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聯合采購在鐵路物資管理發展中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闡述了鐵路物資實施聯合采購模式的意義,論述了聯合采購的一些做法,并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以期發揮國鐵集團的規模優勢。
關鍵詞:聯合采購;降本增效;供應鏈
長期以來,鐵路行業受物資需求單位分散、采購品類繁多且規模小等因素制約,鐵路運輸企業對物資生產源頭企業缺乏吸引力,形成了供應渠道單一、議價能力削弱、供應鏈地位缺失等不同程度的采購瓶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在《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國鐵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和“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明確國鐵企業要達到世界一流的目標,同步探索具有中國鐵路特色的物資采購組織方式,適應一流企業管理要求。按照國鐵集團物資管理總體部署,結合鐵路行業物資管理和采購特點,鐵路運輸企業創新聯合采購內涵,豐富聯合采購組織方式,釋放鐵路超大市場規模潛能,構建安全、高效、經濟的采購新模式。
1聯合采購模式的建設背景和意義
1.1實施聯合采購是落實國鐵改革發展舉措的必然選擇。國鐵集團黨組前瞻性地提出“大統籌、大平臺、大監管”的物資管理改革發展要求,通過大統籌整合鐵路物資需求市場,逐步將統籌范圍擴大到全供應鏈;通過搭建大平臺為鐵路產品供應商提供快速、便捷進入鐵路市場的綠色通道,實現路內企業需求與社會資源供應高效匹配;通過大監管營造標準、公開、規范的交易環節,構建國鐵搭臺、廠商唱戲、用戶受益的多方共贏格局。最終落腳點是全路一盤棋,整合供應體系,優化供應鏈,為提升鐵路運輸企業在供應鏈中的地位提供服務支撐。在“大統籌、大平臺、大監管”的物資管理發展新形勢下,傳統單兵作戰式采購方式已無法完全適應鐵路高質量發展需求,亟需路內外企業結成采購聯盟,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2實施聯合采購是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從鐵路企業內部看,雖然鐵路行業整體采購規模巨大,但需求相對分散,規模優勢沒有完全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經濟效益。此外,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疫情對鐵路行業影響持續,運輸收入增長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降本增效勢必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國鐵集團對運輸經營工作的剛性要求。從供應市場外部看,近年來鐵路物資供應市場“頭部化”趨勢不斷加劇,特別在一些技術和資金高度集中的領域,大型生產企業占據強勢壟斷地位,鐵路運輸企業單獨開展采購活動很難與之平等對話。物資采購作為企業降本增效的前沿,采購環節的降本增效是增加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須集合路內企業采購需求,加快推進戰略性尋源采購,通過規模效應降低采購和管理成本。
1.3實施聯合采購是推動物資管理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從發展趨勢看,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供應鏈的競爭,鐵路行業深化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然會將統籌范圍延伸至全供應鏈,集合全路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推進供應鏈管理創新和貨運增量協同發展。從行業特性看,鐵路運輸企業具有物資需求方和運輸服務提供方雙重屬性,所需物資同類度高、品類和技術標準相對統一,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和物流優勢。從風險防控看,鐵路物資采購政策性強、資金密集且資源集中,是廉政風險防控的重點領域之一,需要通過不斷創新采購方式提升監督質效,將風險防控寓于管理中,形成常態管控。鐵路物資管理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現階段需集結全路資源,擴大聯合采購范圍,構建監管新格局,獲取“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實施聯合采購模式的措施
基于鐵路物資管理發展規律和企業現實需要,實施聯合采購模式的核心是提升國鐵企業在鐵路物資供應鏈中的地位,目的是助力降本增效、深化物資監管、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具體做法是依托國鐵采購平臺整合全路采購需求,采取多種聯采方式,形成第三方采購多方監管機制,獲取最優采購價格。
2.1構建支撐聯合采購運行保障體系。深度融合“互聯網+局域網+聯合采購”,依托“一平臺一系統”(一平臺即國鐵采購平臺,一系統即鐵路物資管理信息系統),促進企業需求與社會資源供給高效匹配。通過國鐵采購平臺將聯合采購規則內置上網,包括采購項目、資格條件、技術要求、采購方式、評委抽取,以及規章制度、信用評價、質量通報、投訴建議等信息,構建標準、公開、規范的交易平臺,有效防控采購人和機構的違規行為,實現了采購公開透明、過程留痕和全程可追溯。通過鐵路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動態生成質量、成本、價格、供應商、消耗、庫存等物資管理全程大數據,實現管、采、用各層級終端可視化、可追溯和共享共用,為聯合采購決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依據。
2.2科學合理確定聯合采購實施范圍。聯合采購并不適用于所有物資,要明確聯合采購的合理運用方式和使用范圍,重點要做好“兩個細分”。一是細分物資需求,建立聯合采購物資分類數據庫,針對不同聯合采購方式確定采購范圍和目錄,綜合考慮修程修制、使用頻次、需求數量和時間等因素,按照區域、局別、專業、品類確定聯合采購范圍和目錄。二是細分供應市場,鐵路物資供應市場競爭主要以產品競爭為主,聯合采購范圍和目錄要以市場競爭為導向,統籌兼顧供需結構動態平衡和采購綜合效益,差異化確定采購方式和采購方案,通過聯合采購調節和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物資供應市場。
2.3形成多種聯合采購方式互補格局。鐵路行業供應鏈結構將其主體供應商分為專用設備制造()商、通用設備制造()商和配套服務提供商,聯合采購的主旨是形成更大批量規模,提升議價能力,從而實現對傳統供應鏈的再造和重塑。鐵路運輸企業需要針對不同物資的供應鏈,實行與之匹配的聯合采購方式,對運行環境要求高、物流成本占比大的物資實施區域聯合采購;對市場競爭充分、通用性強、技術要求統一且需求集中的物資實施全路聯合采購;對與中車公司等在物資需求上重疊度高的采購主體,采取搭載方式融合雙方供應鏈實施路外聯合采購,形成集成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
2.4配套完善聯合采購高效運行機制。聯合采購需要對不同來源采購需求進行標準化整合,必須通過有效的運行機制,保證采購的可行性和執行的順利性。一是建立聯合采購項目評估機制,在全面調研分析聯合采購實施的優勢和局限的基礎上,權衡供應鏈穩定性、市場競爭充分性、綜合效益有效性等因素,形成系統規范的項目評估流程,保證項目實施的成效。二是建立最高限價形成和調整機制,一方面,通過鐵路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強化聯合采購價格管理,隨時記錄全路物資采購價格的變動情況,將歷史采購價格信息全路共享,為聯合采購合理定位采購限價提供輔助決策依據;另一方面,通過詳細的市場調研,系統分析物資價格及價格變化趨勢,最大限度保證限價定位最優,實現對價格合理性和市場價格變化情況的動態掌握。三是建立標準化管控機制,聯合采購涉及單位多且需求多樣,既需要統籌兼顧又需要一定的管理硬度,必須同步建立管理業務標準和流程規范,為聯合采購常態化規范運行提供保障。
3聯合采購模式實施中的問題及建議
3.1聯合采購程序復雜影響采購效率。聯合采購前期需要集合各方需求計劃,統一聯合采購成員提出的物資商務條件、技術要求和采購限價等個性需求,前期程序復雜,準備工作繁瑣,決策周期較長。隨著聯合采購范圍延展,需盡快依托鐵路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聯合采購網上辦理模塊,增加需求計劃網上審核、報送、匯總等功能,代替傳統采購方式進行審批,提高采購效率。
3.2聯合采購物資潛在市場壟斷風險。聯合采購訂單大且交貨集中,中小型企業受自身規模限制,無法公平參與競爭,供應市場容易被大型企業壟斷,從長遠看,這將給鐵路物資供應市場創新發展帶來一定影響。在聯合采購項目實施中,特別是對技術要求高、主要行車設備、鐵路專用物資等項目,在詳細的市場調研和客觀的價值評估基礎上,應從經濟效益和維護市場平衡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選取聯合采購方式,合理設置包件和劃分聯合區域,推動鐵路物資供需市場可持續發展。
3.3聯合采購難以實現個性需求兼顧。目前鐵路物資聯合采購普遍采取帶量談判、以量換價方式,由于運輸生產任務調整和變化,導致實際需求偏離采購計劃。此外,一些采購周期長和制造周期長的聯合采購項目,由于采購進度滯后于現場需要,給采購單位增加了應急性采購風險。在細分物資的基礎上,對需求計劃不確定的聯合采購物資應探索實施框架協議采購方式,按實際需求確定采購量;對年度投資計劃明確、需求量相對固定且周期長的聯合采購物資,根據緊急程度探索預先采購方式,通過協議與供應商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
4聯合采購模式實施效果及結論。通過實施聯合采購,一是有效地將鐵路物資需求規模優勢轉化為采購競爭力,極大地提高了議價能力,減少了供應中間層次,節約了采購管理成本,實現了最優價格和最優質量兼顧。二是聯合采購集結了全路技術、質量、價格、采購和財務等專業資源,形成了委托第三方采購多方監督格局,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采購質量、價格和廉政風險。三是聯合采購深度整合了鐵路物資供應體系,優化了物資供應鏈,提升了鐵路運輸企業在鐵路物資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實踐證明,現階段實施聯合采購模式,對發揮國鐵采購平臺的規模優勢,進一步釋放市場化經營紅利,推進鐵路物資管理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顯著提升企業提質增效節支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聶榮遠 單位: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物資采購供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