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微小型企業發展淺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小微企業面臨嚴峻困難和挑戰
在我國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階段,淘汰落后產能已是大勢所趨,小微企業面臨生存和轉型的雙重壓力,生存非常困難。去年以來,國務院陸續出臺了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體現了對發展小微企業的高度重視,因此,我們一定要站在發展實體經濟、鞏固國家經濟根基的高度,切實高度重視小微企業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積極為他們解決創業環境、融資服務、財稅支持、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們發展。
二、小微企業應成為服務工作者的著力點
(一) 轉變觀念,把小微企業作為經濟服務的重要對象。小微企業絕大多數都是非公有制企業,我們服務工作者絕大多數也是小微企業和小微企業中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服務小微企業是貫徹“兩個健康”工作主題的必然要求,是發揮政府助手作用的具體體現,也是提高工商聯凝聚力、執行力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要克服過去“滿足于做好大中型非公有制企業”的觀念,切實把服務和促進小微企業科學發展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創新工作領域、搭建工作平臺、積極搞好服務。
(二)搭建平臺,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綜合服務。做好小微企業發展工作,必須要有載體,必須積極搭建各種服務平臺。服務組織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如“政策通氣會”、“銀企對接會”、“招商招展會”以及組織民企考察培訓等,這些都為小微企業發展發揮了很好作用。服務者要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緊緊圍繞促進“兩個健康”的工作主題,充分發揮“三性有機統一”的組織優勢,著力在搭建政策服務、信息、市場開拓、融資服務、經貿交流、人才培訓、維護權益等平臺上下功夫,切實為小微企業發展多辦實事、多解難題。
(三)發揮商會作用,引導商會龍頭企業帶動小微企業集群發展。具體服務機關人員少、力量弱,面對龐大的小微企業,不延長工作手臂、不創新服務形式是沒有辦法做好工作的。目前,商會組織建設初具規模,但與民營經濟發展的勢頭相比還遠遠不夠,還要大力培育和發展。要著力發展縣級以下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市場等基層商會,積極發揮他們聯系直接、服務貼切的獨特優勢,切實幫助小微企業發展生產、提高素質。同時,引導商會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尤其是要通過發揮商會龍頭企業帶頭制定行業標準的引領作用,推動小微企業加快創意創新和技術改造;鼓勵和引導商會龍頭企業,培育和建立以大中型企業為龍頭、以產業鏈為基礎、以小型微型企業為主體的示范產業集群,建立資源集約、產業集聚、服務集中的集群發展戰略聯盟,確保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我省中小微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的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科學領導,增強創新意識。為大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學習和宣傳,營造出一個全社會都崇尚創新和自主創新的氛圍,引導企業和企業家尤其是中小微型企業和其企業負責人的創新、自主創新意識,把創新和自主創新做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這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在能源價格、原材料價格和人力資本日益增大的現實面前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我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全省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創造良好環境,造就一流人才。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也是企業最大的財富,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為此,要把實施技術創新、自主創新人才戰略作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一戰略,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提高人才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養、開發、吸引、使用的科學機制。要創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環境,建立和完善符合國際慣例和世貿組織規則的來去自由、待遇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主動吸納、及時重用的人才引進機制,目標明確、綜合激勵的人才培養機制,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人才使用機制,績效優先、體現價值的人才分配機制,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人才市場服務體制。
(三)強化機構建設,提高機構實力。企業技術開發機構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平臺。要借創建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之機,進一步提高全省中小微型工業企業的技術開發機構的能力和水平。近幾年來,我省中小微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一直存在“今天有明天無”的不穩定現象。所以,應在科研基建和科研儀器設備的建設上給予政策上、資金上和稅率上更多的優惠,同時要采取提高工資和加大獎勵力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把高素質的優秀科技人才吸引到中小微型工業企業技術開發機構中來,從而提高技術開發的能力和水平,使全省整體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四)增強產權意識,爭創龍頭品牌。為進一步提高全省工業知識產權意識,要充分利用我省現有的物質資源、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大力開發新產品,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產業,依托我省老工業基地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創建新型工業化為目標,真正以名牌戰略和市場占有率為核心,在做好影響大科研項目的同時,更加關注中小微型工業企業尤其是戰略新興產業的小微企業的建設,關注小科研項目的發展,從而全面推進企業科技進步,有利促進全社會人員的再就業,真正形成我省新的增長點,實現全省工業發展步伐更快些,效果更好些的目標。
(五)加大引進能力,促進消化吸收。為提高我省消化吸收能力,要在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擇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設備和工藝,提高全省中小微型工業企業的設備水平的同時,要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加大消化吸收和投入力度,提高在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水平。同時要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努力引導中小微型工業企業進入技術市場。目前我省技術市場還很不發達,部分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進入技術市場的意識不強,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企業還沒有成為科研成果轉化的主體。因此各有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中小微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的投入,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過程,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大學、大所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使“產學研金介”真正走到一起來,進一步推動全省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發展和提高。
(六)發揮“快靈”優勢,激發小微活力。針對小微企業的小、快、靈的特點,要在政府的宏觀政策上、在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上、在地方的稅收政策上,都要給予必要的支持,鼓勵中小微型工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創新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真正發揮中小微型企業創建投資少,建設周期短的吸收新技術快,競爭能力強,經營靈活等特點,實現中小微型企業的全面發展,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全省工業的科學發展。
(七)制定科學規劃,促進全面發展。長期以來“哈大齊”三強并立,其他地區“數小勢薄”。為此我省必須在“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以后的每個五年規劃中,結合其他地區不同的條件和特點,優先考慮和扶持弱勢地區工業發展。不但要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同時更要在新產業布局上,把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信息、現代裝備制造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多地投放到這些地區。同時,對于向食品和其他原字號資源深加工的中小微型工業等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的支柱產業,也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使“原字號”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騰飛起來。(本文來自于《黑河學刊》雜志。《黑河學刊》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宋艷玲 單位:中共黑龍江省直屬機關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