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技術經濟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為提升工科專業學生技術經濟管理水平,增強項目管理能力,拓寬知識層面所開設的課程。通過探索EDP教學模式下技術經濟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對開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EDP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課程設計
一、研究背景
建設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一流“金課”,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任務。本研究探索了EDP教學模式下技術經濟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力求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改進,將本課程打造成為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技術經濟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為提升工科專業學生技術經濟管理水平,增強項目管理能力,拓寬知識層面所開設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技術經濟學基本理論進行工程方案比選和項目經濟評價決策、運用工程項目管理理論實現對施工項目進行全面管理的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及課后實踐,理論與實際相互聯系,增強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經濟宏觀問題的能力。
二、EDP教學模式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一)EDP教學模式概述。EDP教學模式,即“探究(Exploration)—討論(Discussion)—實踐(Practice)”教學模式。該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為循環性和雙向性。循環性是指通過“探究—討論—實踐—討論—探究……”課程的教學效果通過EDP循環呈現出隨課程開展的螺旋上升,最終實現學生從“低層次學習”向“高層次學習”的躍升;雙向性是指學生既可以按照由探究、討論到實踐正向過程學習和探索知識,又可以按照由實踐、討論到探究的反向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技術經濟與工程項目管理是一門源于理論,但更加注重實務的管理與工程的交叉學科,其教學內容需要以理論為基礎,以實務為保障,通過實施“探究—討論—實踐”這一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概述。混合式教學(Blendedteaching)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混合式教學是指學習理論、教學媒體、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多種意義上的混合,狹義上的混合式教學專指線下和線上教學的混合。本研究對混合式教學的涵義理解為:教學形式上:采用對分和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相結合的形式,將原有的固定化的教學轉變成有設計的、多變的教學形式;教學技術上:運用網絡技術,進行網站建設、微課建設、互動動漫腳本設計和建設;教學理念上:在“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探索實行“現象—問題—理論—方法—創新意識”五環相扣的創新教學法,加強對工程技術現象和問題的分析;教學目標上: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的特點,教師通過合理的引導和啟發,調動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體驗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優化教學效果;教學評價上: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三、EDP教學模式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流程
技術經濟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團隊遵循成果導向(OBE)的教育理念,以所有學生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為目標,以描繪成果藍圖和創設成功環境為兩個基本條件,反向設計課程,開展教學活動。課程通過融合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以期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通過“揚長避短”,使二者有機結合,產生“化學”反應。教師要發揮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師的作用,開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實踐內容的設計,推動教學改革向深度拓展。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組織形式設計。本課程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有課堂講授(含慕課學習)、線上線下小組式探究、平臺答疑、實時討論和線下實踐。通過課堂講授知識點,為學生搭建各知識相互聯結的橋梁;采用線上線下小組探究的形式,學生以線上學習基礎知識為出發點去探究問題,訓練學生科學地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線上平臺答疑,及時為學生解除困惑,減弱疑問滯后性;利用線上平臺可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特點,組織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實時討論,學生在討論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滲透和補充,鍛煉學生基本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在整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遵循EDP教學模式理念有“設計者”“組織者”“啟發者”“評價者”等多重身份,教師應注意的是,各種教學組織形式的銜接要自然,教師多重身份的轉換要順暢,力求呈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內容設計。1.課程準備階段。在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地位舉足輕重,任課教師團隊在選定教學內容后,要對知識點分類,預計講授的知識點的個數,并合并設計教學環節。課程內容設計中,教師可以自行錄制微視頻,也可以對線上內容(微課、慕課和公開課等)進行嚴格篩選,選出與本課程內容契合度高且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程度的高質量網絡課程,將鏈接上傳到學習通App中,供學生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選擇相關學術期刊文章和一些有代表性的學術專著,上傳到App中,作為推薦書目供學生選讀,以開闊學生的視野。2.課程實施階段。線上課程部分,通過學習通App,教師將相關的資料課前上傳到“資源”里,并在“作業布置欄”里詳細表述學習要求、重難點、學習方法的建議以及作業形式,規定完成時間,在App中完成作業的批改和評分;學生線上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對各類知識點的困惑,這些困惑可通過線上學習平臺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瓶頸點”,在答疑解惑時更具針對性。線下課程部分,教師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基礎性知識點講授。學生在課前利用課外時間學習教師提出的技術經濟或項目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點,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平臺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線下課程,課堂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解答疑惑、匯報討論互動的場所,通過教師與學生角色的翻轉,實現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和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的相互融合。對于網絡計劃編制、經濟性評價等復雜性知識點,在課堂講授中結合對分課堂的模式。“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在確保準確、有效地傳遞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去“吸收內化”復雜性知識點,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3.課后階段。學生在完成慕課等在線學習后,需完成在線測試,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學生通過做筆記、繪制思維導圖等方式對學習內容進行疏導和消化吸收,并將作業上傳到App中,便于課堂展示優秀內容;對能夠主動、及時地反饋在學習中遇到問題的學生加以鼓勵,以使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更具針對性和及時性;教師總結本次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流程并準備下次課堂教學中需要學生討論的內容。
(三)課程考核方式設計。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仍為“平時成績+期末考核”的形式,但調整了二者之間的比例,豐富了平時成績的構成要素。調整后,平時成績與期末考核之間的評價比例為50∶50,平時成績主要結合App的系統內對課前資源預習和課堂作業、上課出勤、課堂提問、案例及小組討論等的綜合評價結果。通過提高平時成績的占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實施效果評價。課程進行一段時間后,教師需要通過App后臺數據分析、調查問卷和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情況、價值觀完善情況以及學生對授課方式和學習結果的滿意度,完成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效果的評價,并在后期階段中對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內容予以不斷完善,通過EDP循環,最終實現技術經濟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目標。
四、結語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打造技術經濟與工程項目管理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發揮課程建設成果的示范作用是時代之召喚、教師之使命。本文通過探究EDP教學模式下技術經濟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目的,設計了多種教學組織形式、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角度考核評估方式,并將思政內容充分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學好課程內容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國家輸送高素質、高質量人才。
作者:劉鐵民 劉露 單位:沈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