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員工情緒管理淺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情緒及其影響變化的因素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內心體驗及其相應的行為反應,包含主觀體驗、生理上的喚醒和外顯行為表現三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情緒表現是多種多樣、千姿百態的,但從其對人產生的影響效果來看,基本上可以將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兩大類。其中,正面情緒指愛、感激,希望等;負面情緒指恐懼、仇恨,憤怒等。特別是負面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科學家們已經發現,經常發怒和充滿敵意的人很容易患上心臟病。而正面情緒則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情感,克服人際沖突,克制人生貪欲,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坦然地面對人生。因此,企業管理者既應該學會管理好員工的負面情緒.也要學會經營好員工的正面情緒,正如美國著名家族企業顧問瑪爾塔•費戈索所說:“你無法把情緒從工作場所抽離,因為你無法把情緒從人身上抽離。但現在的問題不在于放棄情緒,而是要了解并設法管理。”欲要管理好員工的情緒,首先就應分析引起員工情緒變化的因素,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實施情緒管理措施。
1、個人因素。
復雜多變的環境和日益激烈的競爭,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學會應對頻繁遭遇的挫折和成倍增加的壓力,但大多數員工在這方面較差,有必要再度學習和訓練。比如有的員工遭遇不幸時,不能以超然灑脫的態度去應對,結果使自己陷入被動狀態而不能自拔;有的員工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緒,往往容易將自己的一腔怒火傷及他人,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還有的員工遭遇挫折時不能自我調整,不能做到適時、適所的感情抒發。長期負面情緒影響,導致員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狀況日益低下,必將嚴重影響工作績效。
2、家庭因素。
盡管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空間上存在著獨立性,但仍有一個領域的感情和行為帶到另一個領域的情況發生。比如家里發生了不愉快事情的員工,可能在工作時依然帶著壞心情,還可能遷怒于同事。而家庭生命周期、子女的個數與年齡、老人的個數與年齡等決定了家庭的結構,同時也決定了員工要承擔家庭責任的多少,家人對其工作的支持程度則更大地影響了員工工作的熱情和工作績效。另外,家庭經濟條件、家庭氛圍等一系列因素都會對員工的情緒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3、組織因素。
組織因素包括“硬”性因素和“軟”性因素。所謂的硬性因素主要是指工作環境,包括工作場所的衛生狀況、整體布局、色彩搭配以及是否嘈雜等。如鋼鐵企業受微利市場環境和巨大的工作壓力,面對更高、更嚴、更細的管理要求,員工長期在緊張情緒的狀態下工作,心境和情緒容易失控。軟性因素主要指企業內部管理,包括人際關系的和諧性、利益關系的合理性、員工的穩定性等。有些企業因用人不當、分配不公、風氣不正,也會導致其員工心灰意冷。
4、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是指某種社會氛圍或者是—些與個人相關的社會事件。比如世界杯期間.很多球迷朋友將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球賽中,個人情緒完全隨著比賽的輸贏而起伏;地震事件發生后,當地人們一片恐慌;申奧成功,國人歡呼雀躍、激動不已……社會因素對員工情緒的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選擇性,需要企業具有良好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5、自然因素。
晴朗的天氣,人們會比較振奮;陰雨的日子,大多數人會表現得比較平靜;悶熱的暑天則容易使人煩躁;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也總會引起敏感之人的情緒波動。如有人會對花流淚,對月傷心,產生一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慨;也有人因觀日出而欣喜,因見偉人而興奮;習慣了喧囂與忙碌的都市人,投身于鄉村田野之間,會異常的神清氣爽,等等。
二、情緒管理的原理和原則
情緒管理遵循的原理有:
1、系統原理。
不同層次的個體、正式及非正式群體都存在情緒問題,企業中幾乎所有的工作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情緒問題。因此,要把這些問題放在一起作整體的考慮并進行系統管理,以利用情緒的相互促進來提高員工群體的整體情商,使企業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情緒的協同作用。
2、人本原理。
人的情感問題是企業情緒管理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人的情感是企業尚未開發的資源,這一資源的特別之處在于難以把握而且不能強行開發,能夠開發這一寶庫的主體只有人們自己。因此,必須而且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才有可能深入情感領域,進一步設計和營造完美的精神世界。
3、動態原理。
人與人之間的動態交流的工具是溝通,溝通也是提高人的情感能力和發揮企業情感力量的關鍵手段。在封閉的情感世界里,人們難以學會正確地判斷和表達情緒,企業也無法利用情感來促進各方面的合作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為此,只有堅持溝通原則,并在方法上不斷創新,才可能把情感資源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4、效益原理。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企業競爭從以往低層次的產品競爭,轉向更高級、更深層面——具有知識技能和豐富情感的人才的競爭。企業競爭力關系到企業的效益,這是企業情緒管理之所以值得探討和實踐的根本原因。所以,企業情緒管理首先必須服從企業效益的要求,并以此為出發點才能保證其實際效果。情緒管理遵循的原則是:原則一,將情緒疏導工作前移,把問題解決在出現之前。古人云: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將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情緒管理亦是如此,要防患于未然,則要在負面情緒產生之前就采取適當措施。原則二,用心疏導,待人以愛,待人以誠。愛是寶鋼發展的最大動力,誠是寶鋼發展的最大實力。在中國這個人情味很濃的國家里,企業要在對員工的感情上作出投入,創造一種讓員工以廠為家的感覺和環境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員工家里出現困難,企業伸出援手,企業并沒多付出什么,收獲的卻是員工的心和忠誠。原則三,情緒管理者需在情緒管理中有合理的定位。情緒管理者是幫助者而不是施舍者;是支持者而不是挑戰者;是喚起者而不是代勞者。從某種意義上說,管理者就是其下屬的導師,可以幫助員工在企業中更好地工作。可以說,每一位員工在企業中能否更好地發展都依賴于有一個好的導師,這個導師很多時候就是員工的直接上級。因此,在整個企業良好情緒氛圍形成的過程中,管理者的作用非常重要,管理者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三、情緒管理的方法
方法一,開展情緒預防管理。實踐中,首先著重開展的是情緒的預防管理,以“三預”的方式,將員工的負面情緒發現并調整在情緒產生之前或者在萌芽狀態之中。預報。在LED大屏幕進行滾動預報,一是根據不同天氣、季節等容易引發群體性情緒傾向時,實施情緒預報,做到溫馨提示,讓員工做好情緒保健。如夏季提示預防情緒“中暑”,春秋季提示預防情緒“感冒”,冬季提示預防情緒“受寒”,梅雨天氣提示預防情緒“入梅”等等。二是重大事件會引發群體性情緒傾向時實施情緒預報,如公司改制容易引發群體性思想和情緒波動時實施情緒預報,預防情緒過度焦慮;“世界杯”前實施情緒預報,防止觀看比賽可能導致的過度疲勞、過度興奮和過度低落。預警。建立黨政工團四位一體、多層級的情緒信息收集機制,收集并分析情緒信息,掌握情緒動態。對易引發群體性情緒或嚴重個體情緒的情況實施預警,警示管理人員及相關當事人,采取適當的調節及干預措施,一是對3~4人同類輕度負面情緒,實施黃色報警,5人及以上實施紅色報警;二是對個體負面情緒因素,有3~4條實施黃色報警,5條及以上實施紅色報警。預調。在預報和預警的同時,引導相關管理人員及當事人,針對預知、預警情況,采取預先調節措施。如引導、提醒員工適當注意飲食調節,提醒適當注意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組織適當的健身活動或引導員工自主開展適當的運動鍛煉,閑暇之余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安排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員工階段性工作負荷等。為此,企業還組織印發《情緒管理手冊》,引導管理人員和職工開展情緒管理和自我情緒保健。方法二,讓員工主動“曬”。一是“看板曬”。工會在每一個分工會設立情緒看板,讓每一位員工每天在看板上將自己當天的情緒“曬”出來。二是“語言曬”。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碰頭會及個別交流等形式,讓員工在表達中把當下的情緒“曬”出來。三是“‘妹兒’曬”。對于那些不善言詞,又不愿意在眾人面前公開自己情緒的員工,我們設立了情感E-mail信箱,員工可以自己選擇郵送對象,這是專門為員工講悄悄話而設立的,讓員工通過“妹兒”把自己的情緒“曬”出來。方法三,發動各級管理人員“讀”。一是“讀表情”。每天通過班前會、與員工面對面交流等形式,仔細“讀”每一位員工的表情,員工的喜怒哀樂均寫在臉上,從而“讀”出員工的情緒。二是“讀語氣”。是怨恨還是滿意,是牢騷還是感激,均會在話語中展現,從而“讀”出員工的情緒。三是“讀狀態”。比對員工一貫工作狀態,是積極還是消極,是興奮還是低落,是心不在焉還是認真細致等均是員工內在情緒的表現,通過比對,從而“讀”出員工的情緒。方法四,各級管理人員與員工共同“解”。一是通過溝通“解憂”。發揮黨團員、工會小組長及各級組織作用,主動與員工溝通,傾聽員工講心里話,排解員工的憂愁。二是通過幫助“解難”。經濟、生活上的困難工會設法幫,工作上的難題行政安排一對一教,思想上的“疙瘩”由黨小組及該區域黨員解。三是通過宣泄“解恨”。我們引導員工通過適當的宣泄方式,釋放內心的不滿和憤恨,如扔飛標,大聲喊叫,撕廢紙,在背地里抨擊、漫罵、抱怨惱怒對象等,讓員工泄壓解恨。及時化解負面情緒,是情緒管理的重要環節,不僅需要各級組織努力實踐,更需要當事人的主動行動。為此,一是組織管理者認真學習“心理學”,通過學習心理暗示法、注意力轉移法、適度宣泄法、自我安慰法、交往調節法、情緒升華法,學會與員工的溝通技巧,掌握必要的溝通方法,減輕員工的各種情緒壓力。二是組織相關人員編制并印發《情緒管理手冊》,普及情緒管理相關知識,提高管理人員的情緒管理能力,利用宣傳欄、內部刊物、講座等多種形式使員工關注心理健康、正視情緒問題。三是對員工進行情緒管理培訓,將心理學的理論、理念、方法和技術應用到企業日常管理及拓展訓練中.通過設置系列課程如壓力管理、挫折應對、心態調整、社會支持、人際溝通技巧等,對員工進行心理衛生的自律訓練、性格分析和心理檢查,使其了解職業心理健康知識,掌握調整情緒的基本方法,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四是強化對各方面匯總的員工情緒信息進行分類分析,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用心盡力與員工談心溝通,幫助員工提高情緒控制和心態調整的能力,預防負面情緒的產生及控制化解。五是營造一種溝通無限的工作氛圍,自由開放、信息分享、人人平等,除正式、制度化的交流途徑之外,還鼓勵各種自發、非正式的交流溝通渠道。
四、情緒管理的成果
1、有效促進了員工敬業度的不斷提升
通過開展情緒管理,改善了員工狀態,敬業度連續兩年得到顯著提升。近幾年,寶鋼不銹面臨著市場持續低迷、企業轉型調整的嚴峻挑戰,承擔著生產制造、物流等重要工作的基層員工,強度高、責任大、倍感“壓力山大”。為了實施有效的員工管理,幾年前我們就對全體員工開展了情緒管理,通過預報、預警、預調的方式,在不良情緒產生之前或萌芽狀態時,及時發現并調整員工的負面情緒。如針對公司改制易引發群體性思想和情緒波動,奧運會期間可能導致員工過度疲勞、過度興奮和過度低落,另外不同天氣或季節也容易引發群體性情緒傾向,我們通過實施情緒預報,做到溫馨提示,讓員工做好情緒保健;通過啟動“組織干預”,引導相關管理人員及當事人,采取預先調節的措施;通過編制《情緒管理手冊》,讓員工參照“情緒管理方法”、“情緒管理知識”,自我調節情緒等等。
2、幫助員工在企業找到了“家”的感覺
通過情緒管理,以員工為導向的工作機制強化了員工的歸屬感。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進行正導向。實施情緒管理、形勢任務教育、家訪談心等方法,從思想上引導;實行“快樂生日,溫馨制造”、“快樂和諧,感受自然”、“快樂閱讀,提升素質”等方式,從文化上熏陶;實現師徒帶教、雁式團隊、技術比武等方案,從行動上輔導。二是實施正激勵。通過每月“最佳實踐者”的評比,發現每一位員工身上的“閃光點”,對激勵對象采取績效上激勵、榮譽上鼓勵、物質上獎勵,并旗幟鮮明地表揚。三是傳遞正能量。通過打造自主型員工隊伍,培育“自我管理、自覺工作、自發進取、自動協同、自主創新”的“五自精神”,倡導真善美,激發正能量,傳遞正能量。
作者:鄒軼根 單位:寶鋼不銹鋼有限公司熱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