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動物檢疫與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動物源性食品,如肉、蛋、奶、火腿、魚罐頭等,這些食品能夠給人們帶來大量的蛋白質和能量,這些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問題直接與人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動物檢疫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文闡述了動物源性食品檢疫檢驗的主要程序,介紹了我國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不同問題產生的原因提供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切實提升動物源性食品的質量安全。
關鍵詞:動物檢疫;動物源性食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影響著每一個人民的身體健康,也是保障一個國家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保證。但近年來,一些不法商家和企業,為了一己私利,不顧法律約束、不守道德底線,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僅考慮經濟利益,致他人的生命安危于不顧,從而出現了“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溝油事件”、“紅心鴨蛋事件”、“病死豬肉上市案”等多個食品安全事件,其中不乏有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問題,仔細分析我國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問題找原因、想辦法,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才是我們每一個畜牧業工作者應當做的事。
1動物源性食品檢疫檢驗的主要程序
1.1產地檢驗。檢查即將屠宰動物的體溫、呼吸、脈搏等主要生命體征[1],檢查動物的產地是否為疫區,檢查獸醫診療的詳細記錄,檢查官方獸醫的登記記錄,查看動物的疫苗接種情況,以判斷動物的健康狀況。
1.2宰前檢疫。入場監督查驗、詢問和一些必要的臨床檢查。
1.3宰后檢疫。屠宰結束后,要對動物的頭、蹄以及內臟進行旋毛蟲等寄生蟲的檢查。
1.4動物產品分銷檢疫。在分銷的過程中進行檢疫檢驗,主要是要保障動物源性產品在銷售環節的安全性,保證其質量。
2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問題
2.1飼養過程中飼喂霉變或已經污染的飼料。在一些養殖場建場初期沒有進行合理的場區規劃,很多管理人員沒有考慮到飼草料的儲存問題,沒有建造草料間,這就使得飼料容易發生霉變或被污染,這部分飼料如果飼喂給動物,很容易影響動物的身體健康,進而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這主要是因為霉變或被污染的飼料中容易有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如鏈球菌、沙門氏菌、寄生蟲、病毒等,霉變的飼料中還存在大量的黃曲霉毒素,這些病原微生物通過飼料進入到動物體內后,在動物體內循環,動物源性的食品中也會存在這部分病原微生物,人們食用后也會被感染。
2.2微量元素添加不合理。適量的微量元素的補充能夠使動物營養均衡,生長發育的速度變快,從而發揮更好的生產性能,但如果在飼喂的過程中添加的微量元素過多,這些微量元素很難排出體外,當豬在養殖過程中被飼喂了過多的銅和鋅時,這些微量元素就會貯存在肝臟中,人們食用了豬肝后就容易導致銅中毒或鋅中毒。
2.3獸藥殘留和耐藥性。動物疫病是危害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2],動物發生疾病后,很多地方由于基層獸醫的稀缺,養殖場的管理人員因擔心動物死亡造成經濟損失,所以私自用藥,但大多數養殖場的管理人員都是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藥理學培訓的,不具備相關的畜牧獸醫知識,用藥的量和周期難免會有錯誤,這些錯誤就容易導致藥物殘留,有時還會造成有害化學污染等。此外,由于獸藥的濫用,越來越多的耐藥細菌、變異病毒出現,這也導致了動物疾病越來越不好控制,這給動物源性食品也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2.4人畜共患病較多。很多疾病不僅能夠感染動物,對人類也有一定的危害,目前已知的能夠感染動物的200多種傳染病和150余種寄生蟲病中,能夠對人類產生威脅的就有近200種之多,這些人畜共患病還有一些屬于烈性傳染病,如炭疽桿菌感染,不論是對動物還是對人,都是有致命性的。而且豬丹毒、旋毛蟲病以及豬囊蟲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均能夠通過食入動物源性食品而導致發病。
2.5加工、運輸等過程有安全隱患。動物源性食品從屠宰到加工,再到運輸和銷售,最后到消費者手中,這其中的環節較多,任何一個環節均有可能因操作人員的疏忽大意造成二次污染。我國對動物的屠宰、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的監管仍沒有完備的體系,很多加工工廠由于沒有合適的場地和工具,屠宰和貯存的條件都比較差,加工所產生的廢棄物、污水以及畜禽的糞便都容易對動物源性食品造成二次污染。在運輸的過程中,有一些企業沒有專門的運輸工具,或者運輸工具不密閉,這在運輸的過程中就很容易被外界的環境所污染,如運輸車行進過程中的塵土等,都會影響動物源性食品的質量安全。
2.6動物及動物源性食品檢疫方式落后。目前,我國動物源性食品的檢疫主要依靠肉眼來觀察,同時借助普通光學顯微鏡進行一些常見的傳染病或寄生蟲病的檢查,檢疫的實驗設備較為撿漏,很多基層的檢疫部門不具備開展藥物殘留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的技術和儀器設備,這嚴重影響了動物源性食品檢疫的準確性,也給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造成了較大的隱患。
2.7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對于動物源性產品的生產加工還沒有非常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動物防疫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較為困難,獸藥、飼料等生產加工的監管力度較低,且市場監管較為薄弱,加之目前執法過程中由于設備落后,制約了檢疫的內容,一些違法行為就不容易被發現。又因為法律法規的不健全[3],發現違法行為后,又很難有效地進行打擊,給不法商販有乘之機。
3對策
3.1加強宣傳,幫助養殖戶認識到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應當從促進發展、增加養殖收入、提升動物源性食品質量安全性的角度出發,對小型散養戶和規?;B殖場的飼養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幫助他們認識到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正確地對待動物疾病,讓他們了解到面對動物疫病不能一味地胡亂治療,而是要先進行疾病的確診,對癥下藥,按療程給藥,這才是正確的動物疫病治療方法。另外,要借助電視、報紙等主流媒體,配合引發宣傳材料、貼標語、掛條幅、借助短視頻平臺等多其他宣傳模式,全方位的向公眾宣傳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常識,讓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深入人心,從而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能力,鞏固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防線。
3.2規范檢疫過程。動物檢疫是動物防疫和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確保未經檢疫的動物源性食品不會流入市場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內容,所以,加強動物產品檢疫檢驗,提高動物源性食品的檢疫檢驗水平,是提高動物產品質量的主要措施。
3.3加強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要建立起全責分明的治理體系,減少部門職能重復的情況發生,提高行政效率,切實做好動物疫病監測、飼料監測、獸藥監測等多個監測能成為有機統一的體系,多方位控制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同時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對動物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流通、消費等多個環節進行立法,做到全過程無立法盲區,這也方便各個行政主管部門履行自己的職責,對違法案件及時進行處理。在面對違法行為時,應當及時進行上報,需要移交司法部門的應當進行移交,并將查處的違法案件進行通報,從而起到警示的作用。
3.4加強檢疫人員隊伍建設。我國的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檢測手段距離世界頂尖水平還有一段距離,所以應當注重隊伍建設,引入懂技術的檢疫人員,另外,檢疫人員應當定期更新自我知識體系,了解世界先進動物源性食品檢疫檢驗手段,并運用于實際的工作中。
參考文獻
[1]榮建瓊,林清,孫靜麗,等.我國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現狀及其檢驗檢疫意義[J].中國牛業科學,2017,43(4):64-65.
[2]李凱年.加強動物疫病防制實行全程檢疫監管是確保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關鍵[J].中國動物檢疫,2003(4):7-9.
[3]何紹江,羅綿定,葉楠,等.動物源食品質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C].2003年四川省畜牧獸醫學會年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四川省畜牧獸醫學會;四川畜牧獸醫編輯部,2003.
作者:葉明輝 單位:安徽省郎溪縣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