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組工作在大學生情緒管理中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當前我國的教育理念和體制一直在強調加強智育,但對情感教育尚缺乏足夠的重視,尤其是高校大學生情感教育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傾聽者行動小組旨在運用小組工作方法,協助大學生提升情緒管理能力,實現高校情緒管理教育渠道的多元化。小組工作作為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之一,在小組成員情緒管理、情感宣泄、認識自我、展現自我、完善自我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本文以“傾聽者行動”小組活動為例,探討了小組工作方法和技巧在提升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中的運用,進而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組工作;“傾聽者行動”;情緒管理;大學生
一、概念定義
筆者將小組工作定義為:由兩人或兩人以上的服務對象組成一個小組的一種專業助人的社會工作的方式方法。通過服務對象之間的相互支撐、經驗分享、相互學習,一同參加小組活動,以此來達到掌握情緒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情緒的技巧與方式的目的。情緒是生物體由于自己主觀的需求對于客體事物或人做出的反饋以及反應,是個體自身的感覺以及生理反饋,是對自身所積累經驗的心理或者身體行為的一種表述。本文中筆者將“情緒管理”定義為:通過專業的社會工作的理論支撐,運用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與技巧,認識服務對象個人以及群體的自我情緒,并加以引導與調節,最終達到可以駕馭情緒的能力,保持自身情緒的良好狀態的一種有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傾聽者行動”小組介紹
(一)小組背景
“傾聽者行動”項目是LH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H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于2014年發起,在HG大學舉辦的成長項目小組。“傾聽者行動”以該校學生為服務對象,項目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即社工通過開展一系列持續性的、有目的、有目標的小組活動,通過小組社會工作的方式,幫助大學生解決在校期間情緒問題,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幫助有需求的大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有效的管理情緒、情感,梳理心理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解決心理問題,提高自我認知,樹立自信,獲得信心。“傾聽者行動”小組活動在每周三的17:00-19:00在H大學的傾聽者教室開展,從未間斷,持續至今。
(二)小組過程
1.小組對象:通過“申請—挑選—入圍”的招募方式,擇取10名有情緒管理需求的大學生。2.實施方式:模擬訓練、現場講授、組員分享、經驗交流。3.頻率次數:一周一次,每次90分鐘,共8次。4.小組性質:結構性小組、成長性小組。5.活動原則:以秉持真誠、保持真實為原則;尊重每一名服務對象人格,盡量接受服務對象建議的原則;保守服務對象個人隱私。6.小組目標:營造優秀的小組氛圍;加強對自身情緒的認知;懂得識別情緒的表達和內涵;學習管理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與技巧;學會疏導和調節負面情緒;加強對生活的控制感和價值感等(見附表1)。
三、小組活動對有效情緒管理的作用
(一)情緒的發泄與調節
服務對象通過“情緒噴泉”活動,在小組活動之中服務對象之間的交談以及同社會工作者彼此的互動,可以獲得所遇到問題的經驗,加深對所遇問題的了解,也可以給服務對象提供其他看待問題的角度,有助于對于自身問題的思考,調節不理想的狀態與情緒。
(二)增加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心靈花園”以及“情緒三棱鏡”活動中,服務對象不再像平時自己一個人面對負面情緒以及問題,這就使得服務對象歸屬感得到增強;服務對象在對自己的總結與經驗分享的過程中,獲得支持與鼓勵,又得到了社工與其他服務對象的認同。
(三)加強對生活的控制感和價值感
通過“做情緒的主人”小組活動,學習有效的方法進行情緒管理,發現情緒的原因,學會調節和疏導情緒,運用宣泄情緒方法與技巧。小組內的服務對象可以將生活中最近發生的、比較感興趣的事情提出并分享,說明自己的理解,達到加強控制感的目的。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會擁有屬于自己的特長和才藝,通過一些才藝展示,可以讓服務對象增加自信,增強自身的價值感。
(四)學會梳理人際關系
小組內服務對象的人際關系環境主要由服務對象的父母、親人、日常生活中的室友、同學以及朋友來構成,他們都對服務對象的情緒以及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而“情緒零距離”小組活動將模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場景,通過服務對象自身參與與觀察反思自身的問題,并運用專業的社會工作的方法幫助服務對象獲得處理社交關系問題的技巧。
(五)構建有意義的生活角色
服務對象因為一些自身的情緒問題與心理困擾處在一個角色不斷喪失的尷尬時期,面臨著各種失去角色的危險。通過此次“傾聽者行動”小組活動,服務對象通過分飾不一樣的且具有意義的身份角色,展現出服務對象的優勢與才能,將幫助服務對象增強自信,構建有意義的生活角色。
四、項目活動的體會與思考
在開展“傾聽者”小組活動過程中,從服務對象給予的反饋信息觸發了筆者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一)前期準備工作
在項目活動進行的初始階段,少數服務對象由于自身情緒管理以及內心困擾的一些問題,造成了服務對象社交的局限性。他們不愿意打開自己,不愿意接觸新的社交關系,所以后來在活動開始之前,社工都會找機會與服務對象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以及了解,減輕服務對象的心理負擔和擔憂。
(二)多給予鼓勵和稱贊
大多數人都喜歡被夸獎與表揚,特別是有需求的服務對象。因此,在小組活動開展過程中,社工們要有鼓勵和稱贊夸獎的意識,找準機會,適當地給予服務對象鼓勵和稱贊,提升服務對象的自信,讓服務對象更愿意放開自己。比如,在服務對象掌握了一種調整情緒的方法時,就可以對其表示鼓勵和夸獎,也有利于激發服務對象對參與“傾聽者”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三)游戲的選擇
在“傾聽者”項目里,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游戲。社會工作者們要從專業社會工作的視角出發,結合著理念新奇、好玩的特性選擇游戲;拒絕太簡單、低級的游戲。
參考文獻:
[1]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教材編寫組.社會工作綜合能力[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
[2]劉夢.小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劉媛媛.高校學生情緒管理探析[J].教育科學,2009(6).
[4]曾永輝,鐘向陽,林媛.小組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情緒管理中的應用與實施[J].社會工作,2010(4).
[5]孔祥娜.大學生自我認同感和疏離感的研究[J].河西學院學報,2005,21(3).
[6]杜繼淑,王飛飛.馮維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7(10).
[7]張文娟.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意義與對策分析[J].社科縱橫,2013(4).
[8]李薇.大類培養模式下小組工作對大學生專業成長的作用———以長江大學社工L班團隊建設小組為個案[J].社會工作,2010(11).
作者:曹迪 陸眾托 單位: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