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會保險信息化管理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云計算技術已經開始影響各行各業的的信息化發展。因此,有必要將云計算技術運用于社會保險領域,使之形成“云社保”,從而更好的為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參保人員服務。本文首先對云計算技術和云社保的相關概念和實現意義進行了概述,簡要分析了實現云社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總結了可能會出現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了合理化的管理建議。
關鍵詞
云計算;云社保;社會保險
1云計算技術和云社保的概念和實現意義
云計算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技術,已經開始影響各行各業的信息化發展。云計算技術是一種信息處理方式,其原理是把完成信息處理所需要的計算資源,利用互聯網的快速傳輸性,把數據的處理工作從單臺計算機轉移到了分布式計算機集群中。通過這樣的統一處理和調配,把各類信息數據分解布置在由大量計算機服務器集群所組成的資源處理池中,再通過池中的各種應用系統把信息數據轉化處理成以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和軟件應用等形式存在的各種服務提供給用戶。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說,云計算技術是將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效用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負載均衡、熱備份冗余等多種傳統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融合和發展后的產物。相對于一般的信息服務而言,云計算技術信息規模的龐大性,使用的便利性,成本的低廉性,以及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擴展性,贏得了多方面的厚愛。各國和各地區的政府部門都在借助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趨勢,結合政府工作的特殊性,積極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國家,并努力以此提升國家和地區競爭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云計算技術的發展水平將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在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走向成熟,社會保險制度也在不斷的進行完善。在“十二五”以及“十三五”期間,我國社會保險事業進入了發展壯大的嶄新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保險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保險的經辦工作,也從最早的單一化運作進入了現在的大數據時代。我們都知道,在任何一個領域中,沒有相關的數據,就不能進行必要的分析,更不能對此做出相應的決策。對于社會保險信息系統中所存在的海量數據而言,一方面,社會保險的經辦機構迫切要求能夠將社保數據建立在“云”端,形成一個低成本、高效率、海量規模、可擴展性好的信息共享平臺,用于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從而更好的完成各項經辦工作,更好的為參保人員服務;另一方面,如何對多年來積累的大量歷史數據進行系統而有效的統計和分析,從而為社會保險的決策工作提供正確指導,并為社會保險政策的管理和實施找到詳實依據,也是目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行政機構最迫切的需求。于是,云社保就應運而生了。
2實現云社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實現云社保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對于社會保險的信息化管理而言,信息資源的充分性和統籌程度,決定了社會保險決策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因此,通過云社保統籌社會保險的相關信息資源,有利于全面提升社會保險相關法規政策的決策支持;其次,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廣、政策性強、工作分散零碎等特點,形成了大量的零散數據和信息孤島。通過云社保整合及共享這些數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技術支撐能力;第三,在社會保險經辦過程中,前臺服務和網絡服務是當前社保工作人員與參保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前臺工作人員的流動性大以及普遍較低的服務水平,造成經辦機構和參保人員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而社保網站的信息更新速度慢,訪問率低等問題的存在,又使得公眾無法從社保網站上獲取到有價值的信息。通過云社保搭建的信息平臺,能夠在橫向上解決銀行、醫院、藥店等有關部門的信息交互共享,縱向上實現上級主管部門、社保經辦機構以及參保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溝通,從而改善服務質量,規范服務渠道,加強社保基金的動態監督和管理。從可行性上來看,云計算技術內在的技術復雜性,決定了其在具體領域的應用工作不會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統一的領導和管理下,通過合理的統籌規劃,提供政策、經費、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實現。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生態發展。”的理念,從而營造出了良好的政府氛圍,推動了互聯網服務應用的更快實現,為云社保的實現提供了有效的保證。在技術層面上,計算機病毒的查殺和防御技術、網絡防火墻技術、計算機數據加密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的出現,為互聯網云平臺提供了技術支持;而手機、電腦等信息終端的普及,又為云社保服務平臺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各行各業人才的儲備和觀念革新,為云計算技術在各方面的應用,提供了力量源泉。這一切都為云計算技術能夠充分應用到社會保險領域鋪墊了基石,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3制約因素及建議
盡管在目前看來,云社保的建設工作有著眾多良好的基礎,但是在實際建設工作中,我們仍然面臨著許多制約因素:
1)信息化建設發展水平不均衡。從目前來看,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制定了專門的政策,各地區都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社保服務平臺,但是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而信息化建設又是一項投入大、見效慢、時間長的工程,導致發達省市與落后地區之間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發展不均衡。因此,應當重點加強落后地區的信息化建設,加快城鄉社保信息的覆蓋和完善,并進一步推動全民社保網上服務。
2)信息共享交流的渠道還不夠完善。從目前來看,社會保險的經辦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性不足,很多信息的共享交流存在阻礙和滯后。因此,有必要加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公安、醫院、銀行等部門以及和參保人員之間的協調與溝通,實現信息共享、技術共享,從而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3)信息服務平臺不夠標準化和規范化。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而言,建立統一規范性的信息化服務平臺,有利于確保各項業務服務協調一致,使經辦工作進一步規范化、一體化,同時有利于降低數據分析的困難程度,減少了信息化成本,從而讓社會保險的相關決策更加智能化、科學化和精細化;而對參保人員而言,一個統一規范性的信息化服務平臺,有利于更好的保護個人相關信息不被泄露和盜取,能夠更好的營造網上參保服務的氛圍和意愿,減少參保過程中的復雜性和繁瑣性。
4)人員隊伍素質有待提高。社會保險的業務多樣性和云社保的技術復雜性,要求技術人員不僅要懂計算機技術,還要了解各項社保業務的經辦工作。因此,只有提高整個經辦隊伍的整體經辦水平和素質,加快引進高素質技術人員,提高人員薪酬待遇,才能更好的適應未來云社保的發展需要,從而進一步推動整個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
4結論
將云計算技術應用于社會保險信息化管理中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方便管理、提高效率、節約成本,適應現在和未來社會保險的發展狀況,其深入的開發必將推進社會保險信息化的全面建設。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只有更好的應用云計算,提高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才能實現“十三五”規劃中對社會保險提出的目標,全面推動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李健勛 單位:南寧市社會保險事業局
參考文獻
[1]吳勁松.云計算發展及應用研究[J].廣西通信技術,2011(2):9-13.
[2]王曉琪.社會保障管理信息化中云計算的應用研究[D].遼寧:沈陽師范大學,2013:95-97.
[3]田苑?穎.簡論“互聯網+”在社保服務平臺中的應用[J].經濟視野,2015(29):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