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方法: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醫院接受產檢和分娩的400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應用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系統管理觀察組孕產婦的信息,應用手工方法管理對照組孕產婦的信息,統計兩組孕產婦的圍產建冊率、按時產檢率、產后42d訪視率、新生兒疾病篩查率、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孕產婦的圍產建冊率、按時產檢率、產后42d訪視率、新生兒疾病篩查率、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產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實施,能夠實現保健服務的延伸管理,有效提高婦幼保健質量。
關鍵詞: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效果
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各行各業服務項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行業肩負著保障人群健康的重任,加強醫療服務管理十分必要。婦幼作為特殊群體,對醫療服務的要求相對特殊,因此婦幼保健服務的管理一直受到我國醫療領域的高度重視[1,2]。長期實踐發現,傳統的婦幼保健工作中,數據、報表、資料的統計形式均為手工統計,不僅速度慢,效率低,且匯總不及時,提供信息速度慢,還會對服務提供者的決策產生一定程度影響,甚至因此而發生風險事件[3,4]。為改善婦幼保健管理狀況,提高婦幼保健服務水平,科室自20世紀90年代初建立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系統,經過多年的實踐,不斷汲取經驗,獲得了較滿意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醫院接受產檢和分娩的400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共189例孕產婦,年齡為21~38歲;孕周為35~42周;初產婦136例,經產婦53例;本科及以上65例,大專71例,高中及以下53例。觀察組共211例孕產婦,年齡為23~37歲;孕周為35~41周;初產婦151例,經產婦60例;本科及以上72例,大專75例,高中及以下64例。兩組孕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獲取研究對象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開展。
1.2方法
(1)應用手工方法管理對照組孕產婦的信息。(2)應用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系統,管理觀察組孕產婦的信息。該系統共包括4個主要功能模塊:產前檢查、產時情況記錄及產后康復,接產管理系統,新生兒保健管理系統,缺陷與死亡監測系統。產前檢查、產時情況記錄及產后康復功能模塊主要記錄孕產婦產前檢查信息、產時產婦狀態信息和產后康復信息。接產管理系統主要記錄接產操作、助產操作、分娩后胎盤處理等信息。新生兒保健管理系統主要記錄新生兒出生后采取的相關保健措施、效果等。缺陷監測主要記錄出生缺陷兒的情況。死亡監測主要記錄孕產婦圍產兒死亡相關情況。系統建立后對科室所有醫務人員進行系統應用培訓,要求所有醫務人員熟練掌握系統使用方法。根據孕產婦入院時的不同保健需求在系統中正確錄入信息,之后根據提供的保健服務及時進行后續信息錄入,確保信息錄入具有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可查詢性。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孕產婦的圍產建冊率、按時產檢率、產后42d訪視率、新生兒疾病篩查率、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對婦幼保健工作的滿意度。婦幼保健工作滿意度評價,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為孕產婦發放,問卷中共包括產前服務質量、產后服務質量及新生兒服務質量、整體服務質量四項評價內容,每項內容的評分范圍均為1~4分,分值由低至高分別表示差、一般、良好、很好,總分16分,評分高于14分為滿意,8~14分為較滿意,低于8分為一般,總滿意度=滿意占比+較滿意占比。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采用(χ±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孕產婦的管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孕產婦圍產建冊率、按時產檢率、產后42d訪視率、新生兒疾病篩查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孕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孕產婦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孕產婦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孕產婦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傳統的婦幼保健數據錄入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婦幼保健的發展需要,必須及時進行調整[5,6]。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促進了管理工作向信息化管理方向發展,在醫療領域實現婦幼保健的信息化管理也已成為婦幼保健管理工作的必然發展趨勢[7,8]。為明確信息化管理應用于婦幼保健管理的效果,本研究將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系統應用于科室工作中,結果顯示表明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實施,能夠有效提高婦幼保健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分析獲得實踐結果的原因:①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立和應用,能夠直接收集來源于發生點的信息,避免信息層層轉抄造成的錯誤,更真實的反映服務對象真實情況。②該管理系統的應用,使信息資源能夠直接、實時的傳遞,避免了手工轉抄和傳遞造成的時間延誤和信息遺失,便于服務提供者更加迅速、準確的做出決策,預防或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③該管理系統的應用對婦幼保健工作流程進行了規范,使科室工作能夠更加有序、規范的進行。且服務對象的就診歷史清晰可查,便于對存在高危因素的孕產婦進行動態監測,能夠促進科室整體護理質量的提高。綜上所述,建立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強服務對象服務項目管理,能夠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在促進我國優生優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何春霞.孕期保健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孕婦妊娠期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3):49-50.
[2]高榮興,王少芳.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兒童健康中心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5,26(4):101-102.
[3]王江定,張曉科,任改榮,等.河南省郟縣基層婦幼保健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與應用分析[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6,7(2):94-97.
[4]張潔晶,顧承萍.婦幼保健院新生兒復蘇管理模式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4):150-152.
[5]陳從會,蔣會蘭,劉秀娟.關于婦幼保健院檔案信息化及管理策略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2):168.
[6]郁慧敏.婦幼保健信息化在高危孕產婦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校醫,2015,29(12):904-905.
[7]包云亞,馮建波.浙江省婦幼保健院優質護理服務的質量評價與改進建議[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129-130.
[8]王朝,武明輝,蔣京偉,等.北京市區級婦幼保健機構群體信息管理人員配置現狀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5,31(2):167-169.
作者:關瑜 徐海耿 黃滿仙 毛亞飛 孫滿英 單位:舟山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