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幼兒園語言教育網絡資源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的意識薄弱
首先,很多幼兒園教師固守于傳統語言教育習慣,沒有創新教育模式,喜歡對幼兒開展統一講授教學。例如,教師在上語言課《袋鼠媽媽》中,教師反復讀兒歌,幼兒只是機械地跟讀,沒有采用任何音樂,視頻,甚至圖片,也沒有讓幼兒發散思維去說,去思考。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幼兒自身語言的運用能力,也沒有為幼兒創設互相交流的良好情境,不利于幼兒語言的發展。通過與幼兒園老師的談話交流發現教師普遍排斥新的教學觀念,認同前人的教學經驗,對于網絡資源的認識比較薄弱,不習慣也不愿利用網絡資源,這樣會不利于語言教育活動質量的提高。
(二)教師對網絡資源的利用不徹底
通過對幼兒園教師的調查,發現教師只會在公開課中采用電教設備,搜索網絡資源。教師對于網絡資源的利用不徹底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師對網絡資源的選擇局限。教師認為利用網絡資源就是在網絡中尋找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圖片和語音故事,而忽略了其他資源:如視頻、音頻或語言教育網站。幼兒喜歡有生命力的東西,如果語言課經常讓他們聽故事或是看圖畫會讓他們產生厭倦的心理。其二,教師對已選擇的資源利用程度較低。教師選擇了網絡圖片和語音故事,然后在授課過程中借助圖片進行教學,讓幼兒觀察圖片,說說圖片上的內容,或者是比較圖片之間的異同,這兩種活動都比較死板,沒有活力。在語音故事上,教師也只是單純地放送。教師在利用圖片或者語音故事等資源時忽視了資源的衍生物。比如利用圖片說故事,可以衍生為根據故事繪畫圖片;反復聽取語音故事可以衍生為故事連連看等。教師要發揮聰明才智,設置多樣化、游戲化和情景化的環節以達到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目的。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濫用網絡資源
幼兒園教師在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語言教育活動時還存在濫用網絡資源的問題。通過調查,有的教師認為,在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便利實施語言教育活動。因此無論是談話活動、故事講述、聽說游戲、文學作品講述等形式,教師都尋找大量網絡資源。比如在談話活動“我的夏天怎么過”中,教師首先給幼兒欣賞了大量與夏天相關的圖片,從游泳到夏令食物,從北國之春到炎熱海南。之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夏天是什么樣的談話。接著教師又播放了幼兒游泳、吃西瓜的視頻,此時幼兒非常興奮熱衷于分享自己的夏天經歷,導致全場失控??梢?,網絡資源雖然能有效吸引幼兒的興趣,但是大量無序的圖片和視頻給幼兒帶來過度的刺激,同時偏離了教學目的。其實談話活動是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引導幼兒學會傾聽并通過教師提問的藝術鼓勵幼兒勇于表達的活動。因此在這類語言活動中,網絡資源可以作為線索穿插在整個活動中,但是過量的網絡素材只會喧賓奪主。
二、網絡資源在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有效利用
當前幼兒園中可以應用的網絡資源主要是一些幼兒教育網站,主要包括中國幼兒網,中國兒童資源網,中國學前教育網等,這些教育網站為幼兒教師提供大量的繪本課件、音樂視頻資源、教學設計等網絡資源以及在線交流平臺,幫助教師開展生動有趣的語言教育活動。
(一)利用網絡資源準備語言教育活動
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一切新鮮的東西,都能引起幼兒極大的注意,使其產生濃烈的興趣和表達欲望,因此在準備教學活動時,要體現新。教師首先在互聯網上搜集資料,下載相關的視頻,音頻,文本等內容。其次在幼兒園所建的網絡平臺上,同幼兒園里的優秀教師進行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備課任務。最后是教師將備課結果存于幼兒園的資源庫,以便所有教師隨時使用。例如,在繪本教學《老鼠娶新娘》中,老師備課時就根據故事內容先查找已知的站點,利用關鍵詞老鼠、風、墻、貓等查找資料,并采用正確的方法,上網下載圖片、風聲等背景音樂或者視頻,選好相關的材料。然后在幼兒園博客上與小班的老師一起分享資料,一起討論如何在課件中插入這些資料,最后可以將共同合作完成的課件展示在幼兒園的主頁上。
(二)巧用網絡資源進行語言教育活動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視聽結合的整體特點,創造一種積極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幼兒融入特定的學習氛圍中,增強語言活動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王飛云,2013)。比如,在語言故事教學《沒有牙齒的老虎》中,老師初次欣賞時只展現一只威風凜凜的大老虎,配以老虎的吼聲,瞬間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在分段學習時,先讓幼兒觀察圖片,根據圖片說故事,而后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再進行糾正,點擊圖片幫助幼兒進一步觀察分析。當幼兒表達不清時,將屏幕內容重復演示,從而更好地讓幼兒理解整個故事,做出推理判斷,得到保護牙齒的主旨,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在活動最后階段,幼兒的注意力沒有剛開始那么集中,老師此時可以播放從網絡上下載的有對話聲效和動態畫面的多媒體課件(賀芬芳,2011),這樣既可以再次激發幼兒的熱情和關注,又能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利用網絡資源擴展語言教育活動
豐富多樣、快捷方便的網絡資源可以在課后拓展幼兒語言學習空間。教師可根據授課內容搜集并篩選出優質資源,上傳到班級交流群供家長選用。比如繪本故事教學《一根羽毛也不能動》中,教師可以將繪本制作成PPT幻燈片或者PDF文件上傳到網絡上供家長下載閱讀。同時也可以將故事發散內容如游戲《一二三,木頭人》和音樂《熊和木頭人》上傳到網絡。這樣家長既可以了解幼兒的學習內容,也可以在空余時間帶領幼兒邊讀邊游戲邊聽音樂,已達到鞏固并深化課堂教學內容的效果。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創設語言資料庫,將自己在網絡平臺上搜集的資料上傳,同時發動幼兒家長進行資源搜集,以達到豐富資料庫的目的。
三、利用網絡資源實施有效語言教育活動的注意事項
網絡資源在幼兒園中應用廣泛,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網絡資源進行語言教學。為了實現《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幼兒語言教育目標(李季湄和馮曉霞,2013),在網絡資源運用中,教師也要注意一些事項。
(一)注重網絡資源篩選,避免信息超載
網絡資源已經成為教師進行教學的資源庫,教師可以隨時搜索并利用網絡教育資源進行教學(李季湄和馮曉霞,2013),但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能合理運用網絡資源。雖然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自由選擇圖片、音視頻文件、優秀課件等教學資源,但是面對龐大的網絡資源,教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有時甚至不能找到所需要的學習資料。因此教師要學會對大量原始網絡資源進行評估和篩選,排除不需要的資源,以精簡網絡資源的使用量(白利霞和張海靜,2009)。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獲取信息的能力,注意選擇網絡資源,避免資源超載或信息不足。如繪本課程《猜猜我有多愛你》中,一些教師為了體現網絡資源的豐富性選擇了繪本音頻、反映母愛的視頻等,較多的音頻視頻反而會模糊課程重點,削弱教師影響力,分散幼兒注意力。教師只需選擇PPT繪本課件以及朗讀伴奏音樂。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以及適時的發散擴展足以打動幼兒。除此之外,教師要學會借助搜索引擎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資源,提高搜索效率。
(二)體現因“文”施教,注意量度適中
網絡為幼兒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會提高活動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不當的網絡資源,則會適得其反。例如,在語言課《鼻子先生去散步》這一課中,很多教師會上網查找一些圖片,利用這些圖片進行教學。但是有時候,采用過多圖片則會影響幼兒。首先,幼兒會被過多圖片所吸引,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就無法繼續進行語言教育活動;其次,過多圖片會限制幼兒思維的發散,從而失去想象的機會,這樣反而不利于幼兒語言的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網絡優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高幼兒語言發展能力,網絡資源的運用要因“文”施教,根據語言教育活動內容的不同來尋找契合點(胡芳,2012),適時適度,不宜過量。
(三)發揮幼兒主動性,重視思維發散
隨著網絡資源重視程度的提高和應用范圍的擴展,教師需要注意運用網絡資源讓幼兒從被動的接受刺激轉變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林麗麗,2011)。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所出現的各種行為,不是被教師強制執行的,而是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主動自然地發生。比如在小班語言活動《不會洗手的小河馬》中,教師在故事講述之后播放了若干小河馬洗手過程的視頻,這些視頻的目的并不是展示小河馬不會洗手,而是通過幼兒的思考,討論指出小河馬錯誤的洗手方式從而引導幼兒得出正確的洗手方式并在下次洗手時自覺遵循。利用網絡資源實施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是一種憑借現代信息科技技術,以網絡為媒介,結合幼兒自身興趣,進行自主學習的方式。強調幼兒主動探索,自主發展,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與家長共同促進幼兒語言學習。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較傳統教學而言,更具有豐富性和靈活性。如何利用好網絡資源,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和辦法,從而豐富幼兒語言學習環境,改進和完善幼兒語言教育仍是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作者:王陽 單位:安慶師范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