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會轉型下民間傳統書會現狀與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當前社會轉型背景下,民間傳統書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作為保護實施主體之一的政府,應從恢復消亡書會、改變對現存書會的介入方式、解決被傳承人出路問題、擴大書會社會影響、引導公眾參與等方面著力,以整體保護觀最大可能地傳承具有自發性、原生態的民間書會和說唱藝術。
關鍵詞:民間書會;說唱藝術;社會轉型;保護策略
一、引言
民間書會是自發形成的傳統說唱藝術交流集會,主要存在于我國的北方尤其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民俗活動。民間書會土生土長、原汁原味,是民間說唱技藝傳播交流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我國民間文化和民風民俗傳承和發展的活化石。一般而言,民間書會每年一度,會期固定。一些大型書會曲種、曲目也種類繁多。以河南平頂山市寶豐縣的馬街書會為例,據統計就有河南墜子、河洛大鼓、山東快書、徐州琴書、湖北漁鼓、四川清音、鳳陽花鼓、評書、亂彈、三弦書、鼓兒哼等數十種曲藝形式出現。交流、切磋甚至帶有競技性質的書會也造就了眾多優秀的民間說唱名家,產生了眾多優秀的說唱藝術作品。民間書會和民間說唱一起構筑成具有傳統美學質感的民俗文化景觀。
二、當前民間傳統書會現狀分析
當前社會轉型背景下,人們生產生活方式急遽變化,傳統民俗和民間藝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民間傳統書會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具體表現為:(一)民間傳統書會數量急遽減少。據統計,1949年以前,我國北方共有民間書會30余個。目前僅有河南馬街書會、山東惠民胡集書會、安徽界首苗湖書會、河南許昌杜寨書會等個傳統書會還在續存。1像中原大河屯書會、河街書會、保安山書會、大槐樹書會等數十個傳統書會都已經相繼消失。(二)現存民間書會的規模日趨萎縮。2008年以來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存的四個民間書會中,除河南馬街書會和山東胡集書會在個別年份由于政府介入,到會藝人有所增加之外,四個書會規模是呈現萎縮趨勢的。特別是河南許昌杜寨書會,目前已經到了瀕臨消亡的境地。(三)依托于民間書會的民間說唱藝人流失嚴重,老齡化問題突出,且后繼無人。(四)民間說唱的曲種、曲目、唱腔、唱段兒特別是長篇大書數量劇烈減少,一些口傳心受的絕活兒面臨失傳。(五)書會原有文化內涵、民俗特質被稀釋、沖淡。由于政府介入方式和商業化的影響,民間書會原有的生態體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書會民間性、民俗性、自發性被削弱。造成民間書會目前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會轉型及民間書會所在地區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是根本原因。民間書會作為傳統民俗節慶,往往形成歷史較久,如河南馬街書會的形成具考證已經有700余年。這些書會形成于農業文明背景之下,因此演化出了一整套適應當時農業社會、經濟和文化特征的體制機制。書會會期的選擇就深刻反映了這一特征:河南寶豐馬街書會、河南許昌杜寨書會、山東惠民胡集書會會期均在農歷正月十三,屬于典型的年后農閑區間;安徽界首苗湖書會會期在農歷六月初六,則屬與夏季農閑時節。因此會期選擇絕非偶然,而是和農業生產的時間規律密切相關。農閑時節則在時間上保證了藝人和鄉民參與書會的最大可能。就書會的運行機制來看,這一特征也顯得尤為明顯。民間書會不僅是藝人交流集會,還有曲藝交易會的性質。特別是馬街書會和杜寨書會,藝人通過“亮書”2,吸引潛在買主是民間說唱藝人前往書會的最大動力,鄉民前趕書會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寫書”。農業文明背景下,鄉民遇到難以解決或者不可預測的困難,往往求助于神祗的庇佑。向自己信奉的神祗發愿,如能實現心中所想之事,定請說書人大唱三天等等。如此,當事如所愿,鄉民就會認為是神靈保佑的結果,并在會期前往書會,請說書人到家說書里還愿。另有慶豐、娶妻、得子、得財、喪葬等原因促成鄉民趕書會延請藝人。近二十年來社會經濟轉型加劇,城市化進程加速。民間書會所依托的農村人口大量外流,無異于釜底抽薪。工業化帶來的機械化使得與在農業文明時代吻合的農閑會期變得不再有意義。相反,大量流出人口往往在書會開始之前已經回流到城市。隨著網絡在廣大農村地區的普及和娛樂方式的多元化,說唱藝術失去了原有的觀眾群體。在說唱藝人方面,由于需求減少,收入減少,很多人離開這一行當投身于經濟回報更豐厚的行業。農業文明時代“一藝頂三工”3的境遇一去不返,學習曲藝對年輕人來說已經沒有太大吸引力了。藝人老齡化現象十分明顯,傳承后繼無人已經成為當前最核心的難題。以河南寶豐馬街書會所在的寶豐縣為例,根據鄭州大學王穎超2018年所提供的寶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年齡表顯示,“目前寶豐縣共有曲藝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3人,其中80歲以上1人,70到79歲為13人,60到69歲為15人,50到59歲為8人,40到49歲6人,40歲以上傳承人數量為0。”其次,政府行為是造成目前民間書會現狀的另一重要原因。新中國成立,無神論成為官方主流意識形態。反觀民間書會與民間說唱,很多儀式活動和書目都帶有封建迷信色彩。因此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民間書會和民間說唱活動一定程度受到了影響。特別是期間,“破四舊運動”把民間書會和民間說唱中的傳統大書作為清除的對象,很多藝人被迫放棄說書,仍留下來的民間藝人被要求選擇《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智取威虎山》等這樣的新書來表演。此間,民間書會上“愿書”活動也受到嚴重抑制。無論是藝人數量還是書目、唱腔都損失嚴重。整體上來看,結束到1980年代中后期是民間書會和相關說唱藝術發展較快的活躍期。一方面,思想的解禁使得民間書會的活動和習俗得到恢復,另一方面民間藝人回歸傳統,一些放棄說書的藝人回到隊伍中來。一些常年不準碰、不讓說的傳統大書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在這一過渡性階段,原來的政策限制不復存在,意識形態管制相對寬松。而新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剛剛萌芽,后來出現的電視、流行歌曲、網絡游戲等娛樂方式尚未出現或未普及,農村的社會經濟狀況變化不大,為民間書會和民間說唱的生成提供了適宜的土壤。由于當時廣大農村的和生產隊等集體經濟尚未解體,以集體為單位聘請說書藝人說書成為潮流。加之各縣區政府及文化部門對民間說唱和藝人實行保護、扶植,“一藝抵三工”,說書藝人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也相對其他階段為高。在這種狀況下,自然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拜師學習說唱藝術。據筆者在山東惠民縣、山東陽信縣、河南寶豐縣、河南郟縣、河南太康縣、安徽界首市、安徽太和縣等地調查,當前活躍在民間說唱舞臺上的相當一部分中堅力量正是在這一時期加入曲藝隊伍的。1980年代末到2000年代中后期是民間書會和民間說唱受到沖擊較為嚴重的一個階段。在此期間現代化進展加速,農村人口外流,集體經濟解體或名存實亡,多元化的娛樂方式出現。各地政府著力發展市場經濟,追求效益,對于文化的關注相對減少。從整體上看四個書會周邊藝人演出場次是減少的,從業人員流失也比較嚴重,一些民間藝人甚至放棄演藝外出打工。收入低下自然也難以吸引年輕后輩進入這一行業。有賴于這些民間藝人多是半農半藝,依靠農業生產收入尚可以維持生計,這一境況才沒有變得更嚴峻。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寶豐馬街書會由于當地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為數眾多的私營小煤窯,下礦挖煤往往帶有較大的事故風險和不確定性,企業煤礦企業主和與之相關包工隊、運輸隊個體戶的“愿書”活動激增對轉型中的馬街書會和說唱藝術的持續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當前,弘揚傳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中國在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增長之后的社會共識。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文化保護政策,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地方政府也充分認識到民間文化的重要價值和意義,甚至形成了政府主導、主辦的新格局。應該承認,政府在保護傳承書會中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就影響來講也是正面積極為主。如寶豐縣政府主導下馬街書會開展的全國曲藝邀請賽、藝人幫扶活動、恢復民間書狀元評選活動、創建以說唱文化為主的國家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開辦曲藝學校等。“形成了由活態化達到常態化,由常態化達到精品化,由精品化達到市場化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在硬件設施的建設中,地方政府發揮的積極作用更是決定性的。但是,也應看到,政府在介入方式上也存在諸多值得討論的地方。書會自發性、民間性被削弱,鄉民參與度和主人翁意識被破壞。從某種程度上講,在這種運轉模式下,書會的文化內涵和民俗意義已經發生變化。
三、民間傳統書會保護策略
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傳統書會以及民間說唱的重要性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所廣泛認同。政府、民間組織、藝人自身對于保護書會、保護說唱也都有強烈意愿。但是,書會、說唱藝術究竟應當如何保護卻需要系統地研究。第一,政府介入,引導民間力量恢復已經消失的民間書會。歷史上形成民間書會的地區,往往民間文化繁盛,曲藝藝人眾多。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有些民間書會消亡了,但是其存在根基尚存,文脈未斷。對于這種情況,當地政府應當充分重視其潛在的意義和價值,提供養分,培育根基,引導利用民間力量在恰當的時機恢復書會傳統。第二,調整政府介入方式,回歸書會民間性質。“政府的宣傳倡導和行政理力量的介入,對改變民間曲藝的外部環境具有積極的影響”。但是也必須看到。民間傳統書會的原生態和自發性是其民俗價值和文化價值得以保存的重要依托。在民間書會受到沖擊和破壞的大背景下,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沒有政府力量的參與,很多傳統民俗就會日漸消亡,政府介入方式不當,又會破壞書會的內在運行機制和文化內涵。因此,政府既不能不管不問,也不能一手包辦。應該在尊重書會民間自發性的基礎上引導培育,防止把書會辦成純官方不接地氣的曲藝匯演。第三,解決被傳承人的出路問題,培育說唱藝術后生力量。書會保護與說唱藝術保護密切相關。說唱藝術傳承最大的難點在于后繼無人。由于看不到前景,即便是對說唱感興趣的年輕人,也會因為出路問題而放棄。政府從解決學習者的出路方面著力是十分必要地。第四,擴大宣傳力度,增加民間書會的社會關注。民間書會保護需要社會各界共同行動。利用包括自媒體在內的各種宣傳手段,吸引公眾參與,為書會保護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結語
民間書會和民間說唱藝術是十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民間說唱文化的載體和根脈,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民間書會是勞動人民時代相承、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作出來的民間說唱交流形式。它所蘊含的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因此,政府、民間組織、全社會共同行動,保護文化的根脈,維護文化主權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王穎超.寶豐馬街書會傳承保護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鄭州大學,2018:29.
[2]趙民強.曲壇圣地寶豐馬街書會[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110.
[3]馬志飛.馬街書會民間曲藝活動的社會機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223.
作者:李亞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