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健康檔案高血壓社區管理評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選取2014年我社區常住的高血壓患者50例設為對照組,選取2014年我社區常住的高血壓患者50例設為觀察組。對照組階段實施常規的高血壓社區管理,未采取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模式,觀察組階段在高血壓的社區管理中應用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健康行為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的血壓控制總有效率為94%,較對照組的78%明顯更高(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健康行為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更高(P<0.05)。在高血壓的社區管理中實施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為以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
高血壓;社區管理;健康檔案
電子健康檔案是一種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通過信息化的健康檔案系統對患者的健康信息和疾病狀況進行系統化的管理[1]。本次研究為了探討健康檔案在高血壓社區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特選取了2014年1月~12月、2015年1月~12月實施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前后的高血壓患者各50例進行比較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我社區常住的高血壓患者50例設為對照組,選取2014年我社區常住的高血壓患者50例設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高血壓,均為社區常住居民,排除合并其他系統性疾病患者。對照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61~79(70.15±7.62)歲;病程3~8(5.72±2.25)年。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60~79(69.87±7.85)歲;病程3~9(6.03±2.3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階段實施常規的高血壓社區管理,未采取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模式,定期對患者進行血壓監測,為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正確的服藥方法以及按醫囑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并定期進行上門隨訪或電話隨訪。觀察組階段在高血壓的社區管理中應用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模式,為患者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每例患者均需配備相應的用戶名和密碼,電子健康檔案中需詳細記錄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住址、有效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還應包括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如服藥方法、血壓監測方法、不良反應處理措施)、運動鍛煉方法、飲食控制方法、血壓變化曲線圖,并配以相應的圖片,使電子健康檔案更具有人性化特點;每月需對患者進行一次上門隨訪,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檔案查詢的方法,如平時出現疑問,可隨時通過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平臺進行互動,實現實時互動和共享;待患者血壓保持穩定水平后,可每2個月對患者進行一次隨訪。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健康行為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其中,健康行為量表共包括心理健康、軀體活動、健康責任感、人際關系、壓力管理、營養等6個項目,共有52個條目,每個條目的分值為1~4分,總分為52~20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行為越好[2];生活質量采用GQOL-74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等4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為0~100分,總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3]。
1.4血壓控制效果判定[4]
良好:患者的收縮壓降低幅度超過20mmHg或降至正常水平范圍內;尚可:患者的收縮壓降低幅度在10mmHg~20mmHg之間;差:患者的收縮壓降低幅度不足10mmHg,或者未出現降低。
1.5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血壓控制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血壓控制總有效率為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觀察組健康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高血壓屬于臨床常見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長期的治療,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社區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高血壓社區管理的主體部門,主要負責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狀況進行監控,以保障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身體健康。在高血壓患者的社區管理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容易出現停藥、漏服情況,對血壓控制較為不利,其健康行為是保障血壓控制效果的重要條件,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6]。而如何更加有效的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管理是當前高血壓社區管理方面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故有必要對高血壓的社區管理進行深入的研究,尋求積極有效的社區管理方法。以往的高血壓社區管理中,往往采取簡單的文本記錄方法,對高血壓患者的信息進行紙質檔案的記錄,甚至部分患者未建檔,導致在社區管理過程中,無法實時了解到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病情變化情況,管理體系中存在著滯后性,且管理效率較為低下[7]。電子健康檔案是一種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利用電子信息平臺,為每一例患者進行個人信息的建檔,通過對患者進行定期上門隨訪,可實時更新患者的最新信息,有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動態變化,了解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對患者的相關疑問進行解答,不僅為患者的疾病咨詢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同時,還能有效督促患者積極服用藥物,減少漏服、停服現象的發生[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后的觀察組其血壓控制總有效率為94%,較未實施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的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且觀察組的健康行為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更高(P<0.05),充分證實了電子健康檔案在高血壓的社區管理中可有效提高血壓控制效果。但在高血壓患者的建檔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社區居民不予以配合、資金缺乏等情況,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
綜上所述,在高血壓的社區管理中實施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為以及生活質量。
作者:潘廣輝 單位:廣州市越秀區流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
參考文獻:
[1]凌利峰,董建成,耿興云,等.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高血壓管理模式探索[J].中國數字醫學,2011,06(4):18-20.
[2]張惠芳.社區健康檔案高血壓病人管理中的體會[J].醫藥前沿,2015,5(30):388-388.
[3]周小潔.健康檔案在社區高血壓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101-102.
[4]周愛惠.依托電子健康檔案對社區高血壓人群的護理干預對策[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6):131-132.
[6]方志群.健康檔案建立對社區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23(11):846-846.
[7]成清貴,李玉山.電子健康檔案對社區高血壓病患者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2,19(15):28-29.
[8]索學芬,盧明芳.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檔案建立的參與性調查及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3(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