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伴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挑戰。目前,我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難題是高能力素養的物流人才的培養。對此,本文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同時介紹了國外先進的物流管理專業教育體系,最后總結出一系列的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的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重要性;措施
0前言
最近幾年,“互聯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即借助互聯網通信技術改變傳統行業的發展模式,是一種新型的發展形態。21世紀以來,““互聯網+”已對各行各業產生影響,尤其是以電子商務為主的網絡通信技術逐漸轉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1-2]。事實上,互聯網電子商務受目前我國物流發展的限制,特別是物流配送方面和物流后續發展方面,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國內物流人才的稀缺。然而物流人才稀缺的源頭是國內物流管理專業教育不成熟,其中主要的影響元素是物流專業課程設計[3]。對此,本文從物流人才需求到明確人才培養目的、從我國物流專業課程設計到國外物流專業設計等方面來思考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尋求最合適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并給出一系列的總結和建議。
1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自21世紀以來,互聯網支持下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導致物流行業在技術需求、服務人性化等方面和傳統物流業大相徑庭[5]。基于以上的變化和發展,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已是必然趨勢。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1)符合物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目標,推動物流業的未來發展。目前,國內物流業人才稀缺現象嚴重,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改革將培養出更高能力素質的人才來適應其發展節奏,從而推動國內物流業的發展[6];(2)符合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的創新性原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沒有創新的改革就不是真正的改革,由此可見,物流教育改革應朝著創新型教學模式轉變的方向發展。只有如此,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充實自我,發展自我;(3)符合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競爭要求,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據有關物流崗位招聘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物流崗位往往偏向于招聘有經驗的人,某種程度增加了物流專業學生就業的壓力。針對這一現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2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的和培養方式
2.1培養目的
一般而言,可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包括普通高校、職業技術學校、高職院校等。普通高校培養的物流人才偏向于理論型,職業技術學校則偏向于技術型,高職院校則偏向于應用型[8]。就以上三種院校來講,人才培養目的各不相同,學生的理論架構、能力素養等方面也有所區別。針對這一點,我們以最近幾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其培養目的是培養出面向社會、面向全球,基于物流管理學科,經濟、政治等學科交互的,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性的高素質物流人才[9]。這就需要學生除了具備一定的現代物流管理理論和技術之外,還要能將理論和技術應用于實踐之中,具備一定的物流業務操作能力、物流系統優化能力等。
2.2課程設置
縱觀國內物流發展歷程,我國的物流發展啟蒙于1980年代西方國家的“實體分配”營銷理念和日本的物流涵義[10]。和其他國家相比,國內物流管理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快速。北京物資學院于2000年由教育部批準增設物流管理專業,之后每年都有高校增設物流專業,至2014年末,已有近500所高校增設了物流工程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就國內物流教育體系而言,大多以高等教育為主,包括物流工程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兩種。其中,物流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是物流信息系統的研發、物流設備的設計和物流工程技術等,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則針對如何運用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術來有效安排、控制、管理物流系統[11]。當前,國內開設了物流專業的高校因培養目的和宗旨的差異,其課程設置也有所區別,比如:(1)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的高校,其課程設置多以工科類為主,比如北京科技大學構建了一所物流教育的學術研究機構,為一些企業、政府機關等診斷物流系統、設計物流方案等;清華大學則選擇國際合作和全球一些著名大學物流工程專業的外文教材;(2)物流管理專業的高校,其課程設置多以管理類為主,比如北京物資學院、北京交通大學等,這些高等院校偏向于企業物流管理,主要學習物流管理基本理論、供應鏈管理、物流信息系統等課程[13];(3)一些特殊高校,其課程設置傾向于港口物流學習,比如上海海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學生在學習物流管理、物流系統設計等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有關港口運輸的知識。
3國外物流管理專業教育體系
和中國物流發展相比,國外物流發展較早,美國企業于1980年代就已全面進入物流發展時代,之后10年步入供應鏈管理階段,至今為止,國外的物流教育體系已比較完善,大致由高等院校教育和職業教育兩部分構成[14]。
3.1高等院校教育
一般而言,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可分成商學院下的物流管理和土木工程下的物流管理。前者偏向于物流供應鏈管理學習,后者偏向于交通運輸、港口物流等理論的學習。國外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目標側重于運輸和配送,即從貨物裝車到送達客戶的過程和方式,結合學校特色和宗旨進行專業設計。因此,各大高校的物流專業側重點都各不相同,適合不同的物流領域。
3.2職業教育
和我國的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相比,國外物流教育有兩點特別之處:第一,比較完善的職業教學體系,比如英國的ILT認證體系是以各級別物流管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為基礎而設計的,除了理論知識的考核之外,還有實際物流技術能力的評價;第二,比較注重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的結合,比如德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雙元制”,也就是要求學員經過兩方面的物流培訓,其中一元是職業院校,另外一元是企業或政府機關等社會實習場所,要求學生養成嚴格的規范操作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
4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的措施
4.1加強國內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專項性
目前,我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缺乏一定的特色和專項性,而國外高校物流專業的側重點明顯,比如日本東京大學傾向于物流業務方向、大阪市立大學則傾向于csl流通方向。和我國復合型物流人才相比,其在物流細分行業更具競爭力。同時,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和電子商務聯系更緊密,還要重視電子商務方面課程的設置,切忌脫離實踐,單純地搞學術研究。
4.2強化教師和學生的實踐學習
我國各大高校因為物流管理專業開設的緊迫性,其執教的教師基本是經濟管理專業的,這就導致其授課時理論講解的局限性和實踐性的缺乏[15]。同時我國的實踐課程大多是表面功夫,學生未對物流行業有充分的認識,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和提升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對此,要強化學生和教師的實踐學習工作,多多開展校企合作,增加師生的實踐經驗,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4.3完善國內物流管理專業的職業教育體系
目前,盡管我國有相應的物流師資格認證考試,然而其在社會的認可度相對較低,實質性較差,對學生就業意義不明顯。物流教育目的和宗旨仍然停留在學生的理論學習方面和實踐經驗積累方面,未充分認識到物流人才深造的意義,導致物流專業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和技術應用于實際工作之中。
5結語
如今,伴隨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成熟,對物流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苛,要求物流專業學生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有效的操作技能,畢業之后能迅速融入物流行業之中。由此可見,關于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改革,要立足于現代物流教育理念,從課程設置出發,穩扎穩打,突出課程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為學生創建多元化的實踐機會和知識拓展方式,從而培養出能在物流企業、電商企業等有所貢獻的高能力素養人才。只要保證物流管理專業的成功改革,才能推動我國物流行業的未來發展,從而使我國在國際經濟市場更具競爭力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曲大為,趙福政.“互聯網+”對高等院校教育改革芻議[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5,(03):16-17.
[2]孟賢軍,翟振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技術應用型大學轉型的思考[J].陜西教育(高教).2014,(12):95-96.
[3]李斐,黃明東.“慕課”帶給高校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高等教育.2014,(07):104-105.
[4]劉慶君,朱文奇,吳云勇.基于專業實踐課程外包視角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以沈陽工學院金融學專業為例[J].中國市場.2013,(37):64-65.
[5]段力宇.突出專業特色,與實踐相結合的實驗實訓教學模式探索———以我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學術界.2013,(S1):214-215.
[6]羅先鋒.課程“外包”項目的實踐與思考[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2,(01):37-39.
[7]鄭曉奮.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0,(05):41-42.
[8]胡愈,徐兆銘,黃含其.以培養目標統領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基于物流金融技術人才培養視角[J].湖南社會科學.2009,(06):127-128.
[9]苗雨君,邵明麗.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J].物流科技.2016,(09):91-92.
[10]劉宗喜.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高職物流實踐教學中的法律問題探討———以威海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物流專業為例[J].科技展望.2016,(25):94-95.
[11]王鵬飛.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轉型發展路徑探析———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J].物流科技.2016,(09):231-232.
作者:潘燦輝 單位: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物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