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非遺文化數字化表征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不同的地域有著各自的特色,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獨特的魅力,是展示河北省文化魅力的關鍵。如今,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及傳承也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圍繞這一趨勢,文章對河北非遺文化的保護現狀進行分析,同時對富媒體視野下數字化技術保護優勢進行探討,并對整體應用框架進行構建。
關鍵詞: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富媒體;數字化表征
一、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形態不斷發展變化,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關注度日益降低,降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同時,由于非遺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生態性、活態性、變異性,對非遺文化進行簡單的呈現與儲存并未真正的落實保護與傳承這種“活文化”。
(一)大眾關注度低
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是非遺文化廣泛傳播過程中的橋梁。隨著生活步伐的加快,非遺文化的傳播逐漸脫離了大眾視野,人們失去了解非遺文化的渠道,興趣點降低,保護意識逐漸淡薄,非遺文化在傳承與保護過程中,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二)數字化保護形式單一
當前,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表征應用主要體現在網站的搭建方面,例如:“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習三內畫官方網站王習三冀派內畫鼻煙壺”等。利用這些網站雖然一定程度上呈現了數字化記錄與傳播,但是,在記錄與傳播的過程中忽視了以傳承人為主體的作用;表現形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激發大眾的興趣。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富媒體視野下數字化技術對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傳承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針對此現狀,本文對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表征應用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與實踐。
二、富媒體視野下河北非遺文化數字化保護優勢
富媒體并不是一種具體的媒體形式,而是結合了傳統媒體技術和交互技術的一種組合式、交互式的信息承載方式,通常包括圖片、音頻、Flash、文本以及嵌入Java、HTML5等程序設計語言,用于賦予傳統媒體友好的交互功能和復雜的視覺體現。富媒體形式將媒體與文化相互融合,為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促進文化與大眾間的深度交互
傳統的數字保護形式包括拍照,記錄等,這些數據保存時間較短,面臨著失真、遺失等問題,對于大眾而言,單方面內容的輸入輸出,缺乏深度了解的興趣。隨著虛擬現實技術、3d建模、觸摸屏技術、立體掃描技術等數字化方式的高速發展,保護和傳承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越來越豐富。由觸摸屏技術的指尖交互到虛擬現實技術的身臨其境,讓非遺文化從歷史中走進我們身邊,讓大眾在技術工具的指導下感受參與式的文化傳承。富媒體視野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采集保存、數字化再現以及可視化傳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讓非遺文化不僅僅走進了大眾視野,同時促進了雙方的深度交互。
(二)還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性特征
富媒體視野下數字化表征還原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這一特征,主要表現在其不僅僅局限于它的外在表現形式,同時對傳承人思想及技法工藝的制作細節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反映,讓大眾能夠更全面的了解非遺文化。同時,富媒體視野下數字化技術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內容可以呈現動態的表現形式,與大眾進行深度交互。同時,數據庫中的數據可以根據非遺文化的不斷創新來更新內容,數字化技術的不斷創新,技術之間也可以實現互補的作用,來更加真實的重現非遺文化的真正魅力。
(三)擴大文化傳播范圍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保護是面向大眾的,富媒體整合在傳播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一方面,數字化技術依托網絡這個載體傳播更加便捷,例如:微信公眾號推送、網站瀏覽、手機客戶端等形式;另一方面,依托先進的觸摸屏技術可以展示在圖書館、博物館、公交站牌等公共場所的觸控一體機上,讓大眾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了解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突破了實物展示與傳播所具有的局限性,受眾人群更加廣泛,不僅起到了傳承的作用,潛移默化中,也會讓大眾有一種保護意識。
三、富媒體視野下數字化表征應用的整體應用框架構建
本部分主要以“衡水內畫”電子雜志制作為例,將多種數字化表現形式與文化進行融合。主要環節如下:確定數字化表征形式—確定整體風格—方案設計、撰寫腳本—確定整體框架—設計、編輯內容—資源整合。
(一)確定數字化表征方式
電子雜志是以影音互動方式的全新數字內容為表現形式的交互式軟件,它所包含的技術有:自定義雜志、視頻嵌入技術、三維虛擬技術、視頻虛擬技術等,實現了動靜結合的表現形式,同時在呈現內容上也注重了一些細節的展示。它不再是靜態圖片的簡單呈現,實現了三維立體實物的展示,與此同時,視頻、動畫資源的嵌入,可以將非遺文化的獨特的工藝特色也完美的表現出來,達到了完美的契合。電子雜志突破了傳統雜志的時空限制,但同時又保留了傳統雜志的一部分的表現形式以及書香韻味,讓更多的觀看者懷著一種情懷來接納電子雜志的魅力。
(二)確定整體風格
風格是貫穿整個設計過程環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作前期應該規定風格的方向性,在確定整體風格過程中,要考慮主題內容以及面向對象的特點,“衡水內畫”電子雜志的面向對象是大眾,因此風格設計要符合大眾的審美,避免特別大的跳躍性設計,同時結合內畫的晶瑩剔透的藝術性,風格色調定位淺色調,既能將內畫的韻味完美的呈現出來,又不會讓視覺產生較大的沖突。
(三)方案設計、撰寫制作腳本
方案與腳本設計是整個過程的核心部分,規定了設計的方向性。通過前期準備工作中所收集的內容,在表現形式上,“衡水內畫”選擇了以“爺孫”兩個動畫人物作為解說員貫穿整個設計,來突破文字單一的局限性,將每一部分的場景以及語言交流做了詳細的設計規劃,編寫腳本,讓動畫創景與音頻融入其中,促進大眾與文化的深度互動。在內容上,根據前期的問卷以及訪談中大眾想要了解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歸類、匯總,整體把衡水內畫劃分為六個內容模塊來進行詳細的介紹,分別包括歷史起源—制作工藝—名家名作—價值體現—發展現狀—藝術創新。
(四)設計雜志頁面框架
雜志頁面框架貫穿整個雜志的版面,除了框架的結構要符合模塊內容的設計外,由于設計的人員不同,風格完全統一吻合是較有難度的。因此,在本階段設計過程中,要多交流,定時進行討論來相互提出相應的意見進行修改,本階段就是一個反復修改磨合的過程,風格統一是最基本的原則。“衡水內畫”的設計過程中,對整體風格的界定為淺色系,同時,將幾何圖形作為頁面框架的組成要素,例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等,讓整體更加有鮮明的特色。
(五)編輯模塊內容、完成設計
前期各方面的設計為這部分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因此模塊內容這一塊的編輯較為容易些,這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細節性的設計,認真謹慎的完成內容的編輯,將制作的動畫、音視頻等素材進行排版設計。電子雜志有它的特殊性,兩個文件間不可以復制粘貼,所以本階段將六個模塊間的內容相互組接成功后,簡單的進行一些細節調整,即完成設計。通過對衡水內畫電子雜志的制作流程進行詳細的闡述,數字化表征應用流程也就有了清晰的思路。在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清晰的條理,把前期工作做好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工作,這樣環環相扣的流程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四、結語
富媒體視野下保護和傳承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準確清晰的記錄了非遺文化的基礎性數據,為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了強大的文化數據庫的同時,也將非遺文化進行保存與展現形式上的創新,實現將河北非遺文化活態化保護,滿足觀看者的視覺享受,調動大眾的參與度,發揮傳播與保護的作用。同時,將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表征應用也發掘了數字化技術的新價值。
參考文獻:
[1]傅偉.富媒體技術在數字化學習終端上的應用探索[J].遠程教育雜志,2011,29(04):95-102.
[2]張秋俊.觸摸屏技術應用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7(12):121+242.
[3]韓云肖,張攀峰.大數據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表征研究[J].電子世界,2016(13):11-12.
[4]高力群,楊波.虛擬現實技術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研究[J].大舞臺,2015(03):231-232.
作者:張笑梅 張攀峰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