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探究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問題和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現在網絡信息越來越泛濫,加之我國目前還未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管理政策法規,使得高校大學生很容易受網絡上負面信息的影響,因此為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高校需對網絡思政工作管理工作予以重視。本文主要就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問題展開研究,文章中首先介紹了高效網絡市政工作管理體制的基本情況,然后介紹了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最后介紹了完善高校網絡思政工作體制的創新手段。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政管理體制
一、高效網絡市政工作管理體制基本情況
伴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生活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普及,其影響力已經遠超傳統媒體,尤其對思想觀、價值觀及人生觀處于形成期的現在年輕人來講,其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高校也是如此。根據調查顯示,到2018年止,我國網民人數達到6.8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49.4%,并成為全世界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高校作為大學生集中“陣營”,擁有龐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隨著信息化設備的大量普及,使得人們在獲取資料信息、學習及交流等方面突破了時間及地域的隔閡,信息獲取途徑、渠道更加便捷,信息搜集速率也變得更加快捷。在當前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視的背景下,高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也提上日程,因此網絡思想政治管理逐漸形成。而網絡思政管理工作開展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網絡思政管理體制,因此需對相應的運行機制、人員結構及組織形式等進一步完善下來。第一,在組織結構方面,負責網絡思政管理工作的組織主要包括學工處、團委、網絡管理中心等。人員構成包括:思想管理部門成員、網絡技術人員及各院系政治老師和輔導老師。運行機制方面,思政部門需負責對下屬各部門統一管理、指揮和領導,確保思政管理工作順利展開。
二、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當前,由于網絡思政管理不當導致社會上各種負面事件在網絡上頻頻出現,因此高校對學生網絡思政管理工作也開始予以高度重視,希望借助于網絡思政管理工作來正確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如有的高效專門為學生建立網上黨團組織和校園網絡。但這些工作并未取得理想效果,網絡上負面信息、事件等依舊不斷冒出。對此,筆者就該問題分析后認為,目前高校網絡思政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人員工作理念有待加強等問題。雖然高校對網絡思政管理意識初步形成,但并未將思政工作與網絡影響完全融合,使得最終效果并不理想。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存在的問題
首先,思政工作隊伍采用分流而治的策略,并未通過合作去解決問題。傳統思政管理工作中,政治輔導員、班主任、授課教師以及校團委等屬于主要實施者,他們均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水平,并經嚴格選拔后加入到管理隊伍中,對傳統思政管理工作能夠很好的處理。但實踐中卻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這些人對信息及互聯網技術掌握較少,無法熟練操作計算機設備,資源信息搜集能力較差。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在互聯網上所投入的精力和時間較少,且利用互聯網傳播信息的技能較差,在互聯網及信息方面均處在劣勢地位。雖然這部分思政管理人員均具有較高的思政素養以及學歷水平,但當其參加工作后若不注重對新知識、新技能加強掌握,以及不注重獲取新的信息搜集渠道,那么其政治敏感性則會逐漸下滑。
第二,管理觀念未能與時俱進的更新。不能及時掌握并適應信息技術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改變。在虛擬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自由發揮的進行信息和信息選擇。青年學生處于熱血沸騰的階段,說話、做事缺乏理性,而虛擬的網絡環境剛好為學生提供釋放自我的平臺,學生可借助該平臺自由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很多高校開設了網上教務,并為學生提供網上評教功能,學生可借助網絡平臺對教師點評。在虛擬平臺下,師生之間能夠平等對話,甚至學生還可以對教師提出意見,這是信息網絡時代下高校教學民主性、平等性的體現。不過如果不加以約束,勢必還會造成負面影響,甚至造成嚴重后果,使得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處于被動局面。
第三,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者有待提高其對網絡信息的鑒別、管理、分析能力和政治敏感性。互聯網具有虛擬性特征,由于無法對互聯網上所信息做到有效管理,再加上我國目前有關網絡安全管理相關政策、法規等尚不完善,以至于信息造謠、散布者沒能予以嚴懲。現在多數年輕人都喜歡了解政治信息,且希望自己獲得別人關注,進而在網絡上大肆散布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辭。高校學生一方面缺乏政治素養,另一方面自我觀念嚴重膨脹,再加上互聯網為每個人提供了免費接收、散布信息的虛擬環境,使得學生極易受負面網絡信息的影響。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者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和政治觀,但實踐中卻發現,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其自身缺乏相應知識和經驗,更不用說引導學生。
(二)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思政管理體制比較明確,并由政教務、學工處、組織部、黨委及教學部門等共同組成思政管理部門,這些成員由于與學生接觸角度不同,因此思政管理途徑和方法也不同。而伴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傳統各部門對學生思政分開監管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這些部門由于職能變化不明確,且分管工作太過明確,導致監管出現出現嚴重分割,以至于思政管理工作中出現諸多漏洞。對于突發事件處理方面反應能力較差,再加上學生在網絡終端技術上的便利性,使得他們在話語權上占優勢。學生可借助于博客、網站、微信等進行信息傳遞。若學校對這一類事情不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話,那么很容易導致一些問題發酵成群體性事件。而通過做好對網絡信息處理及監管工作,有助于對學生思想動態明確了解,并深入了解學生需求,及時將突發事件遏制,避免事件發酵。若一味沿用傳統的思想政治管理措施,不僅效率低,且難以對網絡突發時間及時解決,最終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三、完善高校網絡思政工作體制的創新手段
(一)建立網絡思政管理的專職部門
為適應網絡的高效性,并加強對學生的監管工作,快速、有效的對學生所關心問題作出反應,保證上級規定、精神等順利落實,則需構建專職網絡思政管理部門。第一,構建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主要負責在媒體平臺或者校園網絡上定期學校方面信息,并深入解讀學校精神和政策。在面對突發事件處理時,及時公布官方信息,避免造謠,從而避免事態進展。第二,統一規劃信息渠道。不論學校黨委還是教師、輔導員,如每個人分開公布信息,則會造成信息沉余現象,并導致信息公信力降低。因此,有必要對信息渠道統一起來,以便學生及時了解官方信息。第三,針對網絡突發事件建立相應應對機制。針對群體性事件一定要保持高度敏感性,思政管理員及時下達相應的工作職能,并針對網絡突發事件建立應急預案,尋求正確疏導突發事件的渠道。第四,與周邊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就校園網絡監管系統開發及構建一同探討,推動思政管理工作開展。
(二)培養網絡思政管理工作隊伍
面對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思政管理人員一定要做好對網絡信息鑒別、處理以及學生管理等工作。因此,高校一定要組建一支具有較強實力的網絡巡視員、評論員及輔導員隊伍,從而將網絡輿論及思政管理主陣營及時占據。而在建設該隊伍時,一方面,要有過硬的政治要素。所選擇的隊伍成員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較高的政治素養、較高的思想覺悟和正義感等,并在長期工作實踐中逐漸獲得學生的信任。另一方面,高校還需加強對該團隊培訓工作,以提升其信息技術運用水平、信息鑒別能力、思想政治管理水平、突發事件敏感性,并努力將該支隊伍發展壯大,使學生對這種管理方式逐漸適應。
(三)創建網絡思政工作標志性欄目
在當前信息泛濫時代下,每天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很容易使學生迷失自我。因此,當前網絡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如何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下增加對正面信息的關注度。學生不論是上網還是收集、過濾信息等,都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因此使得實際應用中學生對思政網絡關注度普遍較低。因此,有必要建立其品牌性和標志性的欄目。第一,做好對校園貼吧或BBS方面管理工作。因此這些都是學生關注度最高、使用最頻繁的網站,因此很容易做到將思政加以引導,并建立其標志性欄目。比如,北京大學生的“北大末名”、清華大學的“水木年華”等BBS,通過屏蔽不良信息,并正確引導輿論導向,使其達到思想政治管理的目的。第二,鼓勵學生多參閱紅色網站(如:共產黨先鋒網),有助于其政治敏感性提高。鼓勵并組織學生在這些網站及論壇上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其受到積極、正面思想的熏陶。另外,校團委和校黨委如果在條件允許下也可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站,針對學生多熱衷的話題表達觀點和意見,以達到正確引導學生思想的目的。其中,典型的網站有北京大學的“紅旗在線”、清華大學的“紅色網站”等。基于團支部和班級,也可建立專門的網絡形式團支部和班級,敏銳洞察學生的思想動態。使網絡監管工作在學生日常方方面面均涉及進來。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互聯網這一虛擬平臺為高校學生信息獲取及提供免費渠道,加之目前我國關于網絡安全管理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使得大量負面、極端、虛假信息在網絡傳播,很容易對當代大學生思想觀、政治觀、價值觀產生誤導。因此,高校必須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加強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建設,嚴格監管網絡信息傳播內容,并通過互聯網對學生思想正確引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明.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的問題與創新[J].長江叢刊,2020(16):181+184.
[2]孔濤.關于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的問題探討[J].長江叢刊,2020(10):183-184.
[3]侯小潔.高校網絡思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1):167.
作者:張瑤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