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數智化下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總書記指出暢通區域物流大通道,推動區域物流大合作,打造城市物流大平臺,促進城鄉物流大融合是現代物流業引領區域協調發展的主攻方向。而打造城市物流大平臺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同城配送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本文以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配送作業管理》課程的教學實施為例,探討在數智時代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做法,并對如何使學生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探索進行介紹。
1教學整體設計
1.1開發學習任務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專業教學標準《高等職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的要求,通過對行業企業的深入調研明確了各細分領域的配送作業標準。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制定課程標準,根據電商企業配送作業的主要工作內容,以配送作業組織的難度為依據,由淺入深對課程進行重構,基于C(構思)--D(設計)--I(實現)--O(運作)的模式,以配送作業流程為主線,以企業實際項目為載體,以實際工作任務為導向,開發了商超配送、電商配送、即時配送和個性化定制配送等學習模塊,明確了各個工作過程的學習任務。同時,依據各平臺的數據結合調研結果,對學生的學情從知識基礎、能力基礎、素質基礎和個性特點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本課程的授課對象為順豐訂單班的學生,對順豐的操作系統有一定的了解,動手實踐能力和溝通協作能力較強,但自主創新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在短期的企業項目實踐中,養成了一定的勞動意識和服務意識,但缺乏職業榮譽感。
1.2確定學習目標
按照課程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依據學情分析,確定知識、能力和素養的三維教學目標,旨在讓學生了解配送的基本知識,掌握配送各核心環節的作業方案設計方法和操作規范;能夠結合虛擬仿真驗證結果和實操現場驗證結果優化調整方案,能通過團隊分工協作在真崗實境中錘煉技能,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創新思維的能力;在“探中做、學中做、拓中做”的過程中鍛煉品格、錘煉技能,強化精細之心、環保之思、統籌之謀、協作之能。
1.3多維教學策略
1.3.1“四庫四材”,導練真知
以校企共建的物流教學資源庫等“四庫”為學生摯畫專業知識版圖,其中物流教學資源庫的知識體系與物流管理專業國家標準對接,并結合職業技能等級的要求不斷完善和更新,以數字化云教材等“四材”為學生的知識學習護航,教學過程以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為主要“教材”,以自編活頁式工作手冊和自編數字化“云教材”為主要“學材”,數字化輔以物流管理“1+X”中級培訓教材和教師導學,為學生的知識學習和練習“精確制導”。
1.3.2“三師”護航,學練技能
任課教師100%為“雙師”,其中75%為工科背景,一人為高級信息系統分析師,教師團隊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本課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提供了保障。企業導師在順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工學交替崗位上為學生提供隨崗指導。特聘職業規劃師加入“三師”團隊,從學生的個體利益出發,結合專業知識和相關資源,為學生解決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職場問題,同時結合課程診改平臺采集的實習過程數據,為學生提供有關職業適應和發展方面的輔導、判斷、建議和解決辦法。“專業教師+企業導師+職業規劃師”的“三師”團隊全面為學生學練技能“保駕護航”
1.3.3真崗實境,磨練品格
順豐速運作為我校深度合作的智慧物流龍頭企業,在我校設立了1000平米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學生在完成各項任務的同時,將遇到的問題整理為改進意見反饋給企業導師,在錘煉技能的同時提升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4建構教學資源
1.4.1“四庫”促進“崗課證研”融通
專業雙師、企業導師、職業規劃師相互配合,開展市場需求及畢業生供給評估調研,基于CDIO理念協同開發教學資源。在長風網上建立了配送崗位教學資源庫、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與“1+X”教學資源庫和虛擬現實教學資源庫等構成“四庫”,促進崗課證研的深度融通。
1.4.2“四材”構建專業“百科全書”
自制《配送作業實務》云教材和《工作活頁手冊》,與《職業技能培訓教材》和《國家規劃教材》構成“四材”,以專業百科全書的形式在“三層次六環節”的教學模式中發揮作用。
1.4.3“五平臺”實現教學數字化
運用“3D虛擬仿真平臺+‘云班課’課堂管理平臺+云辯論互動直播平臺+課程診改平臺+模擬操作平臺”等“五平臺”,實時采集過程性學習數據,掌握學生行為狀態,根據智能化“人物畫像”清晰掌握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菜單化”方式制定數字化、差異化學習方案,以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效果的循環改進。
1.4.4“多場景”拓寬技能提升路徑
企業真實項目輔助勞動教育、共建順豐優選區域性配送中心(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市、省、國”四級競賽共學共長場景、博士創新站等“崗賽證研”多場景拓展,使得學生在“探中學、做中學、拓中學”的教學生態中實現學習目標的達成和技能的提升。
2教學實施過程
2.1教學過程
教學實施過程秉承“教為不教、學為學會”的理念,采用CDIO教學模式,創新了“三層次六環節”教學策略,在立體式教學資源的輔助下,專業教師+企業導師+職業規劃師的三導師團隊,充分發揮導學、助學、促學的作用,實現學生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的達成。課前探中做,通過自主探究和教師導學完成知識準備。學生利用“四庫”按照教師發布的導學任務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通過“五平臺”反饋的數據觀測學生測驗結果、系統仿真成績和方案設計進度來調整教學設計并準備教學設備及教具。課中學中做,通過“六環節”教學策略和教師助學攻破重難點。通過“學新知、仿操作、化技能、優方案、思總結、展成果”等6個環節的策略設計,按照認知規律將任務設計為“初階-中階-高階”的難度進階模式,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由點到線再到面,在教學中主要通過分角色承擔任務去完成,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充分感受合理分工呈現的練習效果,互助成長。課后拓中做,通過企業真實項目和教師促學完成教學成果轉化。借助物流社團,為常態化開展技能大比武,梯隊式培養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形成良好的以賽促學、以賽促研氛圍。借助生產性實訓基地,依據企業項目制定方案,由企業選取最佳方案并應用,達到真正的產教融合、社會服務的目的。借助“1+X”學習平臺,對本項目所對應的《物流管理職業技能中級證書》的項目三進行鞏固提升,同時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精進崗位操作,將“1+X”證書的實操考核點各個擊破。
2.2教學策略
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逐一突破教學重難點,通過“教師關鍵技術示范與操作、虛擬仿真反復試煉、企業導師隨崗指導、提煉口訣內化技能”突破“方案設計標準流程、基于實際任務的設計優化、技能操作規范步驟、實踐崗位的安全規程”的教學重難點。
2.3綜合評價
課程學習及評價建立在“崗-課-賽-證-研”五個維度逐層展開,采用:“專業教師+企業導師+職業規劃師”的三師團隊,結合“見習同事+同學朋輩+校外專家”等的多主體全景伴隨評價,在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下,構建了可評可測的全方位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五平臺”在課前探究、學習助力、課堂管理、仿真操作、課程診改等方面實現全過程管理,多維度綜合考評學生學習效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達到團隊成員共學共長的效果。采用:“過程性評價+成果評價”相結合,實時監測、為改進教與學提供數據。在“探中做”和“學中做”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拓中做”的渠道,使學生的知識學習、技能修煉和素養養成實現螺旋式上升,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教學效果
3.1職業榮譽感顯著提升
經過學習,學生掌握了行業新技術;能運用循環智能包裝箱設計包裝新工藝;能運用新方法完成配送路線優化任務,形成的路線優化小程序被企業采納;能運用軟件進行車輛配載方案設計并進行小組協作完成;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輪崗實訓中掌握了企業的新規范。能夠基于設計實踐進行反思,精益求精改進設計方案,訓練了良好的團隊溝通與協作能力,通過三導師的增值評價結果看學生的職業素質顯著增強。通過杭州高層次人才快遞小哥李慶恒和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快遞小哥羅明等榜樣的力量,不斷增強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在設計方案匯報評審中,獲得了企業導師的認可與好評,實現了能力目標的達成,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其中第四組同學開發的配送路線規劃軟件被企業采納,為企業帶來實際的降本增效,學生職業榮譽感顯著提升;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活動,逐步培養學生成為行業亟需的數智化配送管理人才。
3.2技能內化深悟力行
本項目以企業真實項目為主線,學生運用數字化技術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大幅增強了強國有我的使命感;教學內容與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和行指委技能大賽高度契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為校爭光的集體榮譽感;勞動教育的實踐場景和生產性實訓基地的輪崗實訓,讓學生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感受職業自豪感。結合全過程性的考核和評價,學生在組內和班內的排名實時更新,形成了敢為人先、力爭上游的學習氛圍。抓住學生學情優勢心理,提升學生學情劣勢技能,不斷的豐富新鮮事物、科技感強的設施設備應用于實踐,拓展技能應用場景,增加了任務多樣性和綜合性,實現了學習的跨越提升。
3.3“三力”顯著提升,碩果累累成績喜人
在“探中做、學中做、拓中做”的三層次六環節學習生態中“做”是核心,訂單班的班級性質、工學交替的學習形式使得學生有更多的鍛煉機會,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來自于會做的能力培養。“四庫四材五平臺+三導師”的助力,培養了學生不懼問題、迎難而上的品質,在學習能力、學習耐力和學習毅力上得到了提升。在本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同步參加了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委員會主辦的線上技能大賽,學生充分發揚了刻苦勤奮的優秀品質及良好的知識和技能,總獲獎率100%,其中一等獎獲獎率50%,物流管理“1+X”證書,一次考證通過率97.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多個百分點。
4創新特色
4.1產教共育急需人才
順豐速運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到課程體系建立,從師資團隊建設、到實訓項目研發,從企業標準輸出、到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全方位與我校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建立了合作育人體制機制,使得本項目貫穿的教學任務均為來自企業的真實任務。導師團隊創建了學習過程循序漸進、重難點清晰易懂的電商配送業務工作情境,根據順豐區域配送中心的工作內容與流程,結合行業發展現狀,有機融合課程思政,將工作項目分為一系列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工作任務。多場景教學貫穿“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規范”,實踐“五變五融合”培養路徑,提升“產教研學做”多平臺聚合高度。“變”課堂為實戰場景、教師為技術師傅、學生為企業學徒、教材為工作手冊、教學內容為工作任務,融行業標準、崗位實踐、企業文化、職業素養、課程思政、勞動教育于教學全過程。著力培養“知配送行業前沿動態、懂配送領域核心技術、會配送數智設備操作、精配送數智輔助決策”的“智慧+應用”高素質配送管理人才。
4.2立體式教學資源,保障“崗課賽證研”深度融通
職業規劃師、企業導師與專業教師配合,開展市場需求及畢業生供給評估調研,聯合智慧物流龍頭企業順豐、京東、百世等100余位企業導師,基于CDIO理念協同開發教學資源。在長風網上建立了配送崗位教學資源庫、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與“1+X”教學資源庫和虛擬現實教學資源庫等構成“四庫”,促進崗課證研的深度融通。自制《配送作業實務》云教材和《工作活頁手冊》與《職業技能培訓教材》和《國家規劃教材》構成“四材”,以專業百科全書的形式在“三層次六環節”的教學模式中發揮作用。運用“3D虛擬仿真平臺+‘云班課’課堂管理平臺+云辯論互動直播平臺+課程診改平臺+模擬操作平臺”等“五平臺”,實時采集過程性學習數據,掌握學生行為狀態,根據智能化“人物畫像”清晰掌握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菜單化”方式制定數字化、差異化學習方案,以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效果的循環改進。
4.3全員全程全方位,課程思政與勞動教育雙軌并行
打造創新教師團隊和企業團隊,將教師實踐經驗和科研資源轉化為學生專業認同和職業規劃,加強課程思政引領,挖掘典型案例,教師團隊參加教學技能大賽,獲得教學工作突出貢獻獎等榮譽,通過教師風采展示和師德師風建設,榜樣示范引領促進學生職業素養和道德風尚提升;設計并制作包含適應能力、工匠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在內的動畫短片學習素材60個,將高尚品德、廉潔、誠信、為民、大義的職業精神元素融入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結合企業短期實踐項目,周期性輪崗實踐,物流社團社會服務構建了勞動教育體系。以精細之心-揀選、環保之思-包裝、統籌之謀-路線、協作之能-裝載和新時代勞動價值觀貫穿整個教學項目。
作者:楊欣 高巖 華靈燕 單位:臺州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