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會管理群眾文化活動與創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可謂農村加強基層社會管理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能夠增進群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極大地提高了基層社會組織化的程度,推動了地方文明發展,進一步優化了社會治理結構。由此可見,大力建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對于促進基層社會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基層社會管理視角出發,就群眾文化活動與基層社會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并探索了促進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
基層社會管理;群眾文化活動;創新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投入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中,以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應注意的是,城市社會基層管理形勢卻不容樂觀,不僅社會組織力大大降低,而且社會管理及治理手段落后。鑒于群眾文化活動建設與基層社會管理之間的關系,有必要充分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功用,提高社會管理效率,實現多方力量的凝聚,促進基層社會管理途徑的創新。
一、群眾文化活動與基層社會管理之間的關系分析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其以群眾作為活動的主體,因而文化活動所發揮的影響力不僅強大而且覆蓋面極廣。借助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帶動基層社會逐步朝著優秀文化方向發展。能夠充分調動每位群眾的積極性,當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發展成熟后,基層社會管理就于無形中步入了一個新局面,不僅提高了基層社會管理的靈活性,還保障了基層社會的安定團結及人民的富裕,為城市的穩定、和諧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通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僅增進了群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極大地提高了基層社會組織化的程度,推動了地方文明發展,進一步優化了社會治理結構。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有助于暢通基層社會管理機制。當然,基層社會管理也有助于保障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高效、有序發展。應注意的是,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基層社會管理不能墨守成規、停滯不前,還需以群眾需求為依據逐步加以完善,這也要求群眾文化活動建設中必須不斷創新,以便為基層社會管理注入更多活力與動力,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基層社會發展。群眾文化活動、基層社會管理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二、面向基層社會管理的群眾文化活動創新路徑分析
(一)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明確群眾文化活動的理念與目標
必須明確地方的資源優勢并充分加以開發、挖掘、利用,以便明確群眾文化活動的目標與理念,并加以組織和開展。地方優勢資源為群眾文化活動建設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也有助于促進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確保各項文化活動保質、保量地開展。在群眾文化活動策劃、開展中,必須注重如下內容:一方面,注重充分挖掘地方資源的優勢價值,深入拓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另一方面,結合群眾生活需求,實現多種文化資源的融合與滲透,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綜合水平。此外,還應對活動理念、目標加以確定,在文化活動策劃、組織過程中,充分考慮到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借助于地域特色文化作為載體,充分彰顯群眾的先進理念與科學的價值觀,繼而提升社會管理效率。為此,在對活動加以策劃過程中,必須先做好文化調研工作,掌握地方優秀文化資源,并結合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對群眾文化活動目標、理念、形式、內容等分別加以確定,這樣才能保障群眾文化活動順利、有序地開展。
(二)加強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基層文化基礎設施作為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和發展的基本載體,若文化基礎設施不完善,將會極大地制約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和創新。一方面應加快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如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活動室、影劇院、電子閱覽室等,確保圖書館藏書的豐富性,確保紀念館的資料豐富而詳實等。另一方面,完善文化場所活動設施,通過購買或維修文化活動設備等方式進行補充,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讓更多的群眾能享受到文化活動。還應加強文化互動設備及場所的管理,促進基層文化基礎共享化發展,提高文化服務水平和文化管理能力。推動基層文化網絡化發展,打造信息化平臺,構建文化服務網絡體系,滿足基層文化基本需求。通過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傳播與共享優秀群眾文化。
(三)加強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
當前不少基層干部存在著“重經濟、輕文化”的意識,認為只要經濟得到了發展,群眾文化活動建設自然就搞好了。因而對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建設漠不關心,導致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頗受掣肘。因此,要求基層領導干部應轉變傳統觀念,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管理。并將群眾文化活動建設作為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以提高領導干部的重視度,切實扭轉工作方向。同時,應建立完善的問責機制,以便約束基層干部行為,并注重加強群眾輿論監督,利用報紙、網絡、廣播等媒介,就基層政府對群眾文化活動管理情況進行報道,進一步規范基層干部的行為。不僅如此,還應委派專職管理人員,進來選擇有活力、熱情洋溢、有文化特長的年輕人,以更好地帶動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并參與到活動中來。還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以法律法規對人們行為加以約束,提高群眾法律意識。
(四)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形式
傳統群眾文化活動多較為單一、簡單,如歌舞表演、戲曲、棋牌比賽等等,這些也是老年人熱愛的形式與內容。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形式刻不容緩。一方面,要求基層干部應深入基層,充分挖掘有價值的民間文化,要將文化中的感染力、感召力充分挖掘出來,以滿足多層次群眾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應保護好民間文化藝術,開發極具傳統民族及地域特色的工藝文化項目,如剪紙、編織等,構建完善的文化傳承機制,鼓勵民間藝人組織、開展“民間工藝表演”。此外,還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并加以積極宣傳,實現該品牌的市場化。成立各種各樣的文藝團體,鼓勵有特色文化特長的群眾活躍在基層,為群眾文化活動打造一個新的舞臺。還應借助于網絡、電視等媒體,積極展現地方群眾文化建設成果,滿足群眾“求富、求知、求樂”的人生訴求,通過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陶冶自我情操,提升自我文化品味,逐步拓展和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基層社會管理的群眾文化活動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順著文化發展方向前進,積極創新并開展相關群眾文化活動,將自我教育、自我實現和自我服務理念引入基層文化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群眾文化活動在基層社會管理中的影響力和創造力,實現文化共享的效果。
作者:王菊 單位:合肥市工人文化宮
參考文獻:
[1]龐旭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山西群眾文化活動建設[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01):52-54.
[2]竇蓓,李曉寧.傳統節日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傳承與發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