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環境影響行政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環境影響后評價內容
環境影響后評價是在建設項目時候環境管理方面的一個新發展。環境影響后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環境保護執行過程的評價;環境的效益評價;環境影響后評價以及環境目標的可持續性評價。
1.1環境保護執行過程評價:
就是針對整個項目,在環境保護制度方面的具體執行情況,并對先前制定的相關環境保護措施的具體執行和落實情況給予客觀評價。
2.2環境效益評價:
環境保護的投資與環境保護效果之間的對比分析。
1.3環境影響后評價:
包括項目建設期、運營期以及截至目前該項目環境影響進行回顧性評價,并對未來的項目環評進行一個預期性評價。
1.4環境目標可持續評價: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環境影響評價之后,可以明確該項目環境目標保護能否實現可持續,并為保持這一可持續進一步采取相關的環境保護補救性措施,完善先前制定的環境保護策略,必要時進行環保投資等。
2環境影響后評價對環境行政管理的影響
2.1進一步完善環境風險管理。
環境影響評價可以為項目可能發生的風險提前做好技術性規避手段,科學技術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以及環境的多變性都會導致環境影響評價無法保證其評價的始終科學性,這就需要不斷的進行完善和修訂。環境影響后評價可以及時提供信息反饋,修訂應急預案,減少損失,進一步完善環境風險管理。
2.2能夠驗證和改進前期環境影響預測的合理性。
項目建設前開展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措施,需要不斷在具體的項目建設過程中不斷的加以驗證。環境影響的后評價正是在項目建設經過一個階段后,在驗證環境影響結果的同時,為及時改進環境影響評價方法提供理論基礎,能夠保證環境影響預測方法和措施更為合理和科學,使得環境影響評價結果也更與實際情況相符合。
2.3增強環境行政管理的科學性。
環境監測數據是最能反映環境質量狀況的第一手資料,也是幫助人們分析評價環境變化的基礎性數據資料,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與完整是后評價成果是否合理的關鍵。通過環境影響后評價,可以督促建設與管理機構遵循建設項目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規定進行監測,從而提升環境行政管理機構的科學性。
2.4提高環境管理的有效性。
通過環境影響后評價,可以推動建設項目規劃進一步得到完善,對于改善建設單位和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環保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提升職能效率,創新環境保護工作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2.5為環境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建設項目在建設、運行過程中,各種不利影響會逐步的顯現出來,有些甚至是先前環境預測中未能預測到,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可以通過分析環境變化趨勢,找出該項目潛在的積極與消極的影響因素及存在方式,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出管理措施,這為環境行政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使得行政管理更具針對性。
3當前環境影響后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1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環境影響后評價還處于初始階段,影響了環境行政管理的有效開展,主要表現在:要求不具體,我國在立法中對于環境影響的后評價要求是一種原則性和概括性,具體的開展程序、內容、方法、要求等缺少具體規定;配套體制不健全,目前在煤礦、水電等領域相繼開展了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也出臺了具體的規定,但缺乏國家層面的技術導則,不利于推廣。受重視程度低,目前環境影響評價已經成為一些大型項目的前置審批程序,但環境影響后評價起步較晚,受重視程度較低。
3.2對策
針對當前我國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采取:加強后評價理論研究。加強環境影響后評價理論研究,尤其是技術方法、體系、評價指標、標準等方面的研究,提升環境影響后評價的可操作性;提高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既要環境行政管理部門重視環境影響的后評價工作,從制度層面上出臺約束性規定;也要公眾的積極參與,提高對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的認識,共同推動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健康發展。
作者:吳潔 單位:東臺市環境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