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企業財務信用管理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一個講信用的人,會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在朋友交往之中也會很受歡迎。相同的意思,企業的發展前景也會受到信用的影響。但當前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各企業在信用管理上,管理程度各不相同,參差荇菜。但眾所周知,如果企業沒有良好地管理本組織的財務信用,會嚴重影響企業的運行和發展方向。因此,企業應思考如何經營及科學管理組織信用,從而改善企業信譽,創造良好企業外部形象。
關鍵詞:科學管理;企業信譽;外部形象
企業作為一個組織需要發展與運營,在運營過程中需要各種力量的合作與幫助。在與其他組織合作與尋求幫助時,企業信譽是決定能否成功合作與得到幫助的重要環節之一,企業的科學管理程度會成為其他組織選擇合作與否的外力因素之一,決定著企業的外部形象。鑒于此,企業若想要與其他組織合作,則必須向合作者展示誠意。其中財務信用的相關信息以及真實程度則是企業應向合作者展示的必要誠意之一,因為其中包括企業的運營狀況等諸多企業情況,會成為是否選擇合作策略可靠因素之一。因此,企業應注重財務信用的科學管理,建立一個良好、信譽度高的外部形象,以尋求更多的合作者和獲得更多幫助,從而促進組織良性、全面地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摒棄以前各種不利因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并大力提倡發展中小型企業及民營經濟,并不斷出臺各種福利政策為企業發展鋪路。從改革效果來看,發展中小型企業為國家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但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企業總會生長蛀蟲。一些企業為逃避稅務等責任,巧用國家政策以進行逃稅、騙稅、逃債及惡意透支等。且無論國家如何制止,逃稅等惡性行為仍在企業發展之間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企業財務信用管理缺失的成因分析
1.企業缺乏科學管理財務信用的意識
十三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逐漸建立并得到快速發展。當然,在市場經濟建立的同時,企業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政府的全面保護,需要在發展的同時承擔一定來自市場上帶來的各種風險與責任。在此情況下,企業則需要獨自挑戰經濟市場中的各種風云,首當其沖的便是以其自身的財務信用參與市場競爭,從而站穩在市場中的腳跟。但因為在財務信用制度建立和財務信用梳理方面上欠缺相關的經驗,從而在從最開始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的過渡程序中逐漸顯現出混亂現象,并愈發嚴重。
2.產權意識不強,區域劃分紊亂
目前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條件下,各領域及單位在諸多產權糾紛下逐漸認識到產權歸屬的重要性,并逐漸實施各種措施保護自己應該擁有的產權權力。但由于中國發展落后與西方發達國家,雖然有一定的產權意識,但相對于西方產權保護力度,我國仍然欠缺對產權認識與保護力度。因此在諸多情況下,企業及個人只注重事物當前為組織或自己帶來的效益,忽略整體效用,從而往往釀成很多因產權問題而產生的信息不對稱的糾紛,同時給組織帶來諸多不定性風險。
3.國家法律管理制度不健全,沒有嚴格有效的懲治政策
當前我國在立法程度上,雖逐漸加強誠實守信方面的法律法規機制上的建立,但總體上還是很柔和,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從而使得企業總是抱有僥幸的心理,從各種政策漏洞中尋找逃避相應責任的方法。縱觀我國現有信用制度體系,至今沒有完整的、嚴格有效的信用獎懲政策,企業就算觸犯一些違規信用行為也不會受到懲罰或對組織發展造成影響。所以,企業在財務信用是否缺失方面的意識也就越來越淡薄,逃避稅法責任也越來越大膽。
4.企業組織內部缺乏專業的財務信用人才,未建立相關的財務信用制度
一個企業或單位的外部形象或對外口碑,會很大程度上受財務信用的影響。財務是否具有科學的管理和掌控,從組織財務結構和人員組成便能體現出來,也是企業合作者最想了解的組織部門之一。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內部均未設立相關的財務信用管理部門和制度,部門之間分工不協調,常常相互推諉或互不搭理,所以企業合作之間因信用而發生的糾紛也常常出現。另外,財務信用管理方面的人才,需要具備財務、企業管理、法律等諸多知識,是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同時,市場經濟影響的情況下,企業又不愿意出過多的資金投資在財務信用崗位上,即使需要這方面的管理,也會臨時或求助于外部團隊,便使財務信用管理得不到科學的管理。在此情況下,具備財務信用管理的人才不愿到企業做幫手,企業想招納人才也沒地方找。另一方面,就目前發展情況下,諸多企業并未意識到財務信用的重要性,也未組織建立相關的企業財務信用制度。
三、對加強財務信用管理的拙見
1.政府方面
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創新對我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國家逐漸提倡企業不斷改革和創新。時代潮流的沖擊下,企業管理者也逐漸走向改革的道路,不斷尋找發展契機。但由于各種條件的影響,國家在企業改革轉型的過程中,對于權利的下放還不是很明確,往往在很多情況下,企業改革的方向和政策都受國家的干預和影響。所以在企業改革轉型中,我國應該明確在企業轉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和所發揮的功能,對于企業改革中應該放手的權力就應放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政企分離和產權明晰的關系,劃清產權邊界,建立有效的企業監督約束機制。同時放寬企業改革中相關程序或市場進入的準則,以促進企業改革的進度。在政策法規方面,應嚴格結合我國現有市場經濟的情況下,制定并完善有關于我國企業財務信用管理方面的一些詳細規則和實施辦法,扭轉當前在社會信用方面法律缺失的現狀。在信用缺失整治力度方面,相關部門也應增強法律懲戒制度與辦法,嚴格按照制度實施,嚴懲信用缺失的相關個人和企業,以起到懲惡揚善、營造有法可依的文明社會現象。
2.企業方面
文化價值是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精髓,是國家成長的靈魂。相同的原理,文化也是支撐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一個企業的靈魂與資產價值所在,同時合作者最容易獲得企業信息的條件之一。所以,企業在經營管理上,首先應建立一個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文化環境,作為組織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和約束組織成員行為的首要條件。其次,企業文化應深入組織管理的每一個層面,即肯尼迪把企業文化概括為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文化儀式和文化網絡的五個因素,從外到里、硬件設施到軟件設施、基層管理到高層管理等都應涉及,都應做到科學管理和提高信用管理意識,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信用內外部形象。因為在市場經濟運營條件下,信用是決定一個組織是否能成功與其他組織合作與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從另一方面來說,良好的企業信用好比一種資產,有形又無形地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方向,也是企業賴以生存的無形資產。企業可以從這種無形的資產中獲得市場經濟的認可,獲得合作者的信任與尊重,也是促進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一個組織的成功不僅僅是依靠管理者成功精明的指導,良好的企業信用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企業則應重視企業文化的建立,增強組織財務信用的科學管理意識,提升企業外部遵守信用形象。
3.人才管理方面
財務信用管理需要具有專業能力的人才,對財務、政策、法律、組織管理等都需要清晰的認識和掌握,才能加強企業財務信用管理的內部自律和外部監督。因此,政府與高校應注重財務信用管理方面人才培養的工作,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更多的人才備選方案。另一方面,企業應酌情放低人才聘用條件,協調財務信用管理人才的供需關系,注重財務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在工作中,企業和工作人員都應發現自身不足之處,通過各種方式補足自身的短處。
四、結束語
財務信用管理影響著組織發展的腳步,反映出企業組織管理是否科學,也關乎企業外部形象是否良好,所以必須得到重視與管理。一個擁有良好財務信用的組織,不僅能給合作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形象,更能激發內部人員的使命感、歸屬感、榮譽感等,從而提高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任國燦.對于如何加強企業財務信用管理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0(09).
[2]喬玉愛.淺議如何加強企業財務信用管理[J].經濟師,2012(03).
[3]張淑華,韓睿,陳秀英,張萬全.關于加強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的思考[J].水產學雜志,2006(05).
作者:高令國 單位:貴州紅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