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互聯網金融信用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體系帶來了較大沖擊。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業務,逐漸向資金吸取、貸款發放、第三方支付領域輻射,而這三類金融服務是傳統銀行業務體系的核心,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不斷深化,對傳統金融服務,尤其是銀行業務的市場地位、市場份額、市場優勢帶來了很大沖擊;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推進對利率市場化機制的形成以及金融產品創新具有重要驅動作用,互聯網金融為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互聯網金融雖然以互聯網平臺及信息技術為發展基礎,但其本質是承載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平臺,而不是互聯網技術,這使得互聯網金融仍然面臨著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且由于互聯網金融的虛擬性與平臺性特質,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將面臨更多維度的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成因
(一)擔保體系不完善
擔保體系不完善是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主要成因之一。由“余額寶”、“百度百賺”等產品引領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體系,具有在短期內快速吸取大額資金的特征。由于互聯網金融產品購買門檻低,交易程序簡便,交易費用低,發行平臺受眾基礎好,這些產品在營銷與發行上更容易與目標及潛在目標客戶群體形成對接,快速構筑起信息循環平臺,因而這些互聯網金融產品往往能夠牽制大額資金,如余額寶的資金規模一度飆升至5700億元。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設計與發行方則不具備如傳統商業銀行一般的流動性風險敞口管理與剛性兌付能力,難以為規模如此龐大的資金鏈條匹配相應的擔保體系。除產品設計與發行方外,政府、金融機構、個人、現有擔保機構均難以為其提供與之相契合的擔保保障體系,使此類互聯網金融產品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之中。
(二)內控機制不健全
相較于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服務商在產品設計與發行環節上,內部風險控制能力較弱,加之大額資金的杠桿效應,內控機制不健全將引致較大的信用風險。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多將吸取的大額資金投資于貨幣型基金,其本質為理財產品,卻具有剛性兌付特征,在實際操作中,此類互聯網金融產品普遍具有以新還舊的資金鏈模式。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設計與發行機構在不具備體系化、戰略化內部風險控制機制的條件下,大量進行此類操作,很容易造成類似“資產池”效應的信用風險。
(三)信息不對稱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為體系化的金融服務行為,而并非其所依托的互聯網技術平臺資源。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內核為信用風險定價,而互聯網金融體系的虛擬性特質加劇了信息不對稱風險,致使互聯網金融產品體系暴露在更大的風險敞口中。P2P和眾籌項目是兩類主要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雖然此類產品可依托互聯網資源整合平臺快速對接參與主體,滿足短期流動性需求,但受制于受眾群體專業知識和項目考核虛擬化瓶頸,此類產品的債權主體很難通過傳統的盡職調查、項目考察等方式綜合研判項目價值,進一步拉伸了信息缺口,致使產品信用風險大幅提升。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管理機制的基本策略
(一)強化外部監管
強化外部監管是完善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基本策略之一。針對互聯網金融體系特點,以更加宏觀的視角設計頂層監管機制,將為互聯網金融產品提供更強的制度保障,引導其形成體系化、規范化的擔保與風險預警、管理機制,從整體上規范資金鏈運轉,有效降低互聯網金融產品信用風險。
(二)健全內控機制
健全內控機制可從內部形成支撐優勢,從而完善產品現金流鏈條,使信用風險更加可控。在實踐中,應引導互聯網金融服務商完善產品設計與發行環節,在有效對接受眾群體的基礎上,強化產品現金流循環設計,做好資金流動性管理。此外,互聯網金融服務商應為其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建立內部管控機制,在保證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合理匹配現金流預期,規范項目選擇,避免大規模資金缺口的產生,從產品層面管控信用風險。
(三)完善主體信用管理體系
結合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整合優勢,構筑以互聯網金融參與主體為對象的跨區域信用管理體系,對增強信息透明度,降低信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信用風險管理內容,將與金融行為有關的基礎信息均納入數據庫,使信用管理信息輻射項目基本情況、項目主體信息、個人信用記錄、個人財產持有、薪酬信息、項目主體財務及關聯信息等要素;另一方面,要結合互聯網數據管理優勢,構筑跨區域信息交流平臺,優化操作模式,保證信息時效性,形成交互式的信用信息管理循環,從而削弱互聯網金融活動中的信用風險。
作者:何慧 單位: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