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隱患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食品安全是全世界的首要公共衛生問題。想要改善這一問題,首先就要了解造成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隱患的因素后方可對癥下藥。
【關鍵詞】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隱患;因素;對策
1造成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隱患的因素分析
造成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隱患的因素有如下幾方面:第一方面,飼料、獸藥等畜牧業生產料的威脅。市面上的動物食品其喂養料多為飼料,而飼料原料十分容易受到有機氯、有機磷及其衍生物、代謝產物、降解產物等化學農藥的污染,隨著這些有毒物質的殘留,極易造成動物與人類的中毒情況,而且,飼料飼草中含有的黃曲霉菌、赭曲霉菌與禾谷鐮刀菌等等會產生的大量毒素,將會直接危害動物的正常繁殖與健康,間接影響人類健康。隨著濫用獸藥、私自添加違禁藥物的事件頻發,動物產生了耐藥性的同時,藥物殘留在動物機體中,嚴重威脅了人類的生命健康。第二方面,動物疫病的威脅。就目前已發現的動物疫病種類繁多并且發病范圍廣泛,發生傳染病、寄生蟲病和中毒病的病死畜禽的肉、臟器、奶等產品直接影響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雖然,動物所固有的非人畜共患病,例如豬瘟、雞新城疫等不會直接感染人類,但是它們所分解的毒素將會引起人類的食物中毒。第三方面,環境污染的威脅。所謂的環境污染包括了致病微生物、農藥化肥還有工業“三廢”污染等等,尤其是病微生物異常可怕,它能夠通過污染動物源性食品感染人類,造成人類發病甚至死亡。在近幾十年,有些南方發達地區的重污染項目逐漸向北方農區轉移,其中的工業“三廢”,嚴重影響了北方農區的環境,這些有毒重金屬(如硒、銅、砷)和非重金屬化合物,通過富集作用蓄積動物體內,由食物鏈作用于人類,影響人體健康。第四方面,加工流通領域的威脅。目前我國許多地區的動物屠宰場的防疫條件與衛生條件不符合《動物防疫法》的相關規定,甚至有的地方沒有實行定點屠宰的畜種例如家禽、牛、羊、兔等的屠宰加工,僅僅只是在一些小作坊或者飯店進行簡單的處理,造成了畜禽疫病的傳播的同時,還嚴重污染了動物源性食品。再加上運輸條件的不合格,沒有采用專門的冷藏運輸工具,將會受到外界不潔環境的污染,氣溫條件的影響也會造成發生肉品腐敗變質。第五方面,人為因素的威脅。從目前發生的典型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中分析發現,人為因素占主導作用。有部分不法分子為了牟取非法經濟利益,在動物源性食品中超量添加了著色劑、防腐劑和香精等化學物質,甚至會為了延長保質期而濫加抗生素和其他抗菌物質。還有部分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不按動物產地檢疫與屠宰檢疫規程進行檢疫,玩忽職守,充當違法犯罪分子的保護傘,雙匯“瘦肉精”事件就是慘痛的教訓。第六方面,檢測手段落后,法律、法規等支撐體系不完善的威脅。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監管體制不全,依然有安全風險監測基礎薄弱、監管技術落后、安全標準數量少等等問題。雖然說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檢測的機構很多,但是這些檢測機構點多設在省、市級,而縣、鄉才是動物衛生監督主戰場,由于縣鄉檢疫設備簡陋,開展獸藥殘留與有毒有害物質的快速檢測手段和儀器設備相對匱乏。
2消滅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隱患的對策
2.1充實高素質執法隊伍、加強監督管理
畜產品安全監管的前提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為了確保動物源性產品的安全,需要建立一支技術精湛,嚴格依法行政的執法隊伍,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為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人員保障。在夯實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同時,建立畜產品監控檢測網絡體系,設置清晰明確的管理架構,方便高效、協調的進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還需要需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動物疫病化驗室,逐步建立藥物、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檢測室,對畜禽還有動物源性產品展開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測工作,嚴厲打擊對重金屬、藥物、飼料等超量使用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企業與個體經銷商,保障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
2.2健全法制,完善機制
想要解決牧畜產品的安全問題,其根本措施是健全法制和完善機制并嚴格執法。要盡快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畜產品安全法律體系,覆蓋到生產、加工還有流通和消費的各個領域,規范動物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行為。并且積極吸取國際先進的牧畜產品的安全管理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在飼料生產、經營企業大力推廣下,建設各項安全管理體系,大力推行GMP標準,并且加強無公害畜產品基地建設還有認證工作,積極推行畜禽標準化養殖,保障生產無公害動物源性食品。
2.3重點環節重點控制
首先,強化飼料、獸藥的監管工作,在源頭上保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要堅持對飼料和獸藥市場開展拉網式的監督檢查,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對飼料和獸藥的生產企業進行嚴厲密切的監督,規范其生產行為,定期和不定期對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其次,抓好動物的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切實抓好動物疫病的安全防控工作,加強疫情監測預警,對應急機制應急預案進行完善,及時有效的杜絕或撲滅疫情。進一步加強產地檢疫與屠宰檢疫工作,確保上市動物產品無特定病原污染。然后,建立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對企業生產的設備硬件條件還有管理制度等軟件條件進行強化性審核與檢查,建立食品的安全生產可追溯制度,做好產品質量認證。最后,抓好市場準入,尤其是生產者準入、產品準入還有供應商準入。
2.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安全認識
可以通過各種新聞娛樂媒介或者結合科技下鄉等活動,加強對消費者、生產者、飼養者的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全面提高全社會對畜產品安全的重要性認識,增強廣大畜牧獸醫工作者、獸藥飼料生產者還有養殖者和畜禽屠宰加工銷售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全民的食品安全認識提高了,大家才會自覺的執行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依法生產經營與使用,增強人民群眾對存在安全隱患動物源性食品自覺抵制能力與感官識別能力,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防范水平,做到自覺抵制并監督舉報違法生產者和銷售者,只有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到食品安全的保衛戰中,才能筑牢畜產品質量安全屏障。
3總結
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監管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工程,需要不斷強化政府監管、行業自律還有社會監督等方向,要建立起以法律和道德為基礎的動物源性食品安全誠信制度,實現“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逐漸形成“公眾參與,法律保障,政府監管,企業負責”的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監管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趙朝山.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3(20):191-192.
[2]高敏,郁杰,沈曉鵬.試論動物源性食品的質量安全控制[J].現代農業科技,2008(23):28.
[3]韓均利,韓建業.淺談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2(4):123-124.
作者:李建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