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優化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本文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發現多數院校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無特色,課程內容重復度大,引人設課現象嚴重,實踐教學環節薄弱,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對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優化
近年來,隨著物流業的飛速發展,許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紛紛設置了物流管理本科專業,這類院校基本上是由一些地方性專科院校合并組建而成,人才培養的目標多數定位為培養服務于地方經濟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由于該類院校在人才的培養上還處于摸索階段,往往習慣性的照搬照抄其它一些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導致了其在人才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設計上具有較大趨同性,無法培養出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因此無法服務于地方經濟。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各院校應結合地方的實際需求,對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導致課程體系設置無特色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地域特征明顯,因此在人才培養的定位中往往會涉及到服務地方經濟,所以,多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服務于地方經濟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但到底培養什么樣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人才具有哪些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沒有作出明確的回答。結果是是幾乎把物流的所有領域都作為自己的人才培養方向,因而它們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十分強調學科的完整性、系統性,而沒有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來設置課程體系。結果,培養的物流管理人才知識結構趨同,無法體現自己的辦學特色。
(二)課程內容重復度大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是課程名稱不規范,課程體系缺乏系統規劃,有些課程覆蓋面較寬泛,沒有合理設置先修課程與后續課程,導致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缺乏,還有些課程之間內容上的交叉重復非常嚴重,課程體系混亂。
(三)因人設課現象嚴重
多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是在缺乏專業師資或專業教師隊伍素質不高的情況下開設的,很多專業教師沒有從事過物流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為了使專業教師能夠勝任授課任務,在課程設置上,往往針對不同教師所能講授的課程來安排課程,而忽略了學生應該學什么樣的課程。這種因人設課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四)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既然培養的是應用型的人才,那么其培養的人才應具備更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目前,許多高校教學普遍偏重于理論傳授,缺乏實踐教學。有些高校雖設置了較多的諸如認識實習、學年論文等環節,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基本上處于無人管、無事做的狀態,難以真正的將所學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以應用。同時,由于物流管理專業設在文科院系的較多,實驗室建設經費短缺是常見的問題,很多普通高校物流實驗室建設滯后,導致實踐課程設置上處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同時,部分高校不能建立物流實習基地,導致物流專業學生沒有到企業實踐訓練的機會,校外實踐課程的安排也就成了泡影。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建議
(一)根據培養目標定位設置有各自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
地方本科院校應當將課程的設置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熱點、焦點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在課程的設置上有所側重,增強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從而突出自己的物流管理專業的特色,而且可以形成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差異化,有利于畢業生就業。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經濟發展的熱門行業往往急需大量的人才,因此可以拓寬學生的就業面,拓展就業渠道。一些知名院校,如北京交通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其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往往有所側重,如北京交通大學突出交通運輸與規劃、海事大學突出航海運輸和港口物流等,特色較為明顯,因此學生的未來發展前景十分明朗。
(二)強化課程導入的時間順序,確立相關課程的內容邊界
盡管所有高校開設的課程都是按一定時間順序開出,但開課順序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某門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所處的位置能否與其作用相適應值得重點關注,需建立起課程與課程之間的依賴聯系,如建立起先開課程、并行課程和后開課程之間的網絡圖。其次要確立課程的內容邊界。作為教材,編者通常強調課程內在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作為課程,它必須服從和服務于該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功能定位。因此,即便教材名稱與課程名稱相同,授課內容也不能按教材照搬。否則,會出現同一授課內容在多門課程中重復出現,或者應當講授的教學內容在所有課程中均未提及。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有必要進行系統化的教材體系建設和教學大綱的統一修訂。只有這樣,才能完善高校培養目標與教材知識體系相匹配,避免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重復現象。
(三)整合教學資源,優化師資隊伍
應用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是否真正得到落實,關鍵還在于是否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師資隊伍。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加強內部員工的培訓。以充分利用已有專業的師資力量,從而有效地滿足課程的講授工作。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體系的設置更多地考慮了培養學生的實戰性,這就要求教師們除了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實戰經驗,要求教師屬于“雙師型”的教師,教師要到企業去學習、考察,了解社會物流實踐,了解企業對物流人才的真實要求,以便更有針對性地準備教學內容。因此,應用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是否真正得到落實,關鍵還在于是否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具備“雙師型”素質的教師隊伍。要培養出實踐能力很強的物流管理本科應用型人才,學校要真正從改善師資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高度出發聘任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建立起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適應物流教育需要的師資隊伍。
2.聘請校外老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師資隊伍元素單一導致物流專業的發展步履維艱,為了培養多技能的學生,無妨從校外引進師資隊伍,聘請企業專業人才擔當相應課程的老師,或者從其他學校邀請領域專家授課。
(四)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和力度
高校在設置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時,要知識與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并重,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和力度,努力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理論知識豐富、操作能力強的物流專門人才。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一方面要立足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實踐教學內容能反映理論教學的重點;另一方面要利用計算機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數量分析技術等,采用實驗室模擬、現場調研、企業實際崗位實習等方式,盡量使學生置身于實際運作環境當中,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實踐教學方面,一些院校往往側重于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設備,讓學生進行物流軟件操作和物流情景模擬,而忽視學生在企業現場的操作實習。僅僅在實驗實訓室里進行實踐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利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通過現場教學,豐富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業務現場過程和一些物流設施設備有直觀的認識。
總之,物流專業的發展離不開高校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而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要以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系統性為基礎,所以,課程體系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建地方本科院在課程體系的優化過程中,應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和學校的辦學基礎和地方特色,在此基礎上設置專業課程,這樣既可以保證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擁有科學合理完善的知識結構,又可以塑造自己的專業特色,同時也為本校畢業生在就業時拓寬了空間,為社會培養了高層次的應用型物流人才。
作者:李興旺 金友良 單位:中南大學 湖南工學院
參考文獻
[1]孫海濤.我國中高級物流經理技能需求現狀分析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15):127-128.
[2]劉浩華.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基于“T”型技能結構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市場,2008(12):147-148.
[3]鄒龍等.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及實踐教學研究[J].中國市場,2007(36):126-127.
[4]荊浩等.普通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探討[J].物流科技,2010(1):138-140.
[5]李萬青.我國開設物流類專業的高等院校基本情況研究[J].物流技術,2009(5):95-98.
[6]金鑫等.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與分析研究——以吉林大學為例[J].學理論,2015(2):211-212.
[7]張紅麗.面向應用的物流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研究[J].物流科技,2011(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