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手術室項目管理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項目管理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將2014年7月~2015年6月246例患者歸入對照組,實施常規感染預防及手術室護理方案;將2015年7月~2016年6月246例患者歸入干預組,比較實施手術室項目管理方案。比較兩組臨床實施效果。結果:兩組術后感染率及術后乙類創口轉歸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項目管理方案可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率,改善創口轉歸。
【關鍵詞】手術室項目管理;術后感染;創口轉歸
外科手術作為現代醫學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全球范圍內每年進行超過3億臺外科手術,盡管無菌技術及抗感染措施在不斷進步,但手術部位感染仍然是外科手術主要且大幅增加住院日及醫療開支、降低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1-3]。因此,如何減少術后感染依然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院手術室護理團隊于2015年開展了以PDCA模式為核心的集束化項目管理方案,并對項目管理方案實施前后的患者信息進行采集及回顧性分析,以評估項目管理在控制患者術后感染及改善創口轉歸方面的意義。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行外科手術后感染風險較高患者492例。入選標準:術前HGB、CRP、降鈣素原異常;術前診斷符合宮內感染、產程延長、試產失敗行剖宮產、皮膚感染(ICD-10編碼為:N71.951、063.001、066.451、L08.907);患者或其監護人自愿參與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患者;嚴重糖尿病患者;患者或監護人不同意參與本研究。將2014年7月~2015年6月實施手術室項目管理方案前的246例患者歸入對照組,2015年7月~2016年6月實施手術室項目管理方案后的246例患者歸入干預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感染預防及手術室護理方案。
1.2.2干預組
實施手術室項目管理方案。①成立手術室項目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管理整個手術室項目,由護士擔任組長,設立分組小組長,分別對各項工作進行分工,包括收集手術患者的資料,通過對現階段手術室存在的問題進行數據準確分析,確認目標,制定對策等活動管理方案,采用PDCA模式進行管理,管理中存在的情況進一步細化執行。總結上一階段情況,調整不足、總結經驗,如此循環,最后制定合理的手術室管理制度。②制度形成后由管理小組監督執行,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考核、記錄。具體操作如下:a.增強手術室醫護人員預防感染意識,全員強化培訓手衛生知識;每個手術室設置快速手消毒液;每臺手術人員嚴格執行外科手消毒規范;與檢驗科主任溝通,將以往每月1次的外科手細菌培養改為不定時抽查外科手細菌培養;要求院感質控科配合工作開展,每月公布外科手細菌培養結果,與獎金掛鉤。b.強化手術環境管理,與手術醫生溝通,共同學習層流手術室間管理規定;備好各種手術用物,緊密銜接,手術醫生進行監管。
1.3評價指標
統一培訓調查員,隨機抽取10%的樣本進行質量控制,病例數據實行雙錄入。兩組患者圍術期使用的耗材及物品品牌、規格一致。患者術后3d內手術創口出現疼痛、局部發炎紅腫、體溫升高癥狀,炎性指標較術前升高即判定為術后感染;若無上述情況發生,術后創口愈合良好即判定為未感染。評價標準參照2010年印發的《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后感染率比較
干預組發生術后感染1例(0.41%),對照組發生術后感染7例(2.85%),兩組術后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
2.2兩組術后乙類創口轉歸率
干預組乙類創口轉歸4例(1.63%),對照組乙類創口轉歸7例(2.85%),兩組術后乙類創口轉歸率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時展,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逐漸提升,對醫院控制感染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4]。由于手術室是醫院環境較為復雜的地點,人員流動性較大,如果不加強管理,容易發生術后感染。據有效數據統計,我國醫院平均手術感染率達6%[5]。術后感染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也是制約醫療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術后感染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降低病死率。我院實施手術室項目管理方案,由小組成員對醫護人員進行管理,領導人員起到帶頭作用,提高全院醫護人員實施管理項目的積極性,另外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制度考核并且記錄,能大大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手術質量,增強院方對醫護人員的管理[6]。細菌等微生物的侵入對手術的威脅極大,是造成手術室術后感染的首要原因,從術后感染的根本原因入手,減少甚至切斷細菌、病原體等造成術后感染的微生物侵入途徑,通過對手術室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管理和手術室環境進行管理,保證手術室無菌環境[7-9]。通過實施手術室項目管理,明顯提高了手術室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接臺手術時間得到落實,醫護人員對術后感染的認知和防范意識等都有所增強。手術室項目管理能從根本上解決術后感染,降低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率,為提高醫療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感染率及術后乙類創口轉歸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手術室項目管理能有效控制術后感染,改善創口轉歸,提高臨床醫療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紅偉.手術室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控制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86-87.
[2]鐘向萍,岑彩虹,李蝶蓉,等.手術室感染不安全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11):1378-1379.
[3]潘閏梅.采取細節護理對預防手術室感染及患者滿意度比較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28):114-115.
[4]李文紅,李麗娜,劉真,等.手術室感染因素分析與控制管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6):127-128.
[5]俞建英.細節護理在預防手術室感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6,22(18):143-144.
[6]田緒榮.手術室特殊器械消毒供應專人管理的探討[J].當代醫學,2015,21(29):12-13.
[7]莫雪梅,林萍,張方方,等.手術室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控制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9):71-72.
[8]梁飛齡.細節護理對手術室感染的預防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4):861-862.
[9]張明霞.預防手術室感染的護理綜合管理方法與效果[J].醫學信息,2016,29(24):212-213.
[10]李婉麗.強化手術室管理在控制患者術后感染的臨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12):101-102.
作者:李婉麗 梁敏琴 梁意妹 單位:佛山市順德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