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基于“新工科”建設的內涵和要求,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然后結合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的新工科建設實際,從專業布局調整、培養方案優化、辦學模式創新、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轉變、評價機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
[關鍵詞]新工科;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工程教育;培養體系;改革
隨著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新經濟背景下的跨行業、跨領域的新業態層出不窮,全球正處于深刻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進程中[1]。為了在這場國際競爭中獲得并保持優勢,國家實施了“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發展戰略。“大業欲成,人才為重”,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為了主動響應新經濟、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對新型應用型工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于是,“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正式拉開了全國范圍以“新工科”建設為主題的高等教育工程教育改革的帷幕。地方高校的制藥工程作為新興專業,由于其重要的“地方屬性”,其基于新工科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必須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和技術需求開展深入研究、探討和實踐[2]。本文從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的工程人才培養現狀入手,以新工科建設理念為指引,以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為切入點,結合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實際,從專業培養方向調整、培養方案優化、辦學模式創新、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轉變、評價機制完善等方面提出適應“新工科”要求的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之路。
1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雖然規模龐大的工程教育曾為我國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新經濟、新業態的出現和產業的轉型升級,我國工程教育的培養質量與產業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是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在“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人才”[3]等方面還缺乏清醒認識和明確定位,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1辦學定位不明確、辦學特色不明顯、專業同質化嚴重
很多地方高校的制藥工程專業在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方向上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存在著認識偏差,常常陷入到底是進行科學教育還是開展工程教育抑或是實施技術教育的迷茫中,這種搖擺不定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制藥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進程,進而影響著其專業設置動態調整靈敏度的提升[2,4]。另外,部分地方高校的制藥工程專業沒有完全理解和充分認識到自身“地方性”的內涵,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教學內容的設置上不能充分考慮區域產業結構及人才市場的需求,而是盲目追隨全國性綜合性大學,無法凝聚和體現自身特色和優勢,從而導致同一專業不同學校培養出的學生趨于同質化。
1.2教師缺乏工程背景,教學方法單一
“制藥工程人才引進困難,現有教學能力普遍較弱”已成為當前制藥工科教育的最大軟肋[5]。地方高校的制藥工程專業都在大力引進專業教師以期改善師資隊伍結構,但受各高校人才引進政策的限制,引進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從學校到學校,雖然他們具有較高的學歷和扎實的理論知識,但由于他們對制藥工程實際知之甚少,同時又缺乏生產實踐鍛煉,所以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素材基本上完全依賴于現有教材,而教材中傳統的經典理論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相對過時或滯后于制藥工程生產實際和技術發展新動態,這勢必導致因教學內容前沿性不足而引起制藥工程專業教育與行業企業實際需求脫節,使得培養出的制藥工程人才的綜合實踐、科技創新和實踐應用等能力不足。教學方法方面,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教師目前仍是采用板書和多媒體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雖然多媒體的使用有利于教學內容的直觀、形象、生動展現,但由于模式固定、方法單一,再加上理論內容過多,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等情況,常常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效果欠佳現象的出現。
1.3課程體系不健全,工科教育理科化
課程體系的合理性直接性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雖然也包含有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創新教學等部分,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理論教學應該都能做到學生全覆蓋,而實踐教學和創新教學則往往只能涉及到部分學生,更有甚者,很多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的創新教育根本就是完全缺失,教學評價中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考核重視度也很不夠,這種重理論知識教育,輕創新應用能力培養的做法對應用型工程人才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
1.4校企互動機制薄弱,產教融合緊密度不足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單純流于形式,學生的實習實踐過程缺少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事實上,制藥企業方面因擔心影響自身生產并不歡迎學生前往參觀、實習,即使企業礙于情面、勉為其難地同意學生前往,但到企業后的參觀、見習也純屬走馬觀花。同時,課內開設的實驗項目多是傳統的驗證性實驗,而與制藥企業相關的綜合性、設計性、開放性和創新訓練實驗項目缺乏;另外,很多地方高校制藥工程的畢業實踐環節為學生的考研讓路。上述多種情況常常導致嚴重的放水、放羊式實習實踐現象的出現。
1.5工程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協同性不足,人才供需錯位
目前,部分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的工程教育改革意識淡薄,缺乏對市場的調研和預測,只是按照老傳統埋頭辦專業,而沒有遵循工程學科的發展規律及時進行專業方向和課程設置的調整,導致專業建設無法滿足新工科的知識有效共享、學科交叉融合的需要,加之合作平臺的缺失或不深入,致使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差強人意,從而引起人才產出與產業需求不匹配,這種人才供需錯位、脫鉤現象表現在一方面制藥企業行業大量短缺工程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抑或是就業后因不能很好地適應或滿足崗位能力要求而離職。
2基于“新工科”的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探索
基于“新工科”的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主要體現為面向地方、面向制藥產業、面向制藥工程應用人才的培養。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按照“新工科”視角下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目標,以本校為主體,建立了地方政府、企業行業、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等共同參與的校地、校企、校所、校校等多方合作的協同育人模式,并依托這些合作平臺對專業培養方向調整、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優化、實踐平臺建設、教學過程實施和評價機制完善等諸多要素進行了改革和實踐探索。
2.1調整專業培養方向
根據地方高校應以培養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所需人才為主要任務的新工科要求,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在充分調研、全面了解地方制藥產業生產現狀、行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狀況的基礎上,為了主動適應制藥行業企業用人方面的差異化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及時地將制藥工程專業調整為“化學制藥”和“藥物制劑”兩個培養方向,進一步明確了專業建設思路。
2.2優化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為了及時響應制藥企業、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每兩年修訂一次,并且允許在后續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3門以內的專業選修課的設置;另外,為了加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在修訂培養方案時,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一方面要求以地方經濟發展和制藥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國家制藥工程專業質量標準和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為依據加強調研分析,另一方面組建了由制藥行業企業、其他院校和本校專家共同參與的培養方案審核小組,共同論證并確立較為合理的專業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方面,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構建了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同時增大選修課、實踐課和創新創業課比例,增開了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和專業講座等課程環節,并通過知識、能力、素質矩陣表論證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從而保證特色鮮明的應用型課程體系的形成。
2.3強化合作聯盟和實踐創新平臺建設
實踐實習和創新平臺是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為了更好地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在加強校內基礎實驗設施建設是同時,還審時度勢地與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發展聯盟,把企業引入校院。同時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還致力于校內實踐平臺建設,圍繞著以“創新、創意、創造、創業”為核心的“四創”教育,成立了學生創新設計小組,制定了科研導師制,建立了制藥工程開放實驗室、仿真實訓室、教師科研室等,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創新環境,引導學生早進各種實驗室、科研室等校內實踐創新平臺,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另外,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還經常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創新創業競賽,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職稱晉升導向
“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的關鍵。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執教能力,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除了外聘制藥行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外,還實行了“青年教師導師制”和“新進教師培訓制”,為青年教師配備教學經驗豐富、工程教育執教能力強的指導老師,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同時,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還鼓勵專業老師積極參與學校“教師發展中心”舉辦的各種教育技能培訓,并經常選派教師參加各種專業交流會、技能培訓會,同時,還會不定時地從行業、企業或國內外科研院所或其他高校聘請具有制藥工程背景的專家到校開展教師培養,極大地提升了教師的制藥工程教育能力。
2.5改革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
教學過程的實施是學生工程能力培養的關鍵性環節。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從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出發,逐步推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項目化”、“微課”、“慕課”、“反轉課堂”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改革,改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現在許多課程的教學過程都充滿著活力和激情,也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工程意識、實踐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幅度地提升。為了全面了解并實時督查教師的教學過程,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借助學校的校、院、教研室和學生信息員四級督察制度,構建了多主體、多元化、多方式的考核目標,強調動態化過程管理。同時,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還引入了第三方評價機制對制藥工程專業的工程教育質量進行跟蹤評價,為后續的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設置提供了有力依據和可信參考。
3結束語
工程教育改革已成為地方高校適應新時展的必然,“新工科”建設是一項比較系統的復雜工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只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后黃淮學院制藥工程專業仍將繼續深入開展相關研究與實踐探索,以期取得的研究成果能為培養服務地方經濟、適應新業態發展、具備社會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制藥工程技術人才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梁禮明,林元璋,吳健,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改革發展路徑探析[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7,38(6):60-64.
[3].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8年5月3日.
[4]林建胡,李文芳.地方本科院校新工科建設的實踐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11):92-94.
[5]陳越超,張鳳濤,張婧,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教育,2018(23):203-204.
作者:閆鳳美 沈紅旗 張寧 王盼盼 單位:黃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