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 要:為實施高職擴招百萬的國家戰略,對企業在職員工開展高質量的現代學徒制教育。以物業管理專業為例,通過分析現代學徒制試點的生源及特點,梳理出擴招背景下現代學徒制試點在教學實施方面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后提出實施培養方案要因地制宜,擴充師資隊伍要專兼結合,運用教學方法要因材施教,選取教材和評價方式要精準有效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擴招百萬;現代學徒制;教學實施
一、高職擴招百萬的政策背景
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精神,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關于2019—2021年高職年均擴招100萬人的有關要求,依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廣東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于大力開展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粵教高〔2016〕1號)和《廣東省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分工方案》等文件精神,廣東省于2019年直接面向合作企業在職員工開展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并對試點要求按照“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的原則,以企業在崗培養為主。試點院校要與合作企業深度合作,創新教學組織,實行彈性學習制度和靈活多元教學模式,深入探索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和網上教學,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職擴招100萬,是國家的一項戰略任務。高職院校要勇于擔當,努力培育高水平技術人才,充分發揮質量引領作用,緩解就業壓力,確保擴招100萬這一國家戰略的高質量完成。[1]AIB學院連續兩年超額完成現代學徒制試點招生計劃任務,但面對新的生源,如何高質量地實施人才培養方案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以物業管理專業與GDNK集團聯合開辦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為例,探索新形勢下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教學實施路徑。
二、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學情分析
本次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面向的是企業在職員工,采取的是不脫崗的職業技術和學歷教育。企業在職員工不同于傳統的高職院校學生。所以,學情特征的把握對于精準施教至關重要。通過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招生面試及相關調研,總結出本次試點的學情特征如下。
(一)年齡懸殊,身肩重擔
本次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學員年齡從二十多歲到五十多歲不等。據統計,30歲以下的學員占總人數的比重僅為18.92%,30歲到50歲之間的學員數占到總人數的70%以上,學員的整體年齡偏大,且多數學員已婚,肩負著掙錢養家的生活壓力,學習時間極為有限。大部分學員都有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工作經歷,有相當的社會閱歷,對于以學生身份重返課堂會有一些不適應,這給校企雙方的教學管理增加一定的難度。
(二)基礎參差,施教不易
從學歷方面看,在職學員中有中職學歷的,有高中學歷的,還有一些擁有成人大專學歷想攻讀全日制大專學歷的;從專業學習方面看,有些學員接受過物業管理專業的教學,有些學員對物業管理專業的課程一概不知;從工作崗位方面看,有些學員目前正從事物業管理崗位,有些學員從事物業管理相關崗位,還有些學員從事非物業管理崗位;從職位級別看,有些學員從事基礎崗位,有些學員從事管理崗位,還有少數學員已經是正科級干部。學員的學業基礎參差不齊,如按照傳統的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用統一內容,按統一標準,以統一方式,對同一批學員進行“流水線”式的培養,肯定不合適。
(三)訴求各異,眾口難調
在職學員的年齡、學歷、從事的崗位和職位都不一樣,各自對現代學徒制教育的期望和訴求也不一樣,有些學員是沖著全日制大專學歷報名的,有些學員計劃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物業管理職業技能提升,有些學員打算全面學習物業管理理論和實踐課程,為今后的職業晉升打下基礎。面對學員差異化的教育訴求,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難以為繼,必須對傳統的授課方法、授課內容、教學節奏等進行改革,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的教育需求。
三、新的生源下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實施面臨的困境
(一)如何在保證企業生產的前提下實施人才培養方案
企業不停產,意味著學員不能脫崗,現代學徒制試點的人才培養要充分考慮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利用好學員的周末或下班時間。然而,物業管理涉及的安保崗是24小時“三班倒”,物業維修工作也是隨叫隨到,上述學員的空余時間非常有限。即使周密地統計出所有學員的空余時間,再根據空余時間的重合度來制定課表,也未必能完全照顧到每一位學員。所以,現代學徒制的教學安排必須高度柔性化,還必須配套相關補救措施。
(二)如何在異地辦學的情況下保證充足的教學師資
本次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根據生源的集中程度,選擇在廣東省茂名地區開班,與試點院校主校區相距400公里。在異地辦學的情況下,即便企業的培訓設備滿足教學要求,如何派專業教師“送教上門”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一方面,教師“送教上門”的通勤成本非常高,教師本人對“送教上門”的意愿并不強烈;另一方面,對企業學員的施教不能采取傳統高校教學模式,勢必需要授課教師濃縮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量。如仍按傳統的計酬標準,很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所以,異地辦學的師資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三)如何在學生教育訴求迥異的情況下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現代學徒制學員都來自于不同企業不同的崗位,每位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都不一樣,想通過學習所期望的收獲也不一樣,加上學生的業余時間有限,只有認為對自身有用的內容才會主動去學,單純的知識講授對學生吸引力不大,所以教師必須去調查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訴求,然后因材施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來達到學生們對學習的期望。
(四)如何在學生教育基礎不一的情況下保證穩定的教育質量
學生教育基礎情況不一樣,學歷層次不一樣,職位和社會閱歷也不一樣,按照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是很難高質量地完成這項育人任務。需要試點院校與合作企業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彈性的學習制度和靈活的教學模式,通過研制合適的講義、教材等學習指導文件,培養學員利用自主時間自學的習慣,并把學員學習的成效跟學員的工作績效結合起來,形成多元考核方式。
四、高職院校物業管理現代學徒制試點教學實施策略
(一)因地制宜的培養方案實施
1.不違農時,柔性管理
針對在職員工的現代學徒制試點要保證不影響企業生產的前提下,對學員進行教學管理,實施“柔性化”的彈性教學管理制度。[2]本次試點的學員來自于GDNK集團下屬農場,農場主營業務是橡膠,同時種植了大面積的蔬菜瓜果,在割膠季節和蔬菜瓜果收獲季節,學員都比較忙,沒時間進行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因此,要根據企業的生產運行周期建立較為靈活的排課制度,即在農忙時以實踐教學為主并將實踐課程植入到企業生產活動中。在農閑時以理論課程為主。在教學形式上,一部分課程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如物業管理實務、客服服務與服務心理學、物業綜合經營服務等課程,由專業教師利用周末進行授課,或者由掛職教師利用晚上對學員進行授課;一部分課程采取“網上授課”的方式,如物業管理法規、產業地產運營管理等課程,由授課教師集中在網絡平臺上對學員進行授課、考核;還有一些專業選修課課程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學的方式,如社區管理、公共關系等課程,由學員在網絡平臺觀看視頻,答題來完成;還有一部分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由企業師傅指導,如電工技術、房屋檢測、物業信息化管理、樓宇智能化管理等課程,由企業師傅結合企業的物業開展實訓。另外,對所有課程的教學進度及學生的學習進度也實施彈性管理,即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適當調整教學進度,酌情調整崗位實踐模塊,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掌握情況決定學習時間。
2.規范制度,責任到人
一是要建立企業實踐課程學分認定制度,校企雙方應共同制定課程考核標準和學分認定流程,認定學生在企業的實踐課程應取得的學分。例如,把社區運營主管培訓項目、物業工程主管培訓項目、物業資產管理主管培訓項目、物業客服主管培訓項目、頂崗實習等企業實踐課程植入到企業生產實際工作中,設置相應的課程考核標準,既能提升學員工作的積極性,又有助于企業對員工的管理。二是要建立學分積累和轉換機制,允許學生取得的其他企業課程學分和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學分按相應的標準進行相互轉換。如1+X證書等課程,可以用學生其他的職業技能證書認定該門課程的學分。三是建立清晰的教學管理流程。教學課程的任務要分工明確,哪些課程由學校教師講授,哪些課程由企業師傅講授,哪些課程由學員所在的企業根據學員的崗位表現給定成績。對承擔課程的老師要制定合理的課酬,保證任課老師的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3.依托企業,管理創新
由于學員不在學校,學校又不能長期派專人駐守企業,所以要構建以企業為中心的教學管理,充分調動企業人事部門參與學員的教學管理,把學員的工作表現和學業表現結合起來,激發學員工作和學習上的積極性。此外,實現教學管理系統的信息化,對學員加強遠程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對學員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定期發布,保證學員對學歷教育的持續關注度,逐步培養學員遠程學習的自治能力,不斷提升遠程教學的服務質量。
(二)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組建
1.借助政策,壯大師資
高職擴招,按照常規師生比,需要補足教師數量。根據“職教20條”中關于師資隊伍建設的條文,明確規定了“從 2019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3]所以,物業管理專業正好借助政策導向去招募一些來自企業、有豐富物業管理經驗的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彌補物業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師資不足的短板。
2.教師掛職,一舉多得
試點院校可嘗試把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作為一個硬性要求。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操作水平,而且還可以安排掛職教師為現代學徒制試點面授課程。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掛職期間可通過企業培訓的方式,幫助企業師傅掌握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和規范化的專業術語,將企業師傅豐富的一線經驗以微課或慕課的方式更好地展示給學員。另外,學校要制定專門的指導學生實習、實踐工作量認定管理辦法和津貼發放標準,并且將指導教師在企業的實踐和為合作企業開展的咨詢服務、技術開發和企業培訓等納入教師年度工作量和年度考核體系,作為其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
3.企業師傅,兼職聘用
大量招募有豐富企業經驗的技術人員做專職教師并不現實,因為企業也會盡全力去留住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在人才資源緊缺的現實情況下,非常有必要去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具有企業工作經歷和教學經驗的兼職師傅隊伍,學校給予頒發聘用證書。依托穩定的企業師傅隊伍,開展對現代學徒制學員的日常教學,學校根據其指導和培訓學生實踐技能教學的考核結果,按企業高層次技能型兼職教師標準支付相應的報酬,企業也應把企業師傅承擔的實踐教學任務納入對個人的年度考核范疇。[4]不僅如此,還要加大對企業師傅的精神獎勵,如可以通過企業學徒師傅表彰大會或學徒拜師儀式,提升企業師傅的社會地位和職業成就感。
(三)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運用
1.搭建平臺,遠程傳授
本次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課程結構主要分為通識基礎課、通識拓展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四個部分。其中,通識基礎課和一部分專業必修課以理論授課為主,可以搭建跨企業創新培訓的現代學徒數字化教學實施平臺。通過遠程教學模式,擴大教師授課的受益面,利用智能化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為完善現代學徒制試點網絡化教學,鼓勵授課教師將其中一些課程制作成微課或慕課等形式的網絡視頻課程發布在學校網絡課程平臺,供學生在空余時間學習。同時也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傳資料與教師互動,必要時可通過視頻連線獲取教育支持。
2.翻轉課堂,引導學習
因為面授課成本高,所以面授的計劃學時相對設置較少。為了保證面授課的質量和效率,需要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布置課前的學習任務,以信息化教學手段為支撐,通過設置任務情景,引導學生在課前充分利用教材和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工作情境中所需的理論知識。[5]對于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則通過面授進行講解。面授采取情景教學法,以實際的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完成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面授課后的作業及反饋通過信息化手段完成。
3.就地取材,實訓到位
對于物業管理專業來說,只要合理設計,企業的辦公用房、職工生活區等都可以作為實訓場所安排實踐教學。企業辦公用房和職工生活區都配備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人員,如工程維修、物業電工等技術人員,他們熟知這些物業的結構和使用狀況,平時對物業的養護工作也是得心應手,學校只需對該類企業師傅稍加培訓,就可以使企業師傅勝任對學員實踐教學課程的指導。
(四)雙元教材和多元評價的支持
1.課產融合,校企合著
由于學員集中學習的時間并不多,所以,合適的教材對學員的學習指導非常重要,加上學員平時以工作為主,看書的時間有限,所以傳統的系統且理論化的教材不太符合在職員工的實際需求。應該根據具體課程的需要,研制出活頁式的教材和講義,既簡單實用,又能滿足學員個性化的需求。
2.多元考核,客觀評價
構建校、企、生三方參與的評價反饋體系。學校教師承擔了現代學徒制教育的理論教學工作,并通過課堂表現、模塊測試及業務考試對其掌握程度進行評價。企業師傅主要幫助學生掌握崗位所要求具備的技能和素質。并通過工作考勤、關鍵技術掌握程度、工作失誤率和工作業績對學生的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進行評價。企業作為現代學徒制教育的投資方和受益方,也會對學生的工作績效以及企業貢獻率進行評價。學生通過現代學徒制教育的學習,對現代學徒制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質量、教學管理水平等都有切身的感受,從而可以對學校教師、企業師傅、校企在一體化育人過程中的能力和資格作出非常客觀地評價。多元考核評價機制的建立有助于現代學徒制教育質量的完善。
作者:萬磊 單位: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