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實踐與規范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食品法律法規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者受到國家認可的,經過行政主管部門正式頒布的,用于加強對食品進行監管,防止劣質食品對人產生危害,保障市場流通食品安全,增強人民體質與健康,且具有國家強制保證的相關法律規范的總稱。食品安全法是食品法律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礎性法律。食品安全法律對于規范食品生產與經營秩序,維護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起著重大作用。在王曉英、邵威平主編的《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鄭州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一書中,編者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實踐與規范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通讀此書,筆者初步將此書的特點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做了全面的梳理
在《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第二章中,編者從我國食品法律法規按照立法的意義、法律包含的主要內容、法律的實施條例、法律的管理辦法、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等幾個方面,對我國的標準法、我國的食品安全法、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及我國產品質量法進行了全面的梳理。以我國食品安全法為例,書中首先介紹了我國早期關于食品安全的規定,主要表現于《食品衛生法》與《產品質量法》,但這兩法尚未形成系統完整的食品安全規劃體系,當時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整體還較為落后,這也導致社會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在那時,我國食品行業迫切需要一套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來規范食品生產與經營行為,保證市場流通食品的安全,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在對食品安全法進行多次補充與完善后,經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我國最終敲定了現在推行的《食品安全法》。書中還對其他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都依照如上邏輯順序進行了細致的闡述,此書論述流暢清晰,能夠使讀者對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產生更加明確的認識。
二、對食品安全實踐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在《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第四章第三小節中,編者對于食品安全標準進行了具體的論述。在這一部分的闡述中,編者結合了《食品安全法》的具體規定,詳細介紹了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并具體指出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的內容。在《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之后,政府的食品衛生相關部門也積極開展食品安全標準落實工作,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衛生標準以及有關標準進行了系統整合,最終公布了一套統一適用的全國性食品安全標準,在學習完這一部分內容后,筆者將政府對于食品安全的實踐探索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制度,政府部門要秉承著公開、透明的原則,組建一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并健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評審制度,評審委員會嚴格按照規定開展食品安全的審查工作;第二,要加快食品標準系統整合工作,尤其是對涉及民生的基礎性食品標準進行整合,要加強對于食品營養的重視,縮小我國食品標準與發達國家食品標準的差距;第三,在完成整合之后要制定和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高食品標準整體的安全性;第四,要持續推進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實施與落實,對于違背食品標準的生產廠商進行嚴厲的批評,責令其進行整改;第五,我國還需不斷深入參與國際食品法律事務,借鑒國際食品標準,學習發達國家食品標準的制定與管理經驗,不斷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編者對我國的食品安全法進行了系統分析,并總結了我國食品安全法律的特點與不足,書中表示政府、食品生產商、食品經銷商的對于食品法律的態度,以及具體管理與生產實踐,都將對法律的落實與市場秩序的規范都產生重大影響。
三、對國際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進行了具體闡述
在《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第五章中,編者對國際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國際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的內容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在第一部分書中對國際食品法的誕生進行了介紹,從書中可知,最早的國際食品法律為《國際食品法典》,《國際食品法典》是由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討論制定并通過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目前已有180個成員國和一個成員國組織參與,眾多政府組織以及來自國際的食品科學團體、貿易界以及消費者成員都為其中成員,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建立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食品健康,促進國際間食品貿易公平。因此,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通過頒布的《國際食品法典》,已成為全球消費者、食品生產者以及各國食品管理機構的參照標準。書中對于食品法典的歷史沿革與影響成就都依次進行了介紹,在此章后幾部分中,編者還介紹了國際標準化組織、其他國際組織食品法律標準以及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食品法規與標準,由于國際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標準與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制定時間早,發展時間長,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十分值得我國借鑒與學習。《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內容新穎、科學實用,囊括了中外的食品法律法規與食品安全標準,值得相關專業的學習者研讀學習,也適合作為食品法的教學用書。
作者:汪鐵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