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病理網絡管理系統對病理報告流程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病理網絡管理系統為病理診斷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臺,但相關報道較少。文中通過對某院病理報告發出的時間統計分析明確病理網絡管理系統對病理報告流程優化作用。方法將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病理科2012年33696份與2017年的41535份病理報告發出時間進行統計,考察該系統對病理報告流程包括病理標本簽收、信息錄入、技術制作、報告書寫、取圖等方面的影響,并針對2012年單站點工作模式與2017年多站點工作模式病理報告不合格率進行比較。結果2012年門診病理報告3日內發出17779份(96.2%),住院病理報告5日內發出14590份(95.9%);2017年門診病理報告3日內發出22271份(97.5%),住院病理報告5日內發出18347例(98.1%)。2012年病理報告不合格率為5.69%,2017年為1.93%。結論病理網絡管理系統使用后規范了病理工作操作流程,縮短了工作人員的勞動時間,提高了病理報告的質量,為病理質量控制提供客觀依據。
[關鍵詞]病理網絡管理系統;病理報告;流程;影響;質量控制
0引言
病理網絡管理系統圍繞病理標本檢查工作的整個過程,包括病理標本登記、取材信息錄入、標本制作[1]、蠟塊及切片信息登記、診斷內容錄入、取圖及報告單發放等。該系統為病理診斷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臺,同時也在病理工作的各個層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明顯提高了病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務,但相關報道較少。本文對病理網絡管理系統對病理報告發出的時間影響進行客觀的評價,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收集南京總醫院病理科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41535份病理報告,標本內容包括婦科宮內膜,宮頸Leep刀切除標本,胃、腸、支氣管、膀胱鏡及前列腺穿刺檢查標本,聲帶、鼻咽部組織,門診手術標本(包括全身各處的皮膚包塊、囊腫和淋巴結等組織),有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甲狀腺和乳腺等器官的組織標本。與2012年未使用條形碼前病理報告發出時間以及病理報告不合格率進行比較。
1.2方法
1.2.1病理診斷流程
2012年病理網絡管理系統是單點式服務,只能管理者一人使用,而2017年病理網絡管理系統操作可以全科多站點進行,并且與醫院網絡連接。
1.2.2病理報告時間查詢流程
將2017年所有的病理報告按自然順序號逐一在病理網絡管理系統中進行查詢統計,并記錄。病理診斷報告所需時間為自標本收到開始到最后電子簽名為止所用的工作時間(雙休和節假日除外)。將存在無臨床診斷、無病史、無申請醫師、無年齡、無部位以及無姓名的報告認定為不合格病理報告。
2結果
通過對2年所有病理報告發出時間的統計,結果顯示2017年門診與住院病理報告發出時間明顯比2012年縮短,門診病理報告3組內發出率及住院病理報告5日內的發出率均有提升。此外,2017年使用多站點工作模式后,病理報告的不合格率明顯下降。
3討論
病理標本數量逐年增多,病理報告的質量要求不斷嚴格,這對病理網絡管理系統的流程和質控提出了高標準和嚴要求。臨床科室或門診給與病理科檢查標本,而病理科返回它們相應的病理診斷報告內容,流程包括標本接收與固定,信息錄入,取材,組織處理,包埋、切片、HE染色、閱片、診斷與書寫報告、取圖、報告分發。如果以上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病理報告的時間,結果,質量,甚至導致醫療糾紛[3]。由于病理標本檢查的特殊性決定了流程的不可逆性,流程環環相扣,極小的失誤都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后果,因此規范化的流程和質量控制是病理報告最基本的保證,要求病理報告的每個流程都要做到精準。病理網絡管理系統對病理報告的優化作用:①標本送到病理科后,技術員直接掃描標本袋上的條碼,條碼為此標本的唯一標識條碼,內含患者的基本信息、標本名稱、部位和手術所見等相關資料。通過掃描條碼,既加快了進程,節省時間,又減少了失誤,避免了醫療糾紛。這一病理標本接收流程明顯提高了病理報告的質量。②醫師取材的同時口述,技術員把有關取材標本的描述輸入病理網絡系統內,避免發病理報告時醫師和技術員的重復勞動。③病理醫師登錄系統進入報告管理,根據切片上的病理號從病理網絡管理系統內調出此患者的信息,醫師邊閱片邊輸入相關診斷內容并取圖,不需要專職技術員輸入病理報告的內容,減輕技術員的負擔。④病理科網絡管理系統與臨床醫師工作站系統連接,實行多點工作站的形式服務,臨床醫師可以第一時間閱讀報告內容并打印,這是臨床科室醫師最受歡迎的模式,減少了等待的時間,醫師可以盡快給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患者早治療,早出院,提高了醫院的周轉率。本文統計標本在病理科檢查報告發放時間,可以客觀評價病理網絡系統對病理報告流程的影響,通過常規技術流程管理,可實現工作流程化,規范化,重要的技術流程節點可以記錄操作人及操作時間,能夠留下痕跡,實現可溯源性。病理流程時間節點記錄包括:第1起點為送檢標本的登記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流程起點;第2個時間點為取材結束的時間;第3時間點為通過掃描蠟塊的二維碼,并自動記錄包埋時間;第4時間點為通過掃描切片二維碼,確認切片時間;第5時間點為記錄染色結束時間;第6時間點為記錄報告審核醫師,報告簽發時間。由于標本檢查環節多,流程長,出錯機會也多,所以使用病理網絡系統可以優化整個病理報告的流程,使得工作流程高效,真實,具有流程化,便捷性,可視性。網絡系統對病理報告的各個工作環節影響很大,使用后明顯縮短了報告的時間,提高了效率和質量,但仍然有部分病例因為病理科和臨床科因素延遲了發報告的時間[5],其中病理科因素中,最常見的原因為免疫組化染色(一次或兩次以上),臨床科室原因中,最常見為臨床病史不填或填寫不詳細。基于病理網絡管理系統的檢查流程為進行性跟蹤管理[6],病理標本檢查通過科學合理的流程改進,確保標本檢查過程的準確無誤及結果反饋的快速直捷,規避了傳統標本處理過程存在的安全問題,有效避免了差錯事故發生。掃描條形碼接收標本,對標本身份進行識別的同時,系統能夠自動記錄標本的相關信息,節省了醫護人員手工記錄標本送檢信息的繁瑣的過程和時間,條形碼的惟一性保證了病理標本的準確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多站點工作模式使用后,上級醫師可以隨時了解和監控初級醫師的診斷內容,并進行修改,保證了病理報告的質量。由于信息傳遞由系統自動運行,減少了人員的手工操作,避免了失誤,減少了差錯。電子申請單[7]、病理診斷結果報告單、患者的基本信息都可以直接從醫師工作站讀取,減少了醫師手工書寫相關內容的過程。病理報告作為重要的醫學文件,由病理醫師簽署后提供給臨床醫師或患者,在臨床診治方面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醫師在選擇治療方案,判斷臨床治療效果,推測腫瘤患者的預后等方面已成為不可替代的證據性文件[8]。因此,加強病理報告的質量控制管理,優化流程,是病理科保證病理診斷報告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的基本標準,也是病理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件大事。
【參考文獻】
[1]周建云,何松,陶玉,等.應用JD病理網絡管理系統改變常規病理制片工作模式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14,21(2):201-202.
[2]許棟,丁寧,王國斌,等.六西格碼法在優化病理流程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14,34(12):23-25.
[3]蔣麗萍.醫療糾紛的法醫病理鑒定20例回顧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6,59(3):11914.
[4]陸珍鳳,顧曉燕,夏春,等.33696份病理檢查申請與診斷報告單的質量分析[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26(8):841-843.
[5]陸珍鳳,夏秋媛,夏春,等.病理診斷報告延遲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30(6):701-702.
[6]陸珍鳳,杜軍,夏春,等.病理網絡管理系統的新形式[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7,30(4):418-420.
[7]章丹,張曙光,陳皇宇,等.等級評審中的醫院病案管理工作[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4,27(3):295-298.
[8]肖彥增.病理科的各種“安全”不可忽視[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7):2062-2064.
作者:陸珍鳳 汪小霞 夏春 吳波 石群立 周曉軍 印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