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藥院校重點實驗室管理模式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等院校的重點實驗室是進行教學、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重點實驗室在實際運行中形成的管理模式與理想管理模式常常存在沖突。結合廣東藥科大學重點實驗室的實際情況,通過走訪調研以及查找文獻等方法,分析了我國高校重點實驗室現狀,總結出高校重點實驗室的普遍管理模式,提出了重點實驗室目前管理模式的弊端并探討對策,為提高重點實驗室運作效益,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功能提供參考。
重點實驗室是由國家投資或推動、依托某一大學的優勢領域建設的以基礎研究為主要任務的相對獨立的科研實體[1]。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相關規定來指導重點實驗室的運行。然而,重點實驗室在實際運行中形成的管理模式,與理想管理模式常常存在沖突,本文結合廣東藥科大學(以下簡稱:廣藥)重點實驗室管理模式的現狀,探索其與理想管理模式之間的矛盾,提出我國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理想管理模式的完善路徑,利于提高實驗室運作效率,充分發揮實驗室功能。
1醫藥院校重點實驗室的普遍現實管理模式
1.1廣藥重點實驗室現狀
學校緊密服務廣東醫藥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醫藥應用研究,是區域醫藥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三級實驗室);8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建立了涵蓋化學藥、中藥和生物藥比較完整的醫藥研發創新體系;承擔了包括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在內的大批國家、省市科研任務;并以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取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國家專利優秀獎、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在內的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1.2醫藥院校重點實驗室的普遍現實管理模式
根據對國內一些醫藥院校重點實驗室的走訪調研發現,各高校因校制原因,形成了實驗室—學院一體化模式、跨學院平臺型模式和直屬二級單位模式等實驗室管理模式[2-3]。將三種管理模式特點整理。
2現實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通過廣藥重點實驗室管理現狀,分析我校及其它醫藥院校的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2.1沒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
部分重點實驗室仍然沒有真正具備獨立性,實驗室主任的人事權受牽制,阻礙了人才的順利流動。財務權基本掌握在依托單位手中,將影響競爭與聯合機制的順利實施[4]。
2.2學科面狹窄,聯合研究困難
許多重點實驗室隸屬于院系管理或等同于教研室、一般實驗室,致使重點實驗室與依托單位內部各院系或與依托單位外部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究存在困難[5]。
2.3競爭層次較低,競爭機制不健全
許多重點實驗室過于注重競爭科研項目與經費,忽視實驗室科研水平的發展,阻礙重點實驗室研究特色的形成、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后續發展基礎的奠定[5]。
2.4管理人員能力不足,對高端設備使用率較低
部分重點實驗室的高端設備僅由個別工作人員負責,管理人員缺乏進一步學習高端設備使用的機會,導致管理人員對高端設備的使用操作掌握不到位,致高端設備的使用率較低[6]。
2.5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轉化周期較長
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常常會被擱置而沒有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極大地浪費資源。特別是新醫藥產業,不僅前期投入巨大,而且研發歷時較長,具有失敗幾率大、產品回報大的特點,但因為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轉化周期較長,影響新醫藥產業的發展[7]。重點實驗室往往被作為醫藥院校依托單位管理結構的一個部門,而重點實驗室的組織結構中又很少提到與依托單位在管理上的聯系。經過文獻整理,以廣藥為例,歸納出依托單位與重點實驗室的管理結構圖。
3重點實驗室管理的措施
醫藥高校重點實驗室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每種管理模式都有值得借鑒之處,但不論哪種管理模式,都會存在一些問題。經過多年的調研、采訪,總結了如下改進措施。
3.1提高實驗室開放程度
可分別針對開放基金的設立、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以及大學生課外活動等做出實驗室開放的相關詳細可行的規定。另外,實驗室還可通過與其他領域開展學術交流,實現實驗室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增強。
3.2引進專業素質高的實驗技術人員
高端儀器設備的使用需要操作者具備很高的專業水平,但目前許多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專業性不強,嚴重影響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故高校管理者應重視引進高水平實驗室專業技術人才,提高實驗室專業技術隊伍的水平。
3.3應用網絡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網絡信息化的支撐下,實驗室儀器管理及實驗室研究項目的信息方面才能很好的運轉和監管。應用網絡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僅利于管理,也便于相關資源的尋找,節省時間與精力[9]。
3.4促進國內外交流
加大實驗室對外開放力度,向國內和國際相關領域的實驗室學習、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學習其先進的管理制度和寶貴的管理經驗,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提高重點實驗室的創新性。
3.5完善競爭機制,提高人員待遇
針對固定人員建立合理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競爭意識、工作積極性和創新能力。另外,可通過提高流動人員的工資,并為他們提供和諧的工作環境等措施,吸引更多優秀的流動人員到重點實驗室工作[10]。
4結語
重點實驗室的管理建設不僅關系到實驗室本身,也對學校的發展起促進的作用。根據學校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并通過分析現狀不斷完善重點實驗室的管理,促進重點實驗室高效運行,推動醫藥院校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澤剛.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管理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6:16-17.
[2]王鵬.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模式:理想與現實的沖突[J].現代教育管理,2010(12):56-57.
[3]汪敏娟,吳松,仲盛來.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模式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226-227.
[4]吳曉東,左健民,朱曉春.地方高校重點實驗室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的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1):42-43.
[5]文平,王亞,陳謙明.依托單位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探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1(4):77-79.
[6]孟淑娟,孫萬虹,蘇瓊.高校重點實驗室管理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管理科學,2014,43(5):63-64.
[7]韓銳.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研究生院,2013:26-67.
[8]李永秀,胡凝,趙小艷.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1(4):81-82.
[9]趙鵬.完善重點實驗室管理機制的思考[J].中國輕工教育,2013(3):24-34.
[10]張小蒙,金鑫,何畔.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管理機制探究[J].實驗室科學,2015,18(3):161-167.
作者:肖明珠 單位:廣東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