夠充當輔助角色。從教師的角度來看,為了提升學生管理的效果,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道德情操,無論從教學還是從考核上都要貫徹落實相關制度標準,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為學生今后的成長負責。對于那些沒有能夠順利通過考核,要根據相應的規定進行處理,重修與補考程序要正規,不能夠因為學生懇求和其他因素就對學生網開一面。設立學分制的初衷并非是單純為了讓學生獲得學分,也不是讓學生產生放縱自我的借口,而是對學生行為加以規范的重要保證。
2.豐富學生管理機制和模式
在公共管理理論下,學分制學生管理模式變革可以從管理載體入手,以學生社區為管理單位,注重管理的實效性。過去,學分制管理模式下,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同一個行政班中的學生因為所選課程的不同,最終被分配到了不同的教學區域內。在這種模式下,班集體的觀念被極大地弱化,班主任與輔導員的作用減弱,學生管理工作過于散亂,不夠集中。為了有效地改變這種情況,學生管理工作可以采用學生社區的形式,將宿舍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全新載體。挑選合適的宿舍管理人員,選派優秀學生干部參與學生社區的管理工作。此外,還要構建一套合理而又科學的管理機制。其內容包含了宿舍安全保衛制度、信息制度、值班制度等內容。學校不僅要為學生配備輔導員以及班主任,還要為每個宿舍配備學生導師,負責對學生學習以及科研的幫助以及指導,解決學分制度下學生管理的缺失,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及時地解決學習問題。
參考文獻:
[1]朱貴喜.公共管理視角下高校學分制學生教育管理探討[J].才智,2018(6).
[2]楊英洵,徐欽桂.公共管理視角下高校學分制學生教育管理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
[3]焦霄黎.學分制下創新型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2014(9).
[4]陳小歡,鄭夏妍.推行完全學分制過程中獨立學院學生社團管理模式改革探究[J].青年發展論壇,2017(6).
[5]鄭萬軍.學分制下高校學生管理的挑戰與對策——基于C市3高校的調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5).
作者:盧捷生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