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公路橋梁施工管理問題及改進措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公路橋梁是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有效交通網的必然根本。從實踐的角度出發我們不難看出,其所面對的復雜施工環境、較高施工要求、多源安全隱患等均對其具體的施工管理造成了極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對公路橋梁施工管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加以分析能夠有助于我們找到管理體系內的客觀漏洞、發現主動不遵從問題,進而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切實提升公路橋梁的施工質量水平。
關鍵詞:公路橋梁;施工管理;常見問題;優化策略
0引言
公路橋梁施工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了進一步提高現場施工的效能與質量,施工單位往往通過建立完善的現場管理與執行體系來予以保障。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由于受到橋梁設計、技術交底、施工遵從性等多方面的掣肘而容易產生各類的施工問題。除此之外,施工管理體系內部存在的不協同與不科學也是產生各類問題的因素之一。在此種背景下,相關的管理單位及個人開展了廣泛的調研與探究,認為通過問題導向分析、流程完善、執行操作規范化建設等方面的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公路橋梁施工管理體系的完善。本文以此為基本研究對象,在系統總結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對可行的改進措施進行探究,旨在為后續相關體系建設的完善與落實的有效提供指導性意見。
1公路橋梁施工管理常見問題
從現階段的公路橋梁施工管理體系安排以及實踐內容的角度來看,其主要存在如下幾方面問題:
2施工管理原則性不足
在施工管理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按照相關的理論分析及行業質量監管要求,其主要原則大致可以分為實事求是原則以及全員參與原則等。而在上述兩個方面的建設則存在顯著的滯后性。在實事求是方面,包括質量管理、監理等在內的施工管理均屬于相同系統或者單位的人員所進行的不同分工,故而很難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嚴格的依據相關制度與實踐事實來落實;在全員參與方面現階段的施工管理則更是薄弱,無論從決策層還是從具體的施工人員層次中,更多的員工認為施工管理是專人或者專業部門需要考量的內容,而與自身無關,無法將有效的責任落實到實處,更無法形成對具體施工過程與個人的有效監管。
2.1傳統觀念束縛了施工管理的發展
由于我國公路橋梁施工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水平較低,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缺陷,特別是在施工管理方面。有許多施工人員對于施工管理工作存在錯誤的認知。其認為這項工作就只是機械的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沒有認識到施工管理對公路橋梁建設的作用以及積極影響,甚至由于部分相關人員缺乏管理知識,導致施工管理水平較低。
2.2基礎設備不足
由于施工管理工作不能直接為公路橋梁施工帶來經濟效益,因此,大部分施工單位仍采用傳統的施工管理模式,甚至無專門的施工管理部門;部分施工單位將公路橋梁施工管理辦公室與庫房設置在同一房間內,將施工管理資料簡單的堆放在一個書架上,沒有進行配套保護措施建設,例如消火栓、防盜門等、除濕器設備,導致施工管理資料容易出現破損;也導致公路橋梁施工管理資料很難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使用。
2.3公路橋梁施工管理效率低
近些年來,由于市場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施工單位管理層對于施工管理工作的不重視,導致施工管理人員對于公路橋梁施工記錄的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記錄質量低、缺乏相關依據、各種不合理操作、記錄時間不準確、使用詞語不恰當、記錄內容不完整等,導致公路橋梁施工管理的質量低,使得管理效率不高。
3施工管理改進措施分析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現階段我國公路橋梁施工管理體系中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針對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分析及問題導向的優化能夠為下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升施工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具體的改進過程中可以從如下四個方面來加以強化:第一,形成有效指導原則,促使制度合規落地。指導原則是是形成有效工作以及相關制度安排的基礎。除了上文所提供的實事求是與全員參與之外還應該確定權責明確等三方面準則。三方面相互配合最終達到較高的管理制度的實施效果。具體而言實事求是是要求相關的施工單位建立相對獨立的質量管理團隊,將之與施工人員進行業務割離,避免“熟悉”而形成的不遵從現象;所謂的全員參與主要是指要將施工質量、安全、環境等管理因素納入到個人的績效考核體系中去,并通過強化宣傳等模式而形成廣泛的認同,進而達到綜合提高施工人員主觀能動性的根本目的;所謂的確定權責主要是指根據不同的工作崗位進行明確的權利與責任的分工,在有效追責的情況下將制度落到實處。第二,及時更新管理觀念,完成管理體系升級。要意識到公路橋梁的施工管理體系不僅僅包括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等片面過程。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成本管理、環境管理、進度管理等核心內容也要納入到整體的管理體系中來。基于上述背景,對內形成更為有效的內部分工,對外形成更為有效的外部平臺。在充分做好信息溝通、技術交底、監理方式多樣化的基礎上更新管理的觀念,將其與企業成本管理等現階段較為重要的管理事項進行并列,甚至可以考慮以其作為項目管理與推進的核心。第三,完善基礎設施水平,形成多元管理模式。基礎設施是管理模式是否能夠落實到位的核心關鍵,在后續的管理體系升級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體系予以完善,還應該根據科技發展的進度在滿足實際需求與成本要求的基礎上拓展基礎設施體系。在實際的優化過程中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來機進行:一是完善現有基礎設施,如分料倉儲、防火防盜設施、檔案歸檔設施等;另一方面則需要不斷的引入更為先進的基礎設施,如視頻監控系統、流動考勤系統等。第四,引入數字管理手段,提高現場管理效能。在管理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引入數字化管理手段是提高效能的一種有效模式。落實到公路橋梁施工管理體系中則可以考慮如下三種方法:一是從管理體系入手,引入包括BIM在內的全生命周期建設項目施工管理平臺,通過對進度、參數等內容的實時獲取、實時監控來達到有效管理的根本目的;二是從數據獲取方面入手,引入包括無人機(船)、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等在內的遠程監管模式,形成對施工現場現狀、規劃、落實等方面的多元化數據來源。為后續的相關管理體系完善貢獻力量;三是從管理制度入手,變更現階段的“督促式”管理模式,而是在相關技術的支撐下,利用績效模式形成施工人員發自自身利益考量的“主動式”管理模式。此種模式一方面奠定了該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還能夠降低管理體系的日常成本,客觀上提高了系統效能。
4總結
公路橋梁是我國交通系統中的重要一環,該領域的工程建設與施工管理由于受到的限制因素相對較多,故而也存在著較高的系統性要求。然而,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在原則、觀念、基礎設施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之處,嚴重的影響了相關管理體系的效能與落實,并客觀上威脅了公路橋梁的整體質量安全。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系統性討論與分析,并以問題導向為核心提出了可行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夠為后續的管理模式升級提供有效參考。
參考文獻
[1]甘祖建.公路橋梁施工管理常見問題及改進措施[J].華東公路,2016,(03):109-110.
[2]劉棣.公路橋梁施工管理常見問題及改進對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5,(18):154+157.
[3]任小軍,顏甬.高速公路橋梁施工常見的質量問題與控制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4,(12):114.
作者:閆化堂 單位: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