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未來發展趨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年金在我國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總結企業年金基金十余年來投資的經驗得失的基礎上,對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未來市場化的投資運作提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企業年金;投資;趨勢
自2014年國家企業年金相關管理辦法的實施,2005年8月第一批企業年金管理機構獲得牌照,2006年第一支企業年金計劃開始投資運作,到2017年已步入第12個年頭。隨著企業年金規模的日益擴大以及職業年金進入市場化投資運作階段,未來企業年金基金的市場化投資運作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作中仍存在的問題
(一)長期性質的企業年金基金短期化管理
目前,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合同比較普遍的三年期限,較少的還存在一年期限。這導致投資管理人難以做出有效的長期投資安排。同時,投資管理人的考核也趨于短期化,投資管理人每個年度考核結束后都有可能發生變更,無論是變現還是更名過戶,都可能給委托人帶來一定的轉換成本。對于企業年金來說,這樣一筆龐大的長期資金,完全可以拿出一定比例來做長期投資,追求較高的收益,但短期合同導致投資管理人無法追求長期收益最大化,使委托人和收益人的利益收到影響。
(二)在基金投資方面,我國金融產品種類相對匱乏,投資渠道不合理,投資收益不佳與投資風險并存
一方面,企業年金基金大部分用于存銀行,賣國債,在國家連續降息的情況下,投資收益較低;另一方面,由于資本市場規則不健全,運作程序不規范,一些企業委托金融機構運營,運行風險不可避免,職工利益難以得到保證。
(三)以投資組合為主的管理無法充分發揮投資管理人的差異化優勢
目前,絕大部分委托人都是把繳費資金劃給投資管理人,每個投資管理組合的投資政策都是相同的。這種做法看似公平,但由于不同投資管理人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是不同的,這就存在一定的收益率洼地,導致投資收益流程被平均化
基于過去十余年的實踐,企業年金投資未來在以下幾個方面可能需要進一步嘗試創新。
(一)進一步加強企業年金與資本市場的結合
企業年金的基金積累制度決定了對其進行資產管理的必要性。作為負債資金的補充養老保險基金對投資的安全性要求甚高。因此需要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為企業年金的基金營運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增加投資收益,降低投資風險;同時,也要利用大量補充養老保險基金進入資本市場保值增值的契機,實現資本市場自身結構的調整和效率的提高,使其運作與管理技術日趨成熟,從而使企業年金與資本市場形成良性互動的關系。
(二)積極鼓勵個人投資選擇
不同性質的年金基金,選擇支配權應不同。對于企業年金,企業應積極鼓勵個人投資選擇,以減輕企業委托人的決策壓力和管理責任。企業年金管理機構應配合委托人做好投資者教育,引導個人做出合理的投資選擇。應該說我國社會也具備了個人選擇企業年金投資基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全面炒股(股票開戶人數達到2.38億)、全民理財(銀行理財規模突破40萬億元、公募基金規模突破7萬億元),存款已不是老百姓唯一的投資理財渠道。企業員工個人如果要選擇投資組合,養老金產品,相信也不是大的問題。
(三)年金資產配置應適度提升風險偏好
資產配置是年金投資運營中最核心的環節,對年金的長期投資收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目前來看,海外年金資產配置的總體趨勢是從債券向股票轉移、從傳統資產類別向非傳統資產類別轉移、從國內市場向海外市場轉移。我國養老金體系“第一支柱”支付壓力大,老年贍養比距離抑制年金資產配置風險偏好的老齡化程度尚有一段距離,應當培育健康的市場氛圍,掃除年金配置的障礙,酌情適度提升風險偏好,建議我國年金提高股票市場的配置,相應降低債券配置比例,維持另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上限,繼續探索海外資產的配置。
(四)擴大年金投資范圍放開投資者選擇權
美國401(K)計劃約80%投資于共同基金,加拿大退休養老金計劃的股票投資占一半以上,日本公共養老金的國內債券、國內股票和海外資產投資三分天下。相比之下,我國年金投資范圍具有局限性:監管模式數量化,投資范圍和品種受限,委托人的投資收益目標和風險偏好差別大、委托投資期限短。因此,建議推動我國年金投資監管模式由嚴格數量限制規則向審慎人規則轉變,加速推動全球化配置,同時應提高投管人在資產發現、交易持有、資產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引導受益人長期投資意識,放開投資者選擇權。
(五)加強投資管理人專業化發展
按照目前的法規規定,一旦入圍投資管理人,就自動可以投資政策允許范圍內的所有投資品種。但每個投資管理人的投資能力并不都是非常全面的。未來配合投資范圍進一步放寬的趨勢,股權類產品如果納入投資范圍,就更需要投資管理人具備股權的投資能力,這與二級市場買賣股票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投資能力,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大類品種投資能力的二次準入,實行寬進嚴出,監管重心放在事中和事后上。同時,應鼓勵養老保障類基金的合格投資管理人向專業化發展,至少要建立獨立的年金投資部門或者事業部,制定最低的合格投資經理等專業人員的數量要求,并建立合理的增長機制與管理資產規模向匹配。企業年金剛剛走入第二個十年的發展期,配合國家養老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可以預見,養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作用會得到更大的認可和政策支持,企業和員工參與企業年金的覆蓋面將逐步擴大,企業年金基金將在萬億基礎上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年金管理機構將進一步向專業化發展,以養老險公司為代表的專業機構將成為主流,投資收益將成為年金基金增長的重要來源,為個人退休養老積累更多的基金。
參考文獻:
[1]《企業年金辦法》、《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等法規.
[2]李連仁.年金沒有終點的馬拉松[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3]馬良瑩.淺論中國企業年金存在的問題[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09(1):90-92.
作者:楊志杰 單位:中航飛機人力資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