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實踐育人作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已經成為我國高校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環節,培養新時代德才兼備的人才后備軍的重要途徑。本文闡明了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社會實踐各環節中出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以此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進一步強化社會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教育者將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與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和灌輸的教育實踐活動。[1]其包含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前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政治觀教育、法治觀教育、道德教育等等。隨著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各個高校的實踐活動已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依然存在不容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要求
古人云,人無德而不立。我國一直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近日在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文件中更是把注重以德為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要位置。當代大學生作為青年中最具朝氣和理論知識儲備的群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大學生實踐本領的同時,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刻不容緩。
(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的需要
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往往以大班級授課的課堂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帶有濃厚的封閉式、灌輸式色彩,教學內容多局限于理論知識,往往與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社會生活實際相脫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社會實踐活動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參與性強,滲透性強,輻射范圍廣的特點。作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創新形式,社會實踐活動是對思政教學環節的有益補充。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將思想政治理論和道德觀念與社會實踐巧妙融合起來,形成自身正確的思想觀念并主動踐行完成外化的過程。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認知與行為方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三)端正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要求
當前青年大學生身處于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各國思想文化激烈碰撞融合,社會意識形態趨于多元化,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形成嚴峻考驗和沖擊。而且現代大學生生活在物質豐富的時代,往往自我意識比較強,利己主義思想比較嚴重。他們長期在校園中學習和生活,社會閱歷淺,對社會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入,一旦進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可能會受到一些人的錯誤價值觀和行為方式誤導,產生各種各樣的思想問題,不僅會阻礙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甚至會形成不正確的三觀嚴重地影響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出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一)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從活動管理上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以學校團委發起,各學院組織進行,更多側重于社會實踐的形式和具體實施的要求,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也沒有成立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導部門,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和把握。從評價機制上看,大學生社會實踐評選活動更多側重地是實踐成果的評比,缺乏相應的機制對實踐中個人品德素質的提升做出相應的評估和考核。同時,由于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不能很好地與教師職稱評定、工作績效相互轉化,打擊了指導老師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進而思想消極工作懈怠,更不用說加強對大學生思政方面的教育指導了。從宣傳工作上看,缺少事后宣傳和學習典型社會實踐案例的環節,局限了思政教育的輻射范圍。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包含有事前籌備、事中管理、實踐方案、事后評估、宣傳交流等諸多環節。但在實際操作中,各學校往往把重點放在社會實踐的評選環節上,忽視了事后的宣傳交流環節。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全面不連貫
社會實踐中的思政教育包括兩個方面,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德育價值觀的培養。在實際操作中,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往往是時間緊、任務重,指導老師更多側重的是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傳授,輕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而且教學碎片化現象嚴重,缺乏對學生全面性、系統性的思政教育,沒有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時間和環境條件的影響,許多社會實踐中的思政教育內容多是臨時展開或者還沒來得及展開就結束了,沒有與課堂上的思政教育內容相互補充,形成教學內容上的連貫性。同時也沒有考慮到不同年級和不同專業學生的學情和特點,缺乏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形成學生接受上的連貫性,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學生政治觀的全面形成和思想道德逐步提升。
(三)社會實踐活動主體動機不純
各高校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千差萬別,受活動經費、學分設置、評獎機制等影響使學生參與動機產生很大偏差。一方面,部分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認識不足,往往把社會實踐活動看做免費旅游的機會,在社會實踐中注重只享樂,逃避勞動甚至不參加勞動。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評選結果與學生獎學金評定、黨團員發展和評優、實習就業推薦等掛鉤,導致一部分學生抱著功利性的目的報名參與社會實踐,利己意識較強,服務意識淡薄,不關心實踐結果和意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找實踐單位開證明,托關系找媒體進行宣傳、寫實踐報告等面子工程上了,并沒有達到真正提高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的目的。
(四)社會實踐團隊建設有待改善
指導老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專業實踐活動的指導上,缺乏對學生進行思想指導。思政指導工作中還存在權責不清的問題,社會實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體誰負責,針對哪些受眾,達到什么教育水平,都沒有具體的標準和要求。在社會實踐指導人員構成上,多以本專業或學院的老師帶隊進行,出現了思政課教師和思政輔導員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閑置與團委需求更多的師資力量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存的局面,造成了社會實踐中專業指導性強,思想政治指導缺乏的困窘。[3]另外,學生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思想水平不一,道德素質良莠不齊,在實踐團隊建設上,沒有注意到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進性作用,通過朋輩引領,榜樣示范,進而實現學生群體內部的自我教育。
三優化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加強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
1.設立專門針對社會實踐的思政教育工作指導部門。從宏觀上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社會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去,結合學情、學科特點和社會實際需要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方案和規章制度,給予各學院思政教育工作在社會實踐中的展開以方向上的指導和行為上的規范。2.優化評價激勵體制。一方面,將道德評價結果納入學生綜合測評成績中。已有高校推進“第二課堂”并執行學分制,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量上達到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時可以采取指導老師、社會實踐單位,大眾評審等多元評價的方式倒逼學生從質上真正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另一方面,應制定相應的指導教師激勵措施。將學生的社會實踐成果和道德評定結果與該教師的職稱評定評優、工作績效掛鉤,提高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引起教師主體對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4]3.培育建立一批優質典型的社會實踐團隊。評選出優秀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后,應該繼續加強各學院學生向優秀典型學習的力度。通過典型示范,擴大思政教育的覆蓋范圍,讓經歷不同社會實踐和思想教育的大學生聚集在一起相互的交流,碰撞火花,將思想政治教育輻射到更多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育人的效果。
(二)注重對思政教育內容的整體把握
1.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頂層設計。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從全局出發,把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納入思政教學體系中去。針對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政教育進行課程設置、教材研發和教學內容上的統籌規劃,高效快捷地實現思政教育目標。2.要著重推進理論學習與德育培養并行。大學生缺乏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會造成進入社會以后因抗壓能力差頻繁跳槽,或做出違背家庭道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的事,甚至出現高級知識分子犯罪嚴重危害他人與社會的極端惡劣案件。3.結合不同年級和專業學生的學情和認知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接受系統完整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觀教育,保證學生接受能力上的連貫性。
(三)重視端正實踐動機的全程滲透工作
1.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前的宣傳教育工作,樹立正確的實踐動機。通過實踐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工作使學生明白參與社會實踐的真正目的和重大意義,認識到參與社會實踐對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和國家發展、社會建設的重要性。2.通過社會實踐中進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不斷端正實踐動機。比如通過參觀紅色實踐教育基地等方式,培養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服務社會的意識,破除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錯誤認知,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中去,為國家的發展社會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3.在社會實踐活動后的宣傳交流中,堅定正確的實踐動機。社會實踐后的交流總結有利于讓學生認識到參與社會實踐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活動評選,而是要通過社會實踐深化自身對國情和社會發展狀況的認識,深刻意識到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意識將自身發展與祖國命運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
(四)優化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的建設
1.從思政指導工作上看,實行思政指導工作責任制。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責任到人,解決思政工作指導混亂、缺失的問題。同時指導老師還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在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意義,并在實踐指導中將專業指導與思想指導并行。針對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如脫貧攻堅、環境治理、官僚腐敗等一系列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相互交流或小組討論,做出合理解釋與客觀評價,破除思想上的錯誤認知,加強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引領,提高他們心理素質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確認識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狀況,準確理解黨的思想路線、方針政策,推動更多的大學生投身到社會建設、服務人民的工作中去。[2]2.從指導老師團隊構成上看,要重視高校輔導員和思政教師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發揮的思想指導作用。當前高校大學生的班級管理主要實行的是輔導員負責制。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輔導員要做好大學生的領路人,首先要加強自身理論知識的學習,利用多種途徑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會實踐中,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在對學生的進行思想指導。[5]另外還應該把思政課教師融入進來。讓這部分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被閑置的思政課教師,實地參與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或利用現代網絡通信工具(QQ、微信、博客等)對學生進行遠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指導,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在社會實踐在產生的思想沖突,讓學生以積極昂揚的精神面貌對待學習和生活。3.從學生主體構成上看,要重視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推動社會實踐團隊學生主體的多元化。大學生黨員是青年精英,是學生群體中的優秀榜樣,相對于其他同學有更高的思想覺悟和更強的工作能力,能夠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而且學生黨員與普通同學的年齡、閱歷、行為模式比較相似,有利于平等的交流和學習,在相互激勵的群體氛圍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于無形中深入人心。[6]今天我們面臨是前所未有的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代,強化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學校、老師、學生、社會多方共同的努力。尤其是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和受教育的主體,每一個青年大學生都要有立志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自覺,在實踐中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的同時,還要不斷端正思想觀念、提升自身道德修養,為推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慧文.論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0):117-118.
[2]徐衛,胡麗芬,陳麗麗.試論教師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J].江西省團校學報,2004,(04):22.
[3]周天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大學生社會實踐融合探析[J].紡織服裝教育,2018,(04):328-330+340.
[4]李桂樹.體會啟示構想——試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J].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1999,(02):98-99.
[5]潘雪.由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角色定位引發的思考[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8,(03):15-17.
[6]許公正.大學生朋輩教育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5.
作者:劉彬彬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