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網絡安全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網絡的普及和廣泛運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內容和模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要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既要辯證對待非主流社會思潮在高校的傳播,也要不斷提升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管理水平。
[關鍵詞]網絡安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
在網絡安全背景下,要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就要理性鑒別各種非主流社會思潮,旗幟鮮明地批判不良社會思潮,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不斷提升高校意識形態網絡陣地管理水平,擠壓不良社會思潮網絡滲透的生存空間和可能,進而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
一、理性鑒別各種非主流社會思潮
思想文化的多樣性反映了人們精神世界和個性需求的差異性,這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社會思潮總是以各種形式存在于各個歷史時期,改革開放以來,多元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的涌入打破了長期以來主流意識形態的一元主導地位。歷史事實表明,對待各種非主流社會思潮與主流意識形態爭奪話語權的情況,不能簡單地全盤否定,也不能矯枉過正,完全排斥和堅決斗爭的方式不僅不能起到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效果,反而會激化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矛盾和對立,誘發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紛爭。從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特點來看,青年大學生對脫離社會現實的理論并不太感興趣。非主流社會思潮之所以在各大高校有傳播的環境和土壤,就是因為這些社會思潮背后所折射出來的社會現實問題迎合了大學生的某些獵奇心理和求知欲,也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他們思想的共鳴。因此,要正確處理各種非主流社會思潮和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需要從客觀存在的社會現實問題入手,注重分析非主流社會思潮背后的理論邏輯與價值取向,引導青年大學生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透過非主流社會思潮折射出的社會現象看本質,掌握理性鑒別非主流社會思潮的方法。另外,各種不同非主流社會思潮反映了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鑒別非主流社會思潮既需要批判和繼承,又需要吸收和借鑒,要辯證分析非主流社會思潮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引導非主流社會思潮中的合理因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以此來完善主流意識形態,不斷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的創新和發展。
二、旗幟鮮明地批判不良社會思潮
對各種非主流社會思潮加以引領和價值整合,有利于促進主流意識形態的不斷揚棄和發展,有利于豐富社會主義文化,但其中的不良因素有可能使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受到威脅,在社會生活層面則體現為精神污染嚴重、喪失理想信念等等。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各種非主流社會思潮不斷涌入,在意識形態領域形成“一元主導、多元并存”的格局,但是每一種社會思潮背后都有所代表的利益主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意識形態之間紛紛開始爭奪話語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受到威脅。形形色色的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者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丑化英雄人物,給黨和人民抹黑,鼓吹,加之當前共產黨執政面臨“四大風險”和“四大考驗”,多重因素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對于涉世不深的青年大學生來講,極易導致其逆反心理和畸形人格,在不滿、憤懣、失落、迷茫中隨波逐流。不良社會思潮背后總是隱藏著某種價值觀念的輸出和滲透,甚至暗含某種政治圖謀。對于錯誤的、反動的社會思潮,我們要針鋒相對進行批判,在事關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則的大是大非問題面前要敢于發聲、主動亮劍。
三、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
要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就必須增強馬克思主義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對多元社會思潮進行有效整合,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前提下,與各種非主流社會思潮進行平等對話,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對積極的社會思潮要積極引導、支持保護,增強我國文化思想活力,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對錯誤的社會思潮要堅決遏制和反對,固守意識形態陣地;對中性的社會思潮要理性分析其受眾和利益主體,積極引導其思想走向,防止由中性走向消極。主流意識形態要立足于各種非主流社會思潮背后折射出的現實問題,引導人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決現實問題,以滿足群眾的期盼,切實發揮引領作用。
四、建立高校專業化網絡監管工作隊伍
境內外“三股勢力”利用網絡兜售西方政治觀點、價值取向的政治圖謀從未改變,妄圖打著“人權、民主”等幌子大肆歪曲黨的歷史和攻擊社會主義制度的網絡噪音也時常出現,對網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形成沖擊,亟須建立專業化的網絡監管工作隊伍以加強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一方面,進一步落實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需要完善的網絡管理制度,高校黨委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明確黨委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和各黨支部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各級黨委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守組織紀律和宣傳紀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各級黨委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高校網絡意識形態的監管和正面引導。要配合相關部門開展陣地清查,確保電腦、手機、移動存儲介質、QQ空間、微博、“朋友圈”等不留死角,通過技術手段阻斷不良信息進入高校,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要時時關注網絡信息,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及時對網絡上出現的錯誤言論予以批駁和糾正,凈化網絡環境,傳遞黨的聲音,形成一支網絡意識形態強軍,確保高校正確的網絡輿情導向。此外,建設一支政治過硬的網絡管理隊伍。要及時占領網絡陣地制高點,打贏抵御網絡意識形態滲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必須加強自身網絡技術的研發和管理,建立健全科學排查和網絡預警機制,確保高校網絡空間的安全。
五、完善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
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快速、便捷等特點為互聯網思政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也為互聯網思政工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生動的素材,完善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對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首先,樹立網絡陣地意識,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青年大學生實際,通過網絡宣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網絡輻射力以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感召力、影響力和說服力。將理想信念教育、知識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加強與大學生的情感溝通,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親和力。其次,尊重教育對象主體性,加強“兩微一端”建設。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一種單向灌輸,很難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會引起被教育對象的反感和失去學習興趣。而在“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以校園網站、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為思政教育的工作載體,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進行學習,有針對性的闡發自己的觀點,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參與。“線上+線下”教育方式為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供了有力支撐,有利于網絡意識形態教育載體的多元化發展和增強教育成效。再次,豐富載體建設的內涵,不斷開創“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立足大學生實際,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建設,解決大學生困惑,體現“精準化”個性需求,滿足大學生需要,是不斷完善載體建設的客觀需要。
六、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
在全媒體時代,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曾經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要站在國家安全的高度,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首先,為青年大學生全面普及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相關知識。面對形形色色的網絡信息和敵對勢力的“糖衣炮彈”,青年大學生一旦失去辨別力就極易受到蠱惑。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的隱蔽性、交互性和快速性等特點,青年學生在自由表達自我想法的同時因為辨別能力不足,很容易陷入敵對勢力精心設計的陷阱之中,網絡水軍、網絡噴子時?;钴S于各大網站及論壇,甚至會有一些網絡道德失范的言行發生。基于此,為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需要通過網絡安全講座、知識競賽等方式,使青年大學生牢固樹立網絡法治觀念,為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提供保障。其次,增強青年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意識。通過必要的宣傳教育使大學生認識到“網絡不是不法之地”之后,還要注重有意識培養大學生在正確處理和整合分析網絡信息方面的能力,通過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幫助青年大學生理性辨別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不斷提高青年大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能夠透過現象解讀網絡信息背后的真實含義和動機。綜上所述,網絡安全在意識形態安全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格局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已由傳統媒體轉向了網絡,網絡已然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沒有硝煙的主戰場。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務必牢牢把握網絡安全的特點,從主體、客體、機制等方面加以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4-25.
[2]張春艷,韋子平.新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路徑探析———基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視角[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9).
[3]王玉鵬,李鑫.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建設路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8-20.
作者:戚良釗 單位:新疆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