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技術創新與企業發展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互聯網時代下,經濟迅速發展,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不斷涌現,科創企業在市場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技術創新,傳統企業需要進行技術創新以提高市場競爭力、中小型企業需要技術創新以搶占資本市場份額、高新技術產業更是以技術創新作為發展依托,進行技術的大量投入。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以產業經濟學的視角分析技術創新的必要性,再進一步結合企業家精神、公司管理戰略等提出相應對策,加強技術知識共享,讓技術創新更好的與公司整體戰略結合,讓技術創新更好的發揮提高企業的價值的作用。
關鍵詞:技術創新;產業經濟;企業家精神;戰略
1引言
因此進一步研究前沿企業的技術創新,如何助力于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打造國家層次、企業層次的協同發展生態鏈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尤其注重產業經濟學角度的必要性論證,將理論知識更好的與企業實踐相結合。
2產業經濟學視角分析技術創新的必要性
產業結構的演進理論,即配第克拉克定理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勞動力在各個產業轉移中的專業與產業發展程度密切相關。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在《經濟成長的過程》和《經濟成長的階段》等著作中,提出了“主導產業擴散效應理論”和“經濟成長階段理論”。根據其理論,我國處于利用技術推進生產發展的關鍵階段,發揮基礎創新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才能剛好的推動企業發展。通過進一步的理論文獻的分析發現,技術創新具有明顯的產業結構優化效應。并且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創新,不僅取得預期效果,還可獲得溢出效應,我們借助技術創新的知識外溢和技術擴散效應,能夠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知識共享,發揮更大的溢出效應,也有利于其他傳統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優化。按照“經濟人”假設,企業會做出最有利與自己的策略選擇,博弈論研究的假設是決策主體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識;每個參與人被假定為對所處環境及其他參與者的行為形成正確信念與預期。[3]那么在國家宏觀政策支持下,企業作為微觀經濟主體,推進公司的技術創新,將會統籌宏微觀層面的發展,在積極的創新氛圍下更好地發揮協同效益,達到雙贏局面。因此,技術創新對于企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3對策建議
協調技術創新與企業發展,從根本上要變革公司治理模式,發揮企業家的技術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遵循市場規律,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長期積累企業發展經驗而形成的特有本性,是人性和個性最充分的融合發展和高度統一。如今,公司的治理模式大部分以經理人模式為主,在此目的下的激勵措施作用局限在意圖防止經理人偷懶與腐敗現象上,短期來看有助于一定階段的公司發展。但長期來看,經理人治理模式有可能導致組織過度官僚化,企業的發展長期以利潤驅動,企業的社會意識將有所減少。因此,本文的首要對策是變革公司的治理模式,注重發揮企業家精神。企業家需進行基于數據的正確決策,超越利潤局限、追求更高的企業社會價值。企業家需尤其保護技術發展,對于技術的掌握度要逐步由借鑒吸收外來技術、到發展公司自身的核心技術。企業家精神驅動下,有利于調動人們的主動性,這樣的企業能提高公司成熟度,獲得長久競爭力。從公司的戰略層面看,戰略管理應與技術創新相適應。首先,注重企業文化的打造。推動企業形成開放包容的文化環境,吸引創新人才,培養技術管理人才隊伍。做好企業內部文化宣傳,樹立員工正確的價值觀,轉變員工思想觀念,強化員工創新意識。在企業的文化理念下,管理者要有能力使企業在經濟市場中尋求正確定位,明確企業自身面對的挑戰,員工增強創新意識,面對時代的挑戰與機遇處以積極態度。找到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的平衡點,將企業潛在矛盾最小化。其次,注重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結合,發揮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管理的科學性不僅體現在管理理論的應用,還體現在管理過程的科學性。技術創新離不開理論知識作為支撐依據,除此之外,企業為技術創新提供資金與實踐平臺也尤為重要。為技先創新提供充裕的資源服務,推動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能更快的推動技術創新。最后,進行企業內部信息資源的合理調配,形成從頂層傳遞的知識共享閉環,加強底層設計的知識互通。在理性行為理論中,個體參與特定行為的決定依賴于受意愿決定的行為表現,在動機、意愿、行為這一連鎖傳導作用下形成的創新協同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企業形成保護技術創新的制度,能發揮人們感知的正向作用。員工感知的知識組織所有權較高時,人們會進而注重組織與集體的利益,創新知識與技術實現的高效的交流與互動,能促進顛覆性技術創新的實施,更大的發揮技術創新的作用。企業要根據自身類型進行對策挑戰。我國企業對引進技術的利用效率還不夠高,在加強研發投入的同時,要注意知識的內部轉化,形成自身的科研團隊,加強技術積累。不同的企業進行對癥下藥,國有企業應不斷提高自身掌握的知識產權,把握好自身的資金優勢,中小企業要關注國家的政策優勢,可適度進行模仿創新,積極與科研院所等實行合作創新戰略,高新技術產業要進一步加強研發投入,保證科技創新質量。
4結束語
當企業自身從治理模式、戰略框架的搭建上更好發展技術創新,針對企業自身類型找到適合自身的技術創新道路時,企業的競爭力與成熟度也會實現相應的前進發展。
參考文獻
[1]聯辦財經研究院課題組.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發揮作用的中外比較[J].中國對外貿易,2020(02):28-29.
[2]金偉林,吳畫斌.傳統制造業企業科技政策部如何創新賦能———基于海爾集團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0(01):6-9.
[3]朱•弗登博格(DrewFudenberg),讓•梯若爾(JeanTirole)著.博弈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姜輝.企業管理創新與企業文化創新的關系分析[J].中國商論,2017,11(3):57-59.
[5]徐建中,李奉書,黃婧涵.齊美爾連接、知識密度與企業顛覆性技術創新[J].科研管理,2020,41(01):79-89.
作者:李靜晗 單位: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