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伴隨著我國私營企業的不斷發展及經濟體制的改革深化,中小企業迎來了發展的契機并得到了發展。但是,受限于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理念及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造成其融資越來越困難。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出現,不僅創新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還為其融資開闊了新的途徑,同時還促使多個主體合作,從本質上轉變了商業銀行信貸方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
一、引言
我國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單元,對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然而,中小企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致使企業經常遇到經濟資源短缺的問題,給企業的發展及穩定運營帶來了嚴重影響。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融資模式,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極大的便利[1]。
二、信用風險及其特征分析
對于信用風險來說,其主要涵蓋兩部分,其一是因為第三方企業出現違約致使借款人可能出現的違約風險;其二為借款人因自身原因造成的違約風險,其涵蓋了自身盈利能力及信用狀況下降、主觀上的違約行為等[2]。與此同時,信用風險具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其為一種非系統性風險,其主要與借款人本身有關,雖也受外界經濟環境的影響,但其具有顯著的非系統性。其次,信用風險具有傳染性,其可以通過第三交易方傳染給借款人合作伙伴,進而傳染給借款人,最終致使資金提供方受損[3]。最后,風險具有難以量化性,其缺少必要的量化數據基礎。
首先,我國的商業銀行更傾向于為高端及優質客戶提供服務,對中小企業制定了較高的融資條件,此項內容削弱了金融機構的融資功能。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為了實現風險的降低,對信貸利率及保障率進行了一定程度提升,這就造成企業融資成本變高。同時,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其因為不愿意或者不具備能力為中小企業融資,促使著中小企業未能得到實質性的幫助。其次,融資機構的缺失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為有效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國出臺了多種優惠政策。然而,因為缺少相應的部門和機構對政策落實情況監督,這些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措施未能真正實施[4]。同時,由于專門針對中小企業服務融資機構的缺失,也影響了其融資問題的有效解決。最后,由于中小企業具有較高的上市門檻,這就促使大部分中小企業不具備上市的條件,進而不能實現在證券市場直接融資的可能性。中小企業因為較低的抵押資產及經營規模,不能獲取較高的信用評級,也不能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關于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相關機理,也有助于供應鏈金融的相關監管者及參與者制定嚴密的信用風險評估指標,進而準確預測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動向[5]。
四、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的完善策略研究
1.進一步完善供應鏈內部信息的反饋機制
對于供應鏈金融模式來說,其可將生產鏈上的每個企業統一起來,進而增強各方的合作觀念,最大限度信息共享,這樣就可降低甚至避免其各個主體間信息不一致。借助創建的供應鏈主體信息共享反饋機制,可實現各主體間有效溝通及合作。對于現代市場競爭來說,其已不是單個企業的競爭,已轉變為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因此,中小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需兼顧核心企業的利益。增強參與主體間的互通,可建立長久的合作機制。中小企業自身實力不足,要根據核心企業制定自身經營策略,進而借助核心企業信用獲取商業銀行貸款支撐。通過合作機制的創建,可促使商業銀行為各個主體提供不間斷的金融服務,對供應鏈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6]。
2.進一步規范中小企業信用評估機構建設
目前,因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未能形成統一的標準,所以需創建針對性的信用評級標準,進而提高模式評估準確性。對評級機構來說,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要重點兼顧行業競爭及成長性等發展性指標。與此同時,核心企業的經營狀況也直接制約著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借助定性及定量分析,可促使中小企業信用評估的客觀性,為其融資創造有利條件。與此同時,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還需關注鏈條上其余主體的潛在風險。諸如核心企業信用狀況及核心企業的競爭力等[7]。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在其風險控制中從市場化分工及管理成本利潤分析,商業銀行不能對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嚴格的監控。因此,需進一步規范中小企業信用評估的機構建設。
3.進一步完善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評估方式
首先,需加快基礎數據庫的建設。中小企業信用數據的不完善直接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供應鏈金融包含了核心企業、融資企業及第三方物流公司等。因此,其數據的收集及整理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工作。通過創建中小企業財務信息及信用信息的歸集及整理等工作,可有效將其進行有機整合。與此同時,借助互聯網的創建可實現數據庫資源的共享、查詢及更新。同時,相關部門也需進一步強化信息質量監控,形成高效的信用數據庫系統。其次,目前我國創業條件促使中小企業不斷增多,進而轉變了現存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因此,對于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模式,金融機構需不斷的調整。信用評估模型的檢驗與模型的有效性有著重要的聯系,模型構建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指標體系,實現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獲取有效信息,有助于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評估。最后,依據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制定關乎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機制的法律體系。切實保證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合法權益。
五、結語
本文首先對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的內涵及特征進行了簡要的介紹,獲知了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的現實性意義。與此同時,對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的完善策略進行了詳述研究。對我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游丹陽.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控制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
[2]范方志,蘇國強,王曉彥.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及其風險管理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7(12):34-43.
[3]祝由.供應鏈金融環境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研究[D].湖南大學,2017.
[4]崔婷.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6.
[5]龐浩.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研究[D].渤海大學,2015.
[6]張靜.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4.
[7]曹慶奎,張靜,王佳.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評價研究[J].物流科技,2014,37(2):7-11.
作者:李思海 單位:江蘇金茂創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