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談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社區社會管理創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新公共管理理論于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國家興起,在一些國家政府的改造和社會管理當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說明在公共社會管理創新當中,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論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新公共管理理論要求公共社會管理要在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如強化相關人員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推動當前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優化當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設、不斷完善社會管理的各項機制等。文章在研究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社區社會管理創新方向的基礎上,提出了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社區社會管理創新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社區社會管理;社會化改革
1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國內外形勢的不斷發展,對社區社會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創新,建立起一套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匹配的社會管理體系是當前我國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社區管理體系是維護社區穩定、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基礎,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而在新的社會管理體制當中,社區管理體系的作用更加突出,這就要求相關人員要深入學習公共管理理論,科學探索社會管理體制的方法,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為導向。這其中,可以借鑒西方國家逐漸興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論,從而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做好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的公共社會管理創新工作。
2新公共管理指引下社區社會管理創新的方向選擇
社區社會管理的終極目標是保障社區的和諧穩定,降低甚至杜絕社區當中不穩定的因素和情況的發生,從而為社會活力的激發、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奠定基礎。在新時期,新公共管理指導下的社區社會管理創新也要遵循這個目標,通過以下三個方向的建設不斷完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
2.1管理理念上,由“控制管理”轉變為“服務管理一體”管理
理念是社區社會管理創新的基礎和首要環節。只有管理理念得到了創新,各項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才能在此基礎上穩步、快速推進。在傳統的社會管理當中,相關人員遵循“控制管理”這一原則,即將自身看成是管理者,將社區居民看成是被管理者。這就使得社區管理人員和社區居民之間的關系成為僵化、死板、無人情味的關系,盡管有時會取得一定的管理成效,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區居民對社區管理人員的畏懼和厭煩心理,這是不利于和諧社區的構建的。為此,相關人員需要將“控制管理”理論轉變為“服務管理一體”理論,這不僅是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宗旨,也是構建和諧社區的必要條件。在這一管理理論下,社區管理人員將自身視為服務者,將社區居民視為被服務者,在日常社會生活當中,廣大社區管理人員要實時回應和滿足居民的要求,注意服務過程當中的態度和方式方法,構建一個和諧愉快的關系。同時相關人員要時刻反省自身服務管理行為當中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改正,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
2.2管理主體上,由單一型管理轉變為多元合作型管理
社區管理人員是社會管理的主體,在轉變社會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社會管理的主體要由以往的單一型管理轉變為多元合作型管理。在傳統的社會管理體系當中,社區管理人員是唯一的管理主體,并且在管理過程當中,大多采用行政和法律的措施。這些強制性的措施盡管可以處理一些破壞和諧穩定的情況,減少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但同時也可能會激化社會矛盾,使得一些潛在的社會不安定因素被激發出來。在新公共管理理論當中,傳統的社區管理人員為主的單一型管理機制不復存在,轉而變為多行業、多部門的合作競爭管理體制機制。在這種公共管理體制下,社會管理的職責和權利被分散開來,各個部門能夠分工明確、井然有序地開展社會管理服務工作。此外,除了政府機關,一些社會和民間組織也可以通過自愿報名、政府吸納等方式參與到社會管理服務當中。這種方式吸納了不同行業和不同社會關系的部門來進行社會管理,有助于充分傾聽和緩解潛在的社會矛盾,提升社會服務的成效。
2.3管控模式上,由直接微觀式管理轉變為直接間接相結合,宏觀微觀相統一式管理
在進行社區社會管理創新的過程當中,管控模式創新是一項重要內容。在過去,社區管理人員進行社會管理時往往要做到面面俱到、事必躬親,這無疑給社區管理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也很難使得所有的社會管理工作都能取得預期的成果。此外,面面俱到的社會管控模式會給社區管理人員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也會使得一些社區管理人員產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管理心態。在新公共管理理論當中,社區管理人員不再是社區社會管理這艘大船的螺旋槳,而是社會管理的舵手。也就是說,社區管理人員要淡化自身的事必躬親意識,樹立高效管理意識。這種高效的管理意識具體體現在社區管理人員要脫身于傳統的復雜的社會事務當中,采用直接和間接相結合的方式,創新社會管理管控模式。發生一些重大違法犯罪的情況時,社區管理人員要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進行直接管理;而發生一些社會矛盾和沖突時,社區管理人員可以實現權力的轉移,讓一些社會民間組織甚至是居民自身進行管理工作。通過這種方式,真正實現宏觀管顧筱雷: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社區社會管理創新區域與城市經濟理和微觀管理相統一,社會治理也更加高效。
3新公共管理引導下創新社區社會管理的具體措施
在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指導下,相關人員要樹立社會管理創新長期性意識,將社區社會管理工作放到一個戰略高度。同時社區管理人員要在有關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協調配合下,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調整管理措施。
3.1強化對社區管理人員的服務理念教育和執法活動監督
為了有效推動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的社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社區管理人員首先要樹立“服務管理統一”的社會管理理念。這種理念的樹立,需要有關部門及時系統的對廣大管理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具體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相關部門要做好社區管理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管理服務理念教育和培訓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好日常訓練、講座培訓等方式,將新公共管理理論潛移默化到社區管理人員的日常生活當中。要讓他們轉變執法理念,轉變自身角色定位,將“社區管理”與“社會服務與管理”進行掛鉤,投身到廣泛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此外,還要牢固樹立社區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將傳統的嚴格的法律手段與新型的服務意識有機結合,實現新型社會管理的高效和高質。
第二,相關部門要做好社區社會管理執法活動的監督工作,建立健全良好的執法監督機制。具體來說,要系統做好社區管理人員管理公開工作,將權力和執法過程暴露在陽光下,使得社會監督更加富有成效;要系統做好社區管理規范化工作,加強管理人員對執法條例的學習工作,規范執法過程;要做好社區管理人員管理不規范行為的教育和懲罰工作,提高社區管理人員不規范行為的成本,從而做好新公共管理引導下的社區社會管理工作。
3.2大力推進社區社會管理工作社會化改革
在進行新公共管理理念實踐過程當中,社區管理人員要大力推進社區社會管理工作的社會化改革工作,創新管理工作模式,將多元化合作管理引入到社區社會管理當中。在這個過程中,相關機關要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國情的具體情況,將多元化社區管理模式進行系統、有效地推進,逐步做好社區社會管理社會化改革工作。具體來說,多元化的社區管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3.2.1將可由社會組織承擔的社會管理工作轉交給相關組織
例如在一些大型體育比賽、演唱會、文藝演出等盈利性社區活動的安保工作當中,社區管理人員就可將這部分業務轉移給保安公司等社會組織機構,社區管理人員在這個過程當中扮演引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這不僅降低了社區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也能夠使得社會管理工作更加多元化。
3.2.2競爭外包的形式
社區管理人員可以在加強引導的前提下,將一些公共管理業務通過競爭的形式交給其他的社會組織和公司進行。例如在公共車輛管理方面,社區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社會招標的方式,將一些業務交給具有資質和實力的企業負責,社區管理人員在這個過程當中扮演著監督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通過這種方式,強化社區和社會組織的責任和權利意識。
3.2.3將一些權利和管理工作下放給基層
例如,在一些社區和基層的治安保衛工作當中,社區管理人員可以擴大保衛委員會的工作職能,使其在具有原有職能的基礎上,增加違法人員教育、人口登記等職能,減輕自身的工作量。
3.3努力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社區治安防控體系
社區社會管理工作的目標之一是維持社區穩定,構建安定和諧的社會秩序。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推進,構建中國特色的多元主體參與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成為社會管理改革創新和發展的重要目標。這種多元主體參與的社區治安防控體系的構建,需要政府部門統一領導,深入挖掘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各項宗旨和要求,系統研判當前經濟社會的實際情況,整合社會各項資源,依托群眾進行協管共管,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揮統一、方式多樣的新型公共安全社會管理工作體系。具體來說,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以下兩點工作。第一,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治安管理工作網絡。這個工作網絡要融合多個市場條件,將市場環境的各個要素均考慮在內,同時創新社區管理模式,加強基層安保資源建設,提升基層和社會的治理能力,進而打造一個系統、全面、科學的公共安全社會治理網絡。第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要更加靈活開放。在多元化的防控體系當中,社區管理人員要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領導下,全力動員其他管理力量,充分做好協調指導工作,努力將新公共管理理念落到實處。
4結論
綜上所述,在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現代,改革社區社會管理工作成為一項重點內容。為此,相關人員必須深入把握新公共管理理念的要求,從管理理念、管理主體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出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全面做好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的社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
作者:顧筱雷 單位:青海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