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思想政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1.幫助大學生走出思想困境,展現良好風貌。
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是構建社會主義體系的根本保障。大學校園中不但要聽到“風聲雨聲讀書聲”,還要能夠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態度與良好的校園氛圍。這才是大學真正要凸顯出來的能夠被學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理想與現實嚴重脫節,畢業生數量連年增加,就業形勢嚴峻。有些大學生難以承受巨大的就業壓力,轉而考研以延緩就業,這反映出大學生思想上的一些問題,急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幫助其走出思想困境。
2.凸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這種引領體現出作為打造高素質人才精髓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堅持學生利益最大化的原則,積極探索符合大學生思想特征的教育途徑。一方面,要在學校中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模范,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培養高校學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優良品質,在愛國主義的基礎上追求以人為本。
3.有利于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
當今社會,大學生能否實現自身的發展是由其個人品質所決定的。然而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品質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同志曾提出“培養高素質知識性人才,大力發展現代化建設”,但現實生活中大學生心理素質脆弱,社會意識淡薄,難以成為優秀人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有助于激勵大學生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掌握真才實學,不懈奮斗,提高個人素質,成為高素質人才。
二、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1.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曾在中國歷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它不但適用于上一代的思想改革,對當今人類思想的進步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借助這一思想理論,才能讓群眾從根本上轉變思想意識,同時用先進的理論思想武裝當代大學生的頭腦,轉變原有腐朽落后的資本主義價值觀,這樣才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對現實充滿希望,努力奮斗。因此,確立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構建大學生理想價值體系的根本目標。
2.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高舉共產主義偉大旗幟并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推動當代大學生優化思想建設,進而確立良好道德規范。我們需要用共產主義偉大旗幟凝聚當代大學生共同理想,明確今后所要的目標和動力,強化思想建設,闡明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價值性,以及對當代人文素質培養所產生的正面影響。并且要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與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一結合起來,讓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客觀正確的了解。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統籌結合”的全面思想,把當代大學生的理想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引導有志青年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斗,才能夠真正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
3.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翻開中國近代歷史篇章,具有愛國主義情懷和強烈民族責任心的在歷史長河中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同志曾指出:“希望當代大學生始終能夠把愛國主義情懷的偉大旗幟昂揚在中國人的胸前。”愛國精神不僅僅是的核心思想,更是每個中華兒女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責任感的主要意義在于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憂患意識。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凝結民族的力量才能捍衛國家的尊嚴,保證人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齊心協力應對挑戰。所以高校要大力提倡以團結奮進為榮,以危害社會為恥的價值觀,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國家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4.加深對“八榮八恥”榮辱觀的理解,展現新時代風采。
榮辱觀不僅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中心思想,而且能夠衡量當今社會道德準則,使人們能在取與舍之間做出正確判斷。正確的判斷才能為當今大學生提供更加明確、更加細致的道德標準規范,以此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體系。大學生在道德準則之間要善于分清世間百態的善與丑,化有為無、化無為有,學會相互轉化,才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明確判斷各類榮辱觀念,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的卓越精神,反對官僚主義、金錢主義,樹立起新一代青年群體良好的作風形象。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日常管理融為一體。
在開展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將每次傳達的思想政治任務落實完成好,教室、宿舍都要積極配合,完成工作任務。充分利用班級的人力資源,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要更好地為同學服務,如開展班級活動、班級主題班會、班級衛生檢查日等;其次成立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職責,使同學們更好地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并充分調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推進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與課本理論相結合。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高校發展過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從轉變每個學生思想觀念做起。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材,方便學生對其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精髓。教師要努力轉變現有的教學方式,采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教學,并加大對其投入力度,深入教學情景中,挖掘思想教育潛在的內涵價值,反作用于現代化建設當中。要從實踐效應和社會價值兩方面將核心價值體系劃分出來,使彼此之間的關系能夠得到重新認識和發揚,便于當今大學生區分側重點,更加客觀地認識其重要意義。
3.高度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近幾年由于大學生心理疾病所造成的刑事案件與自殺事件逐年增加,最主要原因是當代大學生自身壓力過大,造成神經紊亂、情緒失控,釀成慘劇。另外,由于諸多學生在入學后對自身所學專業缺乏興趣,不想學甚至不愿意學,加上其他原因最后導致曠課、留級的現象居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改變他們思想現狀的風貌,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到所學專業的重要性,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的培養,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4.與學生情感教育相結合。
通常來說,人類個體價值觀念的形成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種是能不能接受,另一種是愿不愿意接受,這兩方面又受到主體認知因素與情緒因素的影響。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愿不愿意”的拘束,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除了從理性層面著眼,更要注重情感層面,喚起學生的情感需求,幫助學生理性判斷價值觀,增強教育實效性。
作者:李海洋 單位:河北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