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學習型宿舍社區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當下,大學生宿舍社區面臨著管理上的瓶頸:首先,高等院校社區管理原則和目標還很模糊,高校管理層并未把社區管理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來加以認識,導致因缺乏理論指導而走了很多的彎路。其次,大學生社區配套的管理和服務設施依然跟不上高校發展的節奏,存在管理滯后的問題;再次,參與社區管理的主體發生變化,由以前的高校后勤部門轉為社會上的物業公司承包進行管理,管理人員比較復雜,管理觀念比較落后,偏重的是物的管理;最后,大學生群體構成的社區文化氛圍不夠濃厚,無法滿足大學生對精神方面的追求。高校宿舍社區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要平臺,也是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園地。但自學分制實行以來,學生自主時間增多,部分同學自我控制力差,常沉溺于虛擬游戲,不能自拔,正常的專業課學習難以維持,很多學生因此而休學、退學,甚是可惜。盡管很多高校都要求輔導員入住大學生宿舍社區,對所屬樓棟或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直接管理,但現實是高校輔導員所帶的學生人數眾多,想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每名學生的信息并非易事,等出現問題時,相關的學生可能已經進入成績預警或準備留級了。因此,構建高校學習型宿舍社區管理模式,“增強學生自律意識,提高管理效率,充分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剛性制度的約束與柔性人文關懷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管理工作更具指導性、預見性。”及時發現和處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日常行為和生活習慣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當前教育學界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二、高校學習型宿舍社區管理模式的構建
(一)宿舍社區為中心
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生活、休息、活動和交際的主要場所,高校學習型宿舍社區管理的核心和關鍵在宿舍。“創建學習型寢室不僅開辟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更有利于培養優良的學風。”但大學生只是把宿舍當成休息的地方,宿舍的育人功能沒能得到很好的發揮。隨著國家教育的改革和高校學分制的不斷完善,原有的宿舍管理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現在國家人才培養的需要,當前的大學生管理重點應轉移到宿舍中去,實行以宿舍為單位細胞,食堂區、商業區、文體活動區緊密配合的綜合管理模式。在新型的管理模式下,學校行政管理人員要求轉變管理觀念,從全面育人的角度出發,使宿舍從“賓館”型向學習型轉變。從事一線工作的輔導員更是要深入學生宿舍,把宿舍真正變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輔導、談心談話和黨團活動的主要陣地,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二)完整的服務體系為依托
“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任務,也是衡量社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建設服務型社區,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區的本質要求。”高校學習型社區管理模型的構建需要以完整的大學生服務體系為依托,調動社區文化的各種積極因素,讓居住在社區的大學生能得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1.加強宿舍社區與食堂和商業服務區的互動。
“社區是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文化特色保持、傳承和創新的根據地。”大學生用餐時播放勵志音樂,定期開展愛護環境、節約糧食的活動,引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建立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社區。商業區的店鋪可以鼓勵大學生在不影響的學業的情況下進行創業經營,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提早適應社會。
2.設置心理咨詢室。
高校中大多數學生都出身于獨生子女家庭,家庭環境相對比較優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縛,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相對較差,不能完全適應集體生活。貧困地區和邊遠山區的大學生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但自卑心理比較嚴重。在這些群體中,容易出現情感問題、交際障礙、學習動力不足、自卑情緒等諸多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咨詢部門每周設置兩至三次的心理咨詢日,及時了解并幫助解決大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對癥狀嚴重的學生考慮進行藥物治療。心理咨詢師定期走訪學生宿舍,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讓學生們隨時都能保持一種健康、陽光的心態。
3.設立大學生活動中心、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綠色助學通道等。
為了適應學分制下大學生時間相對寬裕、個性發展相對自由的特點,大學生活動中心應定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向上的文化節目,把大學生的業余活動引導到健康的軌道上來。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開展職業規劃設計和創業大賽的活動,為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培養潛在的競爭力。綠色助學通道為學生解決助學貸款、校內外助學工作崗位信息公布等問題,為經濟暫時困難生提供助學平臺,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能輕松求學。
(三)大學生社團建設為基本點
社區要素中的“組織”指的是“社區中對社區問題與社區發展有關的單位和組織。”學生社團是指學生為了實現會員的共同意愿和滿足個人興趣愛好的需求、自愿組成的、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盈利性學生組織。大學生社團建設是高校學習型宿舍社區管理模式構建的基本點,是引領高校第二課堂的關鍵要素。高校大學生社團應該積極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文化藝術活動,讓活動走進宿舍社區,讓社區的每一名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參與到社團中來,在社團中鍛煉自己,通過社團走向社會、了解社會。社團與社會實現無縫對接,全面為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服務,通過相互聯系、取長補短,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結語
總的來說,高校學習型宿舍社區是大學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陣地,在育人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可以運用此模式,及時關心、關注學生的成長,提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后進學生不斷去實現趕超,促進宿舍社區大學生的整體發展。通過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讓大學生們在進入大學以后就能樹立目標,找到真我;培養向教師學習、向同學學習、向社會學習的良好習慣,最終形成社區居民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和風氣,推動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共同進步。
作者:鄧根飛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