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全球化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全球化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邏輯起點 (一)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堅持與發展當代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是在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進行分析和繼承的基礎上得以形成的,其核心是人的全面發展。在價值觀的問題上歷來存在著“利己”與“利人”兩種價值取向。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從經濟生產方式到人們的精神文化方面都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由此也導致了多種價值觀的出現,多元化成為了價值觀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建立一種價值體系來作為我們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至關重要。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路,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則。馬克思從人的本質上就奠定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基礎,揭示勞動是人的本質,為人的勞動價值觀奠定了基礎,證明它的價值的同時促進社會的發展。接著,又說明了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價值現象是一種社會的現象。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以是否能夠走在時代潮流前列,推動歷史前進;以能否成為書寫歷史的創造者,作為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和處理好這些問題。而列寧時期的價值觀,揚棄抽象的社會主義價值原則,重視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體現了價值觀的廣泛性,同時列寧在晚年對于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不斷進行新探索、嘗試,并強調從多方面、多角度對社會主義進行全面的建設。上述的基本研究思路和實踐探索的方法,在我們進行符合社會主義發展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具有明確方向的指導性意義。 (二)對西方社會意識觀念的借鑒與批判西方社會意識觀念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具有一定借鑒意義。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文化全球化,文化之間的交流在不斷增多,西方大量社會思潮的涌入,帶了價值觀的沖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歷來標榜“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核心價值觀,強調其為人權的體現,并不斷對我國的意識形態進行抨擊,試圖利用價值觀對我國的價值體系建設產生一定的影響。以西方經濟思潮中的熱點———新自由主義為例來進行分析,新自由主義作為古典經濟自由主義思潮在新形勢下的回歸,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我們應當透過現象來看本質,它在根本上還是維護資本主義的制度的,實際是國際壟斷資本主義在全球推行其擴張政策,是在掩飾其最大限度對個人利益的追求的目的,通過對民眾的剝削來實現資本利益的最大化,導致發展中國家在新自由主義模式下遭受重創。這與我國所強調的將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相結合,解放生產力,消滅剝削,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方針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因此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來看待西方的新自由主義,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來分辨。再者就是在西方社會產生并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廣泛影響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我們要對其保持清醒的認識,要在明辨其內涵的基礎上進行批判性借鑒,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民主社會主義所宣揚的一種包含民主、自由、平等、團結以及和平在內的核心價值觀有更深刻的認知。民主社會主義將“實現自由、社會公正和團結規定為社會主義的本質”[1]272,表面上看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實際上只是對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轉換,只是在西方經典價值觀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正和改良,核心價值觀所延伸出的關于社會公平的政策,實際上只是一種改良的價值觀的表現,根本上還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和統治,仍屬于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它同科學社會主義是完全不同的理論,它的核心價值觀與我國的核心價值體系中所包含的價值觀是完全不同的。在對待這些西方社會思潮時,我們要采取科學、理性的態度來進行對待與分析,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為指導,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地加以借鑒,消除西方價值觀所帶來的沖擊和消極影響,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不斷進行完善,以利于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二、全球化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邏輯內核 全球化背景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邏輯核心應當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基礎上,引導全體社會成員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同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當今思想文化呈現全球性特點之下,面對社會思潮多樣化的發展趨向,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過程中必須牢牢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理論基礎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具有嚴密性、完整性的科學理論體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馬克思主義是代表無產階級的思想的理論,是表現廣大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的理論,是在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和繼承優良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以及改革的各個階段都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廣大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堅持以馬列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根據中國在建設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實際問題與情況,將思想理論與實際狀況結合起來,進行探索、分析,總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在世界多極化發展的今天,面對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新問題,我們仍應該重視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原則。對呈現差異性和多樣化特點的社會思潮,能夠給予尊重和包容,這是我們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和維護社會和諧因素的保證。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化指導地位,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性質和方向。“如果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指導思想上搞多元化,勢必導致人心混亂,天下大亂,給黨和國家帶來災難。”[2]559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是作為根本而存在的,指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性質和方向。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完整且嚴密的科學體系,在不斷地實踐和發展著。 (二)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經濟成分日益復雜,經濟組織在形式上也逐漸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在這種狀況下,收入分配方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社會意識多樣化也日趨明顯。堅持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成為了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最根本的任務,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題的深刻的認識與把握。“今天我們所倡導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就是凝聚全國人民的精神,統一全國人民的步調的紐帶。”[3]117-118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不斷地進行擴張,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黨的革命傳統受到嚴重挑戰,我國在處理國際和國內事務中還存在著不足,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就必須明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共同理想的提出為我們進行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確立了奮斗的目標。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堅持崇高理想與現實共同理想的結合,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題。 (三)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當前我們正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發展有著密切聯系,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的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西方社會思潮的大量涌入使得中西方思想文化產生激烈碰撞,在這風險與挑戰并存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精神能夠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有助于我們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文化軟實力。同時要在此基礎上弘揚符合時代要求的時代精神,明確改革創新是時代的核心這一要點,使時代精神與時展的大局相統一,明確其對時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縱觀當今國際局勢的變化,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結合時展的特點,進行大膽的改革與創新,惟此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局勢變化中,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構建價值體系的整體框架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中心的民族精神,有助于提升國家的凝聚力,奠定國家生存發展的思想基礎。同時在改革的過程中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創新。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撐,它與時代精神是緊密聯系的,而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必然發展,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它們的結合為共同理想的實現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不斷提供動力支持。 (四)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我們要始終堅持將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基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到多元思想文化碰撞所帶來的沖擊,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能夠引領道德風尚,凝聚思想,奠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榮辱觀提供了規范準則,是優良傳統與時代精神的結合,反映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包含的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堅持做到從實際中來,進行深入的探索,并發揮各自的特點,結合自身的規律和作用方式,對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五)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進行的提煉,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產生的,同時對于西方社會思潮所帶來的資本主義的價值觀有著清醒、深刻的認識,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識和理解的深化。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了科學的表述:“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31-3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概括性總結,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其基礎上的提煉和升華,兩者之間具有重要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脫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而獨立存在。當今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遏制的客觀發展趨勢,各種不同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所產生的問題日益增多,社會主義價值觀需要適應時代,應對國際、國內發展所帶來的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科學性和真理性的特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種具有科學性的思想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比較完整地建構,同核心價值觀所打下的現實基礎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符合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對價值體系所蘊含的現實性的反映,因此我們要明確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和作用。 三、全球化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邏輯歸宿 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將要達到的最終目標,也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在當代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具體表現為“以人為本”、“共同富裕”和“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幾個組成部分,共同形成一個包含多方面、融合多視角又具有統一性的整體。它是一個包含最高價值、核心價值、基本價值以及具體價值在內的有機整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為了實現社會主義所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并最終實現最高價值理想。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邏輯歸宿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所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認為它是指一個完整的人,應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質。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人們物質及生存的需要的迫切性在逐漸下降,精神層面的需要在不斷提升,人們不論是在處理社會中的各種關系,不斷提升精神生活的質量過程中,或是在不斷進行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中,自由全面發展的需要在人的需求中所占的比重都在日益增大。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最終目標,它是貫穿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線索。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如何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有著深刻的理解與研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曾提到“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5]36他們重點強調人們對于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追求,將共同的社會生產方面的能力視為是自由個性,放在社會的經濟基礎之上,這種觀點是對理想社會的最終目標的突出和強調。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將馬克思主義與時代需要相結合,使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目標具有時代特色,突出強調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黨的領導集體結合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以及中國的具體實際,對于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理論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豐富和發展。和鄧小平主要注重從人的思想文化層面來對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進行論述。以為代表的領導集體,領導廣大群眾不斷探索與總結,將最終能夠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判斷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深刻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作為運動和理論制度的最高目標以及根本價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一個與社會歷史發展相一致的過程,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區別于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本質,提出了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實現“以人為本”這個基本要求,科學地體現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最根本的價值追求。在當今思想觀念大活躍、文化大交融的時代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支撐,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理論與實踐意義,其內容最大限度地體現了社會的多元訴求,有助于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作者:馬思維 單位:北京聯合大學 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